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剑平

作品数:4 被引量:6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遥感
  • 1篇遥感数据
  • 1篇元胞
  • 1篇元胞自动机
  • 1篇增长管理
  • 1篇生活质量
  • 1篇轴向
  • 1篇自动机
  • 1篇系统动力学
  • 1篇系统动力学模...
  • 1篇活质量
  • 1篇交通线
  • 1篇ETM+
  • 1篇长江
  • 1篇长江三角
  • 1篇长江三角洲
  • 1篇城市
  • 1篇城市承载力
  • 1篇城市增长边界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吴剑平
  • 3篇陈爽
  • 1篇杨桂山
  • 1篇柯长青
  • 1篇苏伟忠
  • 1篇高群
  • 1篇姚士谋
  • 1篇王丹
  • 1篇吴松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ETM+的苏锡常地区城市生活质量定量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Landsat ETM+遥感数据和统计调查数据来综合评价苏锡常地区城市生活质量的空间分布状况.ETM+遥感数据用来提取城市建设用地比例,NDVI植被指数和地表亮温等物理环境指数;统计调查数据用来提取人口密度、人均收入和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等社会经济指数.并利用相关矩阵说明了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运用GIS中的空间叠加分析,对物理环境指数和社会经济指数进行叠加运算,综合反映苏锡常地区城市生活质量.结果表明:2001年,苏锡常地区生活质量较高城市为太仓市、昆山市和苏州市区,而常州市区和武进市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吴剑平柯长青
关键词:生活质量遥感数据
城市增长边界分析方法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常州市为例被引量:35
2012年
诸多国家已采取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UGB)对策以抑制城市蔓延,我国目前城市与土地利用规划也明确要求划定UGB,但其分析方法研究还较薄弱。综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元胞自动机及城市承载力分析研究常州市区UGB,结果表明:预测到2020年常州市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0 847 hm2,北部和南部组团外延增长、主城区及南北组团内部填充同步发展,UGB由沿江—德胜河—沪宁高速—新孟河—德胜河—武宜运河—沿江高速—沪宁高速—市域界限等围合而成;模型预测的UGB与GH-UGB(实际规划UGB)北部和东部空间拟合良好,西部和南部拟合较差,表明模型预测对空间整体和要素联系考虑不足,而用地规模偏差则表明模型预测更为客观;UGB分析方法在政策、空间规划理念和整体格局上有待完善。
苏伟忠杨桂山陈爽王丹吴剑平高群
关键词:城市增长边界城市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元胞自动机
南京城市用地增长管理机制与效能被引量:25
2009年
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城市之一,近20年来城市用地在现行管理框架下快速扩张。基于两个样区近20年城市扩展过程的用地数据,以城市规划的有效性代表用地布局的合理性,以地块闲置概率指征开发质量,定量评估城市增长管理效能。①选取南京城市沿交通轴扩展的两个样带,利用四期遥感影像跟踪分析近20年来城市用地增长的过程与管理机制;②采用增长调控效力指数、累积调控效率指数、土地闲置率等指标,定量分析城市规划及用地管理机制的有效性,指出规划对用地增长的5年累积调控效率达到70%左右;③基于样区478个土地利用斑块的离散数据进行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城市规划对降低开发的盲目性、降低用地闲置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p<0.001),用地制度与政策等管理因素也显著影响用地闲置率,用地审批权和规划管理权下放对用地闲置具有正效应。加强区域统筹,适当扩大城市规划的覆盖范围,加强行业管理,适当上收用地审批权限和规划实施管理权限,将有利于用地集约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本研究结论对中国城市土地管理、集约节约利用城市土地具有积极意义。
陈爽姚士谋吴剑平
关键词:增长管理遥感
南京城市沿交通线轴向伸展的测度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以南京市南北主要伸展轴——宁六和宁高公路伸展轴为研究地点,划分南北两个样区,以不同时期的TM\ETM+\SPOT4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获取研究区1986~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城市强度、用地结构、重心移动轨迹、景观指数、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市沿交通线扩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北样区城市用地扩展在时间维上表现出众多共性,总体上经历了2个扩展阶段:1996年前中心功能扩散下的平稳扩展期和1996年后土地投机性加速扩展期;②南北样区城市用地在空间维上表现出扩展模式的差异性,南样区属于近轴离心惯性模式,北样区则属于发散扩展的干预模式。基于上述城市扩展机制提出:现行土地管理体制下需要保持自主管理和集中管理之间的相互协调,在推动城市开发的同时防止土地开发的连续惯性延伸和土地资源浪费,以促进城市理性增长。
吴剑平陈爽吴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