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 南秦岭东沟-金龙山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 2016年
- 长期以来东沟—金龙山金矿床被认为是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其成矿时代不明。控矿构造为褶冲带短轴背斜。短轴背斜为东西向紧闭背斜与北东向宽缓背斜叠加形成的穹隆构造,成矿作用主要受后期北东向脆性构造及东西向岩性不整合界面的控制;区内Au、As、Sb异常套合较好,异常沿北东向呈串珠状分布并与穹隆构造、遥感解译环形构造套合明显;获得成矿期绢云母40 Ar/39 Ar坪年龄为(142.34±0.83)Ma,等时线年龄为(141.6±2.8)Ma,成矿为晚中生代早期;黄铁矿具有3期形成特征,晚期含金黄铁矿,主要与毒砂、辉锑矿共生。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成矿作用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矿床类型为与深部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的远程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141~142 Ma晚中生代早期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显示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环境是该矿床最为有利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 刘云华李真周肃韩一筱李欢李兴周赛芳
- 关键词:AR-AR年龄成矿流体低温热液矿床
- 马元铅锌矿床角砾岩成因及成矿地质背景被引量:3
- 2016年
- 马元铅锌矿床是中国近年来在扬子板块北缘南大巴山陆内造山带中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对矿田构造的研究发现,成矿作用受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地层层间破碎带的控制。破碎带中见大量紧闭褶皱转折端角砾,下盘附近发育层间剪切滑移断层带,显示控矿构造为低角度逆冲推覆过程中形成的断层褶皱和与之相关的角砾岩。矿质充填在破碎带白云岩角砾间的空隙中,矿石的晶洞-梳状构造发育,未见后期破坏,表明矿床形成于构造定型期。对成矿晚期热液沥青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126±8)Ma的等时线年龄,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控矿构造角砾岩为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的产物。
- 韩一筱刘云华刘淑文雷万杉李真李云涛李兴
- 关键词:铅锌矿角砾岩
- 内蒙古二道河子铅锌矿床构造控矿作用及找矿方向被引量:8
- 2016年
- 内蒙古二道河子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得尔布干多金属成矿带。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矿区发育有NE、NW、近SN向等3组断裂构造。矿体主要呈脉状—网脉状产出于NW向断裂构造带中,断层面平直,延伸稳定。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矿石结构完整。矿化围岩主要为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NE向次级断层内充填梳状石英脉,矿化较弱,截断NW向矿体但位移距离不大;SN向断层挫距较大,对矿床起一定的破坏作用。矿区发育的NE、NW向构造为成矿期前或成矿期得尔布干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NW向构造早期具有压剪性构造特征,成矿期为张性环境,成矿期后封闭;NE向断裂在成矿期为挤压环境,成矿期后有继承性活动;SN向断裂为成矿期后构造。围岩岩性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物探与化探异常特征,矿区西北部偏酸性岩石分布范围内的NW、NE向构造交汇部位是寻找厚大富集型矿体的最有利靶区,深部岩性不整合面及火山穹窿可能是寻找似层状矿体的有利位置。
- 李兴刘云华关强兵刘方杰李欢尚志辉
- 关键词:铅锌矿床控矿构造找矿方向岩浆热液
- 扬子板块北缘马元铅锌矿床两类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 2015年
- 对马元铅锌矿白云石-硫化物型和重晶石-硫化物型矿石中的热液矿物白云石和重晶石的同位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表明,白云石的δ^(13)CPDB为-2.51×10-3~0.93×10-3,δ18OSMOW为17.55×10^(-3)~23.24×10^(-3),说明成矿流体中碳、氧来源于震旦系碳酸盐岩的溶解;锶同位素组成(0.711 46)表明Sr来源以壳源锶为主,可能与富放射性锶的上覆碎屑岩或下伏基底变质火山岩有关;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δEu平均为1.415),表明白云石-硫化物型矿化流体具有盆地中循环热卤水特点。重晶石的硫同位素(平均为33×10^(-3))具有富重硫且分布均一的特点,暗示硫可能来源于富集重硫的单一海相硫酸盐;Sr同位素(0.709 18~0.709 71)特征表明其来源以海水锶为主,有少量壳源锶加入;稀土元素具有明显负Ce异常(δCe平均为0.255)和正Eu异常(δEu平均为1.43),表明重晶石--硫化物型矿化有关的流体可能是海水(或大气降水)与盆地循环热流体混合的结果。白云石--硫化物型矿石和重晶石-硫化物型矿石的沉淀可能是盆地中循环热卤水与海水(或大气降水)两种端元组分以不同比例混合的结果。
- 刘淑文李荣西曾荣李兴
-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扬子板块
- 广西大瑶山大进花岗岩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3
- 2016年
- 金秀大进岩体位于桂东大瑶山隆起区的西北部,侵入于寒武系地层中,岩性为中细粒花岗岩,其形成时代一直被认为是燕山期,但缺少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本文对大进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利用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LA-ICPMS U-Pb测年技术对花岗岩中锆石年龄进行了精确测定,获得414±11Ma成岩年龄,表明该岩体属于志留纪末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地质时代的厘定,表明岩体较上覆泥盆系中的沉积-改造型铜、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早,暗示区域沉积-改造型铜铅锌矿床与该岩体之间无成因联系。
- 李欢刘云华李真周赛芳李兴魏居珍
-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地质意义
- 陕西某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选矿试验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往往富含砷、汞、锑、碳等难处理矿物,其中细粒金常赋存于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属于难处理矿石。陕西省某金矿床金矿物粒径非常细小,主要为次显微金,通过传统浮选方法难以获得高品位的金精矿产品,为有效提取细粒金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在-0.074 mm占60%的细度条件下,黄铁矿的解离度达93.48%,自然金以次显微金及晶格金存在,属于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矿石。选矿试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该金矿宜采用"研磨—焙烧—研磨—氰化"的流程方案,首先将原矿磨细到-0.075 mm占80%,然后在650℃的温度下焙烧2 h,再将焙烧矿磨细到-0.075 mm占95%,在Na CN用量为4 kg/t、氰化时间为36 h的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73.36%。该试验方案适合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的浮选,选矿效果较为理想。
- 田润青刘云华田民民魏居珍滕飞李欢李兴
- 关键词: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难处理矿石氰化浸出选矿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