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育智

作品数:19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矿业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覆土厚度
  • 4篇有机碳
  • 4篇矸石
  • 4篇煤矸石
  • 4篇采煤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碳
  • 3篇秸秆
  • 3篇复垦土壤
  • 3篇采煤沉陷
  • 3篇沉陷
  • 2篇养分
  • 2篇有机碳分布
  • 2篇植被
  • 2篇砂姜
  • 2篇砂姜黑土
  • 2篇生物炭
  • 2篇土地利用
  • 2篇资源型

机构

  • 19篇安徽理工大学
  • 3篇平安煤炭开采...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淮南矿业集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能源集团

作者

  • 19篇周育智
  • 17篇陈孝杨
  • 6篇陈敏
  • 6篇王芳
  • 5篇刘英
  • 3篇严家平
  • 2篇范廷玉
  • 2篇徐燕飞
  • 1篇葛建华
  • 1篇王兴明
  • 1篇程海燕
  • 1篇杨雪玲
  • 1篇夏文博
  • 1篇陈群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煤炭技术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学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淮南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瓜菜
  • 1篇当代化工研究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砂姜黑土区采煤塌陷坡耕地氮磷时空分布与流失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砂姜黑土区采煤塌陷坡耕地动态过程中表层土壤NH+4—N和有效磷(AP)的时空分布,揭示氮磷随地表径流流失的雨强和坡度变化特征。[方法]选择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两类不同煤矿井工开采方式引发的地表塌陷坡耕地,动态监测表层土壤中NH+4—N和AP含量,并在实验室应用人工模拟降雨,测定2种雨强和3种坡度处理的地表径流中可溶态及颗粒态NH+4—N,AP含量。[结果](1)充填开采地表塌陷坡耕地表层土壤中NH+4—N含量为16.5~72.0mg/kg,AP为26.0~63.5mg/kg,非充填开采分别为9.08~67.2 mg/kg和22.4~82.1 mg/kg,未塌陷区域为83.5~162 mg/kg和38.7~86.5mg/kg;(2)两种开采方式地表塌陷坡地土壤NH+4—N和AP含量与未塌陷区域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NH+4—N含量自坡顶至坡底逐渐增加。随时间推移,NH+4—N和AP含量未显著降低,AP含量反而有增加迹象;(3)强降雨时NH+4—N和AP的流失量是弱降雨的3~5倍,颗粒态NH+4—N和AP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60%以上。坡度越大,NH+4—N和AP的流失量越多,流失量突变的坡度为5°~10°之间。[结论]砂姜黑土区采煤塌陷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显著增加,颗粒态NH+4—N和AP为径流流失的主要形式。
陈孝杨周育智于佳禾严家平
关键词:氮磷流失坡耕地砂姜黑土采煤塌陷
两淮地区农林固废资源量时空特征及利用潜力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优化秸秆资源化利用结构,提高农林固废综合利用效益,以两淮地区农林固废数据为基础,估算常见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剩余物资源量和资源密度,分析秸秆和林业剩余物时空分布特征,明确秸秆在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基本需求量,评估未被利用秸秆资源利用潜力。结果表明,两淮地区常见秸秆可回收资源量约为2000万t,主要以小麦秸秆为主,林业剩余物资源量约为69.05万t。秸秆资源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水稻秸秆主要分布在两淮地区南部,油料秸秆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其余秸秆主要分布在中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基本需求量分别为780万、288万和15万t。未被利用秸秆约为220万t,直接还田理论上可节约1.71万t氮肥、0.49万t磷肥和2.88万t钾肥,相当于淮南市单元素肥料年使用量的42.40%,用于直燃发电和热裂解炭化可产生约580亿kW·h电能,相当于淮南市社会用电量的46.15%,可减排约190万t当量的CO_(2)排放,相当于淮南市CO_(2)年排放量的16.46%,用于制作秸秆草砖和人造板材可节省约1.3万m^(3)土方量或340万m^(3)的木材。两淮地区秸秆资源量满足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需求,应进一步提升秸秆回收利用效率,优化收储体系,降低秸秆收集成本,增加秸秆在能源化和原料化领域利用效益。
苏永东周育智刘英张旭阳龙林丽陈孝杨
关键词:资源量秸秆
改性生物炭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土壤镉砷复合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镉砷具有相反的化学性质,运用生物炭修复镉砷复合污染土壤效果不佳,而改性生物炭在修复镉砷复合污染土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介绍了生物炭制备的方法与理化性质,总结了生物炭修复单一镉、砷污染的效果与机理,并阐述了生物炭处理复合污染的不足和难点。重点综述了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理化性质,改性生物炭修复土壤镉砷复合污染的影响因素,以及改性生物炭处理镉砷复合污染的效果与机理。与原始生物炭相比,改性生物炭对镉砷具有更高的吸附性能,在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中表现出明显优势。但是,改性生物炭的回收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解吸再生和老化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改性生物炭仍具有广大的研究和发展前景。
孙远陈敏陈敏周育智周海牛经纬陈孝杨
关键词:钝化剂原位修复
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区不同人工植被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有机碳库组分的影响——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
2024年
【目的】探讨淮南采煤沉陷区种植不同人工植被下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有机碳库组分的含量,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人工植被类型、改善矿区复垦土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未改造地、人工草地、石楠林地、水杉林地、刺槐林地、刺槐-侧柏混交林地6种人工类型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有机碳库组分含量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种植人工植被有效降低了土壤pH值;人工植被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改造地,而全钾及速效钾含量低于未改造地。除过氧化氢酶以外,其余4种酶活性在未改造地中均处于最低水平。刺槐-侧柏混交林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含量均高于其他人工植被。不同类型人工植被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除过氧化氢酶以外,其余4种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显著。各人工植被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库各组分含量,刺槐-侧柏混交林的总有机碳量与可溶性有机碳量均高于其余5种类型样地,刺槐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在所有类型样地中达到最高水平,水杉林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在在所有类型样地中达到最高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是土壤酶活性重要的影响因子,能解释酶活性变异的66.04%。【结论】种植人工植被改善了复垦矿区土壤质量,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库组分的含量。土壤酶活性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及有机碳库,可以用来表征淮南采煤沉陷区土壤肥力质量及有机碳固持能力。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模式对土壤肥力、固碳能力提升效果更显著,对矿区土壤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蒋志洋周育智陈道坤黄美琴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人工植被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有机碳库
