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SmCo磁记录薄膜中磁耦合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Cr/SmCo/Cr结构的SmCo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在低Sm含量(20.5%(原子分数))和高Sm含量(大于30.7%)的SmCo薄膜中都能形成SmCo5磁性相,在Sm含量较高的SmCo薄膜中同时还形成了SmCo2等非磁性相,非磁性相的存在对磁性相有隔离作用,从而降低了磁性晶粒之间的磁耦合作用。因此可以用提高Sm含量的方法来降低SmCo薄膜磁性晶粒之间的磁耦合作用。
- 李帅冯春李宁李宝河于广华孙文星
- 关键词:磁记录交换耦合稀土
- SmCo/Co多层交换弹性纳米晶复合永磁薄膜的制备和磁耦合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室温条件的Si基片上制备了[SmCo(25 nm)/Co(x)]4/SmCo(25 nm)多层交换弹性纳米晶复合永磁薄膜(Co层厚度x=0~10 nm),经过550℃/20 min的真空退火处理使薄膜结晶后,进行磁性测试和磁耦合分析。结果表明:SmCo层厚度固定为25 nm时,调整Co层的厚度,从0至10 nm逐渐增加,矫顽力从2270.3 kA·m-1逐渐降低至1040.5 kA·m-1,同时,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随Co层厚度增加逐渐增加,上升了60%。当加入10 nm的Co层后,多层膜的最大磁能积比125 nm的单层SmCo薄膜增加了46%。另外,与SmCo/Co双层交换弹性薄膜在退磁过程中表现的零场附近的软硬磁双相行为相比,SmCo/Co多层交换弹性薄膜表现出单相反转行为,说明体系中的两种磁性层具有更好的磁耦合。经过磁耦合研究发现,当Co软磁层较薄时,薄膜中磁性颗粒以颗粒间交换耦合为主;当软磁层厚度增加时,颗粒间交换耦合减弱,静磁耦合增强,保证了软硬磁相之间的良好磁耦合作用。Co层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薄膜的磁性能。
- 李宁李宝河冯春李明华王立锦于广华
- 关键词:永磁磁耦合
- 不同工艺条件对FePt-AlN纳米薄膜磁性影响的研究
- 2009年
-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加热的单晶MgO(100)基片上制备了以AlN为母体的FePt薄膜,再经过真空热处理后,得到了具有垂直磁各向异性且无磁交换耦合作用的FePt薄膜;同时,研究了掺杂AlN含量、薄膜的厚度及退火温度对薄膜的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磁性相AlN的添加能够降低磁交换耦合作用,但同时也会破坏薄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降低薄膜厚度,有利于改善薄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FePt-AlN薄膜的厚度为6nm且掺杂AlN含量达到40%时,经650℃热处理1h后薄膜具有良好垂直磁各向异性、适中矫顽力且无磁交换耦合作用。
- 张恩冯春李宁王海成滕蛟王立锦于广华
- 关键词:磁记录介质垂直磁各向异性
- 利用Bi原子的调控作用制备快速有序的L1_0-FePt薄膜被引量:5
- 2012年
- 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以不同厚度Bi作底层的FePt薄膜,然后经不同温度真空热处理,得到L10有序结构的FePt薄膜;同时,系统地研究了退火时间以及Bi底层的厚度对FePt薄膜的磁性能和微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Bi作底层,通过Bi原子在薄膜中的扩散作用可以有效地调控FePt薄膜的有序化程度,从而对薄膜的矫顽力进行控制;更重要的是,利用上述Bi原子对FePt原子有序化的调控作用,可以实现FePt原子的快速有序化,制备出能够快速有序的L10-FePt薄膜。
- 冯春于广华李宁龚奎李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