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静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细菌
  • 2篇常见细菌
  • 1篇单糖
  • 1篇优势种
  • 1篇有机酸
  • 1篇藻类
  • 1篇藻类群落
  • 1篇藻类群落结构
  • 1篇溶蚀
  • 1篇碳酸酐酶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晶型
  • 1篇类群
  • 1篇环境因子
  • 1篇反相
  • 1篇方解石
  • 1篇附着藻类
  • 1篇胞外多聚物
  • 1篇胞外多糖

机构

  • 4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黄龙国家级风...

作者

  • 4篇李琼芳
  • 4篇张文静
  • 3篇张存凯
  • 2篇陈超
  • 1篇董发勤
  • 1篇唐淑
  • 1篇郭玉婷
  • 1篇张清明
  • 1篇杨丽君
  • 1篇黄婷
  • 1篇刘媛媛
  • 1篇王建萍

传媒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影响黄龙藻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探讨引起黄龙钙华沉积区附着藻类大量滋生的原因、持续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钙华景观产生的影响,于2015年春、夏、秋季采集景区内12个典型样地的藻样和水样,在进行群落结构分析和环境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CA(典型对应分析)以探明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试验共检出藻类88种,隶属于5门9纲18目20科37属,优势种以贫营养土著型为主;2随季节更替,物种丰度、生物量和Margalef指数增加,Pielou指数下降,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稳定;3基于CCA结果发现,pH(F=1.6,P=0.02)和海拔(F=1.5,P=0.04)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显示,当前环境下,自然因子较人为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后期在制订水环境评估及钙华资源保护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特定环境因子的影响.
张存凯李琼芳唐淑张清明陈超吕治州张文静
关键词:附着藻类群落结构环境因子优势种
反相-高效液体色谱法测定三种常见细菌胞外多聚物中的单糖组分
2016年
为研究细菌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复杂组分及其对环境中矿物细颗粒的溶蚀、改性作用,本文选取了土壤常驻菌硅酸盐细菌、空气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人体常见菌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快速定性定量检测了三种细菌胞外多糖中单糖成分的方法 .结果表明:8种单糖在检测条件下进行了很好的分离,硅酸盐细菌胞外多糖中单糖成分有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多糖中单糖成分有核糖、葡萄糖,且在其生长过程中会消耗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大肠杆菌胞外多糖中单糖成分有核糖和半乳糖,且在其生长过程中会消耗甘露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和半乳糖;不同微生物胞外多糖组成和含量上均有较大差异.该研究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细菌胞外多糖组分的方法 .
李琼芳张存凯陈超张文静
关键词:细菌胞外多糖单糖
嗜冷型产碳酸酐酶菌对碳酸钙沉积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探究四川黄龙钙华地貌高寒水体中低温微生物对碳酸钙沉积的影响,该试验自黄龙钙华水体中分离到2株具有高产碳酸酐酶(CA)活力的嗜冷型菌株,在不同的初始p H值和不同的低温沉积温度下,通过测定沉积体系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来研究菌株对碳酸钙沉积过程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生成的碳酸钙晶体进行晶型晶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不同条件下都能促进碳酸钙沉积,形成的晶体均为方解石型,但其形貌却不尽相同。尤其在初始p H值8.0,10℃低温下对碳酸钙沉积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嗜冷型碳酸酐酶产生菌株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碳酸钙的沉积速率与晶体形貌结构,其结果可为探究低温下黄龙钙华的生物沉积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张文静李琼芳张存凯张伟杨丽君
3种常见细菌胞外特征有机酸对方解石的溶蚀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与大气可吸入矿物细颗粒的作用机理,实验以方解石(Pm2.5)为研究对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硅酸盐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胞外有机酸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细菌胞外有机酸对方解石的溶蚀效应。实验结果表明,3种常见细菌的胞外有机酸主要组分有草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不同有机酸对方解石的溶蚀效应不同,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Ca离子的释放;草酸、乳酸和琥珀酸对方解石发生作用后,表现为颗粒失重,而柠檬酸对方解石发生作用后,导致其发生重结晶行为,能改变方解石的表面形貌,使残余固体呈纤维状;在草酸和柠檬酸作用下,残余固体表现出了对有机酸基团(如C=O、C—C或C—H)的吸附,特别是柠檬酸在1 600-500 cm^-1区域。
王建萍李琼芳董发勤张文静郭玉婷黄婷刘媛媛
关键词:细菌溶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