覆土厚度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及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探究覆土厚度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及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采用干筛法、湿筛法测定不同覆土厚度下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分布,计算稳定性参数及有机碳贡献率,分析覆土厚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粒级下,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覆土0~20 cm的>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最大、土壤团聚体团粒指数最小,覆土为60~80 cm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团聚体稳定率最大,团聚体破坏率最低,是研究区最适合微生物活动及土壤根系生长的覆土厚度,研究结果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蒋志洋龙林丽程海燕程海燕周育智陈孝杨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覆土厚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行业特色本科高校《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
2024年
工程教育模式的提出给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设定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工程原理是面向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团队教师认真研究分析课程的目标和特点,针对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结合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际情况,通过课程内容重构、产学研教学模式构建、课程知识框架优化整合等角度提出了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此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锻炼学生将理论结合实践来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刘英范廷玉陈孝杨查世娇周育智
关键词:环境工程原理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容重对煤矸石水力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测定煤矸石在不同容重下的饱和体积含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来分析容重对煤矸石水力特性的影响,为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陈敏陈孝杨王芳周育智刘本乐
关键词:煤矸石容重
生态修复模式对淮南矿区重构土壤CO_2通量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淮南矿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植被类型和覆土厚度)对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域以及相似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及参数。[方法]采用静态箱—碱液吸收法对淮南市采煤沉陷生态修复区土壤CO_2通量进行动态测定,分析土壤CO_2通量日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呼吸速率对地表温度、地下5cm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敏感性。[结果]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CO_2通量日变化格局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其均值大小依次为:B区(灌木林)〉C区(灌木林)〉D区(乔木林)〉A区(草地),且B,C与A区差异显著(p〈0.05),其他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覆土厚度下土壤表层CO_2通量平均值的大小依次为:40—80cm〉0—20cm〉20—40cm〉80—100cm。其最大值和变幅的大小顺序也遵循平均值大小顺序。4种修复模式下土壤CO_2通量与地下5cm土壤温度、地表温度均呈指数方程关系,R2值分别在0.34~0.70,0.48~0.83之间,与土壤含水量呈二次方函数关系,R2值在0.08~0.44之间。[结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CO_2通量大小表现为:灌木林〉乔木林〉草地;不同覆土厚度条件下,除了覆土40—80cm的样地外,土壤CO_2通量随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植被类型对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较覆土厚度显著。
周育智王芳陈孝杨陈敏刘本乐
关键词:生态修复模式植被类型覆土厚度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并研究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剖面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淮南市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复垦林地、淮河农田、乔木林地,分别以A、B、C、D表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60份共4类淮南土样,通过恒温密闭培养30 d(25℃)及测定各相关因子获得基本数据,探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剖面深度(0~100 cm)和相应理化性质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变化特征。[结果]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存在相同的变化规律,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在前期随时间延长大幅下降,而中后期缓慢下降并趋于平缓;其矿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C、B、A、D,D监测区地表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一直处于较低值,C监测区地表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他3类监测区(P<0.05);不同土壤剖面深度的矿化速率在第20天左右达到最低值,之后都有缓慢上升的现象;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质地(砂粒含量)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淮南市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可以运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进行模拟和检验。[结论]该研究为区域碳平衡、农业生产、温室效应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杨雪玲陈群周育智夏文博李兴薇周助陈孝杨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地利用类型理化性质
农业固废生物炭及其改性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前农业固废的安全处理与处置问题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将生物质转化为富碳的生物炭是优化废弃物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策略。生物炭具有成本低廉、原料来源广泛、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表面官能团丰富和吸附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水体重金属离子吸附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生物炭的主要制备方法、改性方法和理化特性,阐述了农业固废生物炭及其改性材料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吸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如研发出成本低廉、结构良好、性质稳定和性能优异的新型碳基固废材料、构建起农业固废生物炭及其改性材料信息库和形成配套产业体系以实现其大规模工业应用等,以期为农业固废生物炭及其改性材料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牛经纬周育智苏永东龙林丽胡翩蒋志洋陈孝杨
关键词:生物炭重金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