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颖

作品数:2 被引量:6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大熊猫
  • 1篇地理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带
  • 1篇生境
  • 1篇探测器
  • 1篇高山植被
  • 1篇NDVI
  • 1篇DEM
  • 1篇MAXENT
  • 1篇层次分析
  • 1篇层次分析法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作者

  • 2篇王心源
  • 2篇廖颖
  • 1篇骆磊
  • 1篇杨瑞霞
  • 1篇刘传胜
  • 1篇宋经纬
  • 1篇甄静
  • 1篇常纯
  • 1篇项波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评价模型及验证被引量:59
2016年
动物生境适宜度评价对于野生动物生境保护十分重要。基于物种活动点来建模的生态位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动物生境评价方法,但该方法不能直接表达生境适宜度与环境因子间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数量关系。本文以雅安地区为例,提出一种新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适宜度评价方法,选取海拔、坡度、坡向、地形指数、距水源距离、植被类型、主食竹及距公路距离8个环境因子,引入地理探测器,在分别基于MAXENT模型和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所构建生境适宜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4个地理探测器(风险探测器、因子探测器、生态探测器和交互作用探测器)探寻大熊猫生境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机理,并将其预测结果与单一MAXENT模型和AHP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AHP、AHP-Geogdetector、MAXENT和MAXENT-Geogdetector模型总体评价精度分别为85.6%、86.5%、91.3%和94.2%,kappa系数分别为0.699、0.718、0.821和0.882,AUC值分别为0.902、0.928、0.949和0.966,模型所预测的适宜和较适宜区与实际分布区重叠比分别为63.66%、61.30%、76.70%和90.10%,说明AHP-Geogdetector和MAXENT-Geogdetector模型精度均比相应的单一模型有所提高,且MAXENT-Geogdetector模型精度最高;(2)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评价模型能以"生境适宜度和环境因子间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数量关系"的形式直接体现环境因子对动物生境利用的生态学作用,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可解释性。因此,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评价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廖颖王心源周俊明
关键词:大熊猫层次分析法MAXENT
基于DEM-NDVI的高山植被带定量刻划被引量:8
2015年
根据不同高山植被类型具有不同归一化植被指数响应的特点,通过对NDVI的分析来定量刻划高山植被带的海拔分布。首先,利用DEM、NDVI构建DEM-NDVI散点分布图;然后,结合地面调查资料与World View-2高分遥感影像对DEM-NDVI散点分布图进行统计回归分析;最后,利用分析结果定量刻划高山植被垂直分带结构。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区的卧龙关沟,结果表明:① NDVI随海拔升高而呈"Z"字形变化;② DEM-NDVI散点图比样本点DEM-NDVI分布图能更完全地表达高山植被NDVI随高程变化的特征;③卧龙关沟东北坡高山植被带海拔高度为3255~4415 m,西南坡高山植被带海拔高度为3193~4473 m,与地面调查得到的区域代表植被的分布高度基本一致。
常纯王心源杨瑞霞刘传胜骆磊甄静项波宋经纬廖颖
关键词:高山植被DEMNDV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