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科

作品数:9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邯郸学院地理与旅游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西辽
  • 5篇西辽河
  • 5篇西辽河流域
  • 2篇蒸散
  • 2篇蒸散量
  • 2篇水分平衡
  • 2篇水资源
  • 2篇水资源承载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牧
  • 2篇农牧交错带
  • 2篇潜在蒸散
  • 2篇潜在蒸散量
  • 2篇交错带
  • 2篇覆被变化
  • 2篇北方农牧交错...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遥感
  • 1篇玉米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邯郸学院
  • 3篇襄樊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9篇张伟科
  • 7篇杨艳昭
  • 7篇封志明
  • 4篇孙小舟
  • 2篇杨玲
  • 2篇刘东
  • 1篇杨格格
  • 1篇游珍
  • 1篇刘登伟
  • 1篇刘玉杰
  • 1篇张晓强
  • 1篇王志瑶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地下水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人水关系的邯郸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邯郸市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供需矛盾相当突出。采用近几年邯郸市水资源、人口、经济等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水资源基础评价、基于水资源负载指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和基于人水关系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辅以GIS技术,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邯郸市水资源先天不足,空间分布不均且季节性变化大,该市入市水量和降水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加之地下水的严重超采,整个邯郸市的自然拥有水量正逐渐减少。但同时邯郸市的需水量却随邯郸市的发展而不断地增加水资源负载指数和承载指数都比较大,说明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开发潜力小,水资源处于超载状态。要实现邯郸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节约用水、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合理从外市调水及开发出新的可利用水资源,以提高邯郸市的水资源承载力,保证邯郸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张晓强张伟科王志瑶
关键词:水资源评价
干旱条件下南方红壤丘陵地区水分平衡被引量:9
2013年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些年中国南方地区干旱气候事件频发,水土资源匹配态势并不乐观。论文以吉泰盆地为案例区,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系统诊断吉泰盆地近50a的干旱态势,识别干旱的类型与强度;构建水分平衡模型,重演历史干旱气候条件下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耕地、林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水分平衡。研究表明,1960-2010年,吉泰盆地近30%的年份发生了干旱,频率较高。其中,轻旱发生的频次最高,特旱位居其次,吉泰盆地干旱大多发生于伏秋期间;无旱气候条件下,吉泰盆地水分平衡量约为448mm,自然降水整体可以满足林地和耕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水分需求,水分盈余是其平衡关系的基本特征,盈余量整体呈现河谷、平原低于丘陵、山地的空间格局;轻、中、重和特旱气候条件下,吉泰盆地耕地水分平衡量由无旱态势下的盈余转为亏缺,林地的水分盈余量下降幅度在37.87%~77.80%;轻、中、重旱气候条件,吉泰盆地的水分平衡量较无旱时依次下降了55.07%、70.28%和96.08%;在特旱气候条件下,缺水量达72mm;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吉泰盆地水分盈余量降低、亏缺量增加。
杨艳昭张伟科封志明杨格格杨玲
关键词:干旱降雨水分平衡标准化降水指数
西辽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格局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西辽河流域及其周边45个地面气象台站1974-2005年的月平均气象资料(温度、湿度、风速和太阳辐射等),采用先计算后插值(CI)的方法,选用彭曼—蒙特斯(Penman-Monteith)(98)模型,对45个站点的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进行了计算,在ArcGIS 9.0软件平台的地统计模块下,运用普通克里格法,对西辽河流域的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逐月进行空间插值。在此基础上对全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进行了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潜在蒸散量ET0与气温、日照时数和风速显著正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为显著负相关;受各气象要素影响,ET0的逐月变化曲线为一条单峰曲线,冬季ET0普遍较低,春末、秋初及夏季ET0则较高;西辽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以科尔沁沙地为中心区域向东北、西南两侧逐渐递减的总体趋势。
张伟科杨艳昭封志明孙小舟
关键词:西辽河流域空间插值潜在蒸散量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以西辽河流域为例被引量:20
2010年
