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渊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草地
  • 2篇氧化亚氮
  • 2篇释放通量
  • 2篇通量
  • 2篇土壤
  • 2篇苜蓿
  • 1篇氮循环
  • 1篇氧化亚氮排放
  • 1篇营养品质
  • 1篇有机氮
  • 1篇栽培
  • 1篇栽培草地
  • 1篇植物残体
  • 1篇饲喂
  • 1篇饲喂价值
  • 1篇速效
  • 1篇速效氮
  • 1篇土壤速效氮
  • 1篇紫花
  • 1篇苜蓿草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5篇李渊
  • 4篇沈禹颖
  • 2篇王涛
  • 1篇杨倩
  • 1篇周莹

传媒

  • 2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矿化能力对温度和有机肥添加的响应
2024年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是影响全球碳氮循环和草地生态系统演替的关键过程。本研究通过不同温度(5、15和25℃)和有机氮添加梯度(0、15、45和75 kg·hm^(−2))的室内培养试验,测定土壤氮矿化速率、矿化势以及矿化反应速率常数对处理的响应,旨在探究温度和有机肥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供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素矿化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5℃下明显高于15和5℃;有机氮添加(15~45 kg·hm^(−2))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的矿化量,继续增加至75 kg·hm^(−2)时,氮素矿化能力降低;土壤氮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添加有机氮可以增加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在氮素添加量为45 kg·hm^(−2)时达到峰值;温度决定了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势,对矿化速率常数k没有明显影响。综上所述,添加15~45 kg·hm^(−2)有机氮及较高的温度条件有利于提高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的矿化能力,这为高寒草原地区的草地管理和有机肥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郭雅婧李辉鹏张其斌白璐张伟陈宝林桑建辉李渊沈禹颖
关键词:高寒草甸有机氮温度
整合分析施肥类型对中国北方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为探究不同气候条件下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施肥类型的响应,为苜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北方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苜蓿粗蛋白产量以及营养品质对不同肥料类型的响应以及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均能增加粗蛋白产量,氮磷配施能够增加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P <0.05),降低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年平均降水量<200 mm的干旱区,单施钾肥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年降水量200~400 mm半干旱区,单施氮肥的增产效应最高。综上所述,我国北方地区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不同的降水条件下选择合理的施肥措施,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更大程度地实现紫花苜蓿高产优质与环境保护共赢。
王晓雨于鑫沈禹颖张清平李渊
关键词:粗蛋白粗纤维
翻耕和植物残体覆盖对“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2024年
草地修复是推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探究翻耕和植物残体覆盖对极度退化高寒草地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移除草地地上和地下(0~20cm)全部植物以模拟“黑土滩”型退化草地(CK)、退化草地进行翻耕(PL)、退化草地进行植物残体覆盖(MR)、退化草地进行翻耕和植物残体覆盖(PL+MR)4种处理,并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基础理化指标、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活性、硝化和反硝化酶活性、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和28 d N_(2)O累积排放量。结果显示:翻耕较对照显著增加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增加了44.2%,翻耕后进行植物残体覆盖显著抑制了N_(2)O排放,减少了29.1%。翻耕后,土壤pH、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amoA基因丰度显著增大,增幅分别为2.6%、209.5%、23.8%、180.4%、233.9%、74.6%和68.0%,土壤C/N、有机碳(SO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11.3%、13.6%和72.8%。翻耕后覆盖植物残体较翻耕显著降低了土壤DOC含量,抑制了BG、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活性及AOA-amoA、AOB-amoA和nosZⅠ基因丰度,降幅分别为12.8%、49.1%、59.9%、31.6%、25.0%、46.5%、59.5%、23.1%,显著增加了MBN含量,增幅为29.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与pH、DOC含量、胞外酶活性、氮循环基因丰度(除nirS以外)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N、SOC和MBN含量显著负相关。AOA-amoA和AOB-amoA丰度是影响N_(2)O排放的关键因子。综上,翻耕会增加土壤胞外酶活性和amoA基因丰度,但会导致SOC分解消耗和N_(2)O增排,而植物残体覆盖能够有效缓解这些负面影响,是一种可行的改良措施。
冯娅斯蒋文婷刘益宏王燕李渊陈有超蔡延江
关键词:翻耕
黄土高原苜蓿生长年限对草地N_2O释放通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为探究旱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年限对草地N2O释放通量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观测了黄土高原休闲地和3、4、10龄紫花苜蓿草地N2O释放通量。与实测值相比较,DNDC(脱氮—分解)模型对苜蓿草地N2O释放的模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利用DNDC模型对苜蓿地N2O释放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与休闲地比较,高龄苜蓿草地N2O释放通量高于低龄苜蓿草地;N2O负通量观测值与模型模拟值差异较大;DNDC模型对不同龄苜蓿草地的模拟中发现,N2O释放主要集中在170-240 d,且波动较大,释放峰值出现在第210 d。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黄土高原苜蓿草地N2O释放通量,但其对苜蓿草地N2O负通量的模拟还需进一步改进。
李渊王涛沈禹颖
关键词:释放通量苜蓿草地DNDC模型黄土高原
3种栽培草地N_2O释放通量季节动态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探究栽培草地生长季N_2O释放规律与其土壤水分、温度及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关系,在黄土高原旱塬区,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早熟禾(Poa pratens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ziva)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 folia)草地生长季N_2O释放通量季节动态.结果表明:3种栽培草地生长季N_2O释放通量差异显著(P<0.05)。早熟禾草地N_2O释放通量最高,红豆草草地次之,紫花苜蓿草地最小。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3185~0.4943,—0.4962~0.4755,一0.3167~0.4620 mg·m^(-2)·h^(-1)。生长季内早熟禾草地N_2O累积释放通量显著高于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地。3种栽培草地N_2O释放通量在花期出现峰值,在再生期出现吸收现象.早熟禾草地N_2O释放通量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2种豆科栽培草地N_2O释放通量主要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相关联.
李渊王涛周莹杨倩沈禹颖
关键词:栽培草地旱地氧化亚氮释放通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