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晚郊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利用动态阈值方法改进的风云二号卫星海雾检测技术被引量:14
- 2017年
- 有效的观测是提高对海雾认知和预报水平的关键因素,卫星数据是当前最可行的观测数据源,但需要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和精细的检测技术。本文为提高风云二号海雾检测水平,在现有卫星观测数据条件下借鉴了动态获取云雾阈值的思想,定制设计了一套从获取动态检测阈值到温度、纹理、噪声检测等步骤的黄渤海海雾检测方法流程。对黄渤海白天海雾检测结果的检验表明,虽然对于秋、冬非海雾季月份的效果还有待提高,但在春季海雾季已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同时该技术方法也需要继续搜集实例,进一步优化阈值获取方案。
- 吴晓京李云黄彬王曦宋晚郊
- 关键词:风云二号动态阈值
- 2018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持续性大雾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2018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持续6 d(2月15—20日)有雾,最低能见度不足200 m。主要从气象卫星监测上分析此次琼州海峡持续性海雾的时间演变特征,并从大气海洋条件分析形成持续性海雾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1)2018年2月华南东侧西太平洋海面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有3个暖海面温度距平中心,为持续性大雾提供暖湿气流;2)此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琼州海峡位于均压场,但西南低涡起着辅助的作用,致使海洋性的南风在边界层抵御了干燥的大陆性气团,利于维持边界层的湿度;3)低层流场为暖湿气流,925 hPa近地面湿层上空有一个干中心维持,“上干下湿”的湿度层结有利于海雾维持和向上发展形成一定厚度的海雾;4)低云增加和弱降水是使18日全天海雾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
- 黄彬宋晚郊刘爽孙舒悦吴振玲
- 关键词:卫星监测暖湿气流边界层特征持续性大雾
- 2023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动概述
- 2024年
-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热带气旋业务定位报文、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23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影响我国台风的路径、强度及风雨影响进行分析和回顾。结果表明:2023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17个热带风暴级及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以下统称“台风”),较多年平均和气候平均值分别偏少9.9个和8.1个;秋季仅有4个台风生成,数量仅占历史同期平均值的40%。台风总体强度偏强,生成源地偏东。登陆台风为6个,分别较多年和气候平均偏少1.0和1.2个,但强度偏强,极端降水事件多发,灾害严重。其中台风“杜苏芮”引发的风雨影响广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台风“苏拉”和“海葵”对华南地区的影响也十分严重,引发大范围强降雨,导致广泛的内涝、滑坡等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台风活跃期不明显,盛夏登陆台风偏少,秋季登陆台风偏多。
- 聂高臻钱奇峰贾莉宋晚郊
- 关键词:台风登陆台风极端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