以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西辽河流域为案例区,利用ArcGIS9.2软件平台,对1995年和2005年两期L andsat TM、MSS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取了西辽河流域10年间隔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资料,分析了西辽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及空间转移规律。研究结果显示:①1995年和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覆被以草地和耕地为主,二者面积分别占全区的2/5和3/10,10年间土地利用整体特征并未发生重大改变;②西辽河流域绝大部分土地利用变化发生在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3个地类,三者的变化绝对值约占全区的93.77%;③10年间北方农牧交错带各种土地类型之间发生了复杂的转移变化,其中草地是变化最剧烈的地类,共有7900.57km2草地转出和5417.20km2其它地类转入草地;④政策和人口增长可能是西辽河流域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张伟科封志明杨艳昭孙小舟游珍
关键词:遥感GIS西辽河流域北方农牧交错带
内蒙古水土资源平衡及其水资源承载能力被引量:34
2008年
从资源平衡关系入手,定量计算了天然状态下内蒙古的水土资源平衡,揭示了内蒙古自然降水与作物水分需求的平衡关系;采用负载指数与承载力模型,计算了内蒙古的水资源利用潜力与承载能力,揭示了调控下内蒙古水资源支撑能力和保证程度。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水分亏缺是自然降水条件下水土资源平衡的主要特征;内蒙古水资源承载力有限,当人均综合用水量达到较高水平时,平水年全区承载力接近超载临界值,偏枯水年全区水资源超载严重;内蒙古水资源承载能力盟市差异显著,水资源普遍短缺是区域人口发展的限制性特征。
杨艳昭张伟科刘登伟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
内蒙古天然草地生产潜力及其限制性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研究构建了“光、温、水、土与草地利用”草地生产潜力5级订正模型,利用ArcGIS软件,以1 km×1 km栅格为单元,根据1980—2001年间气象观测资料,定量计算了对内蒙古6种天然草原的光合、光温、气候、土地和自然生产潜力,揭示了各级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找出了天然草地生产力形成的主要限制因子。结果表明:从光合、光温、气候、土地到自然生产潜力,各种草地类型的生产潜力逐级降低;内蒙古草原生产潜力的分布范围在454-12323 kg/hm2;空间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地域、不同草地类型生产潜力的主导限制因子不同。
张伟科刘玉杰封志明孙小舟
关键词:天然草地
西辽河流域玉米水分平衡时空分布格局被引量:7
2014年
以栅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农田水分平衡模型,定量计算了西辽河流域玉米水分平衡量,揭示了西辽河流域玉米生长发育不同时段水分平衡特征与规律性,以期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依据与支持。研究表明:(1)西辽河流域玉米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为607mm,5月苗期最小,7、8月抽雄、灌浆期达到峰值;(2)西辽河流域玉米全生育期实际蒸散量约355mm,5月苗期最小,7月份达118mm,为全生育期的最高值;(3)西辽河流域玉米农田水分平衡量仅在5月的苗期出现少量的水分盈余,其它月份均表现为水分亏缺的特征,8月份亏水量最大;玉米亏水量地域差别较明显,呈现出由流域东部平原、西南部山地向中部科尔沁沙地逐渐递增的趋势。
杨艳昭杨玲张伟科刘东封志明
关键词:水分平衡需水量潜在蒸散量玉米西辽河流域
西辽河流域近6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Mann—Kendall法,以实测站点数据为基础,选取降水和气温两个主要气象要素指标,对西辽河流域1951~2006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60年来,西辽河流域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变化序列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51~1984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985~1995呈增加趋势;1996-今年降水呈减少趋势;三个阶段趋势都不显著。近60年来春季降水变化大,夏、秋、冬三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冬季减少明显。2)西辽河流域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变化不明显,上世纪90年代至今气温显著增高,目前仍在上升阶段,近60年来全年各月气温都呈显著增加趋势。
孙小舟封志明杨艳昭张伟科
关键词:西辽河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土资源平衡效应研究——以西辽河流域为例被引量:38
2013年
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传统农区与牧区的交汇和过渡地带,是我国东、中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地区。选取北方农牧交错带东缘的西辽河流域为案例区,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构建水分亏缺模型,定量计算了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水分亏缺态势,揭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土资源平衡效应,研究表明:①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整体特征未发生重大改变,土地利用表现为耕地面积有所增加、草地面积相对减少的局面;②西辽河流域水土资源平衡总体呈现中度水分亏缺的特征,亏水量较大的区域相对集中在西辽河冲积平原中部地区;③1995—2005年10 a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得西辽河流域严重缺水地区面积增加1/4,水分亏缺态势进一步加剧。
杨艳昭张伟科封志明刘东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北方农牧交错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