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良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政府
  • 3篇政府间
  • 3篇城乡
  • 2篇科层制
  • 2篇公共服务
  • 2篇城市
  • 2篇城乡关系
  • 2篇城镇化
  • 1篇地方政府
  • 1篇行政
  • 1篇行政区
  • 1篇行政中心
  • 1篇政府创新
  • 1篇政府间合作
  • 1篇政府失灵
  • 1篇派出
  • 1篇区域公共管理
  • 1篇权力
  • 1篇权力下放
  • 1篇周期管理

机构

  • 9篇北京市委党校

作者

  • 9篇刘良

传媒

  • 3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前线
  • 1篇决策探索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四川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全周期管理理论视野下超大型城市社区的“城市病”及其治理路径——以北京“回天地区”为例
2024年
超大型城市社区的“城市病”及其治理是当前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的重要难题。北京“回天地区”作为世所罕见的超大型城市社区,呈现出人口过度膨胀、交通严重拥堵、公共服务资源严重匮乏、社区配套及街区公共设施严重短缺等一系突出的“城市病”问题,成为北京以至全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治理的最典型难题之一。基于全周期管理理论视野,“回天地区”城市病的成因主要表现在城市功能空间全周期的分裂,从而导致“单工”城市与“城市功能孤岛”;市民生活全周期的割裂,从而导致主体的消解;城市文化全周期的断裂,从而导致场景的消弭;城市治理全周期的撕裂,从而导致权力与权利的失衡。有鉴于此,在超大型城市社区更新改造中应注意把握如下政策路径:缝合既有城市功能空间,构建全周期复合型城市功能区;重新确立市民的主体地位,完善全周期市民公共生活服务体系;强化场景营造,打造全周期城市文化体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赋予城市治理新动能。
刘良
关键词:城市病
“逆科层化”建构与跨级沟通:地方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的派出模式及其制度意蕴
2023年
地方政府驻京办事机构作为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驻地设置的、承担着与中央机构沟通联络职责的一种组织,其设置及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表明,低层阶的地方政府机构具有超越传统的科层制组织原则和层级结构体系而直接与中央机构建立联系的诉求与能动性。地方政府驻京办事机构在派出模式上呈现政府间上行派出特征,在一定意义上亦可理解为传统科层制组织系统的逆向化建构。地方政府驻京办事机构以一种“逆科层化”的组织建构形式,成为地方影响中央的重要渠道与机制。与此同时,下级地方政府通过越级设置驻京办事机构并与中央机构建立起直接的沟通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公共行政体系层级关系的一种内在张力。
刘良
关键词:科层制组织
从“选择性分权”到普遍分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纵向政府间权力下放的路径探析
改革开放至今,以经济特区和各种形式的试点、试验区为代表,我国在中央与地方纵向政府间权力关系调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选择性分权"权力下放模式。选择性分权作为解决纵向政府间权力下放问题的一种有效路径,有力地推动...
刘良
关键词:权力下放
文献传递
新行政中心建设:空间位移应与政府创新同步推进
2017年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新行政中心建设是实现政府创新的重要契机。要确保政府机构的空间位移与改革创新同步推进,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部门整合、改造政府流程、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借力"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着力推动政府转型,打造"有限政府""协同政府""效能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智慧政府"。
刘良
关键词:政府创新
复合型城乡关系的形成与公共服务一体化探析被引量:2
2014年
在城镇化带来的各种变迁中,城乡关系经历了从空间区隔到流动性嵌入的转变,并推动着复合型城乡关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引发公共服务内容、形式及运行机制的深层次调整。在这种形势下,要不断推进城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公共服务的体制创新,以要素融合消解空间区隔,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刘良
关键词:城镇化公共服务
探索城市创业人才嵌入乡村社区新模式
2024年
推动城市创业人才扎根乡村并参与乡村治理,实现城乡要素的融合共生,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密云区溪翁庄镇金叵罗村探索城市创业人才嵌入乡村社区新模式,通过吸纳城市创业人才,赋予他们“新村民”身份及参与乡村社区事务和乡村治理的权利,实现了乡村向城市创业人才赋权与城市创业人才向乡村赋能的城乡要素双向循环和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刘良鄯爱红
关键词:乡村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地区的政府间合作:历史、绩效与挑战被引量:6
2017年
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地区的政府间合作先后经历了省级政府间经济协作、城市政府间多边式合作论坛、省域政府间多方位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环渤海区域政府间合作再整合等阶段,推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联合不断加深,并进一步深化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政经互动,提高了环渤海地区在国家区域政策布局中的地位,强化了其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之间"选择性分权"格局中的联合优势。与此同时,环渤海地区政府间合作也面临着"发展型地方主义"因素驱动下的行政区本位问题的挑战。因此,要适应环渤海地区未来的区域化进程,应推动政府间合作朝着区域合作治理的方向迈进。
刘良
关键词:政府间合作区域公共管理
政府间失灵:理论界说、表现形式与应对路径
2025年
政府间失灵用以描述政府间日益复杂的关系所导致的资源配置低效化或无效化状态。政府间失灵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纵向政府间失灵主要表现为上下级政府间的政策执行偏差;横向政府间失灵则主要表现为不同区域政府主体在区域性议题上的不当竞争。政府间失灵的主导因素在于政府间外部性问题,其深层根源与理性—科层制框架下的制度性集体行动困境密切相关。制度性集体行动困境主要体现于信息共享和成本分担机制的缺失,同时又受到理性—科层制框架下封闭政绩单元间激励机制的直接影响。为应对政府间失灵,政府间合作为关键路径,其实质是将外部性问题转化为合作框架下的内部行动,核心在于建立公共价值和利益的协调机制,并通过完善“选择性激励”机制,强化合作框架内行动者的成本—收益感知,从而抑制政府间失灵的演生条件,提升政府间资源配置效率。
刘良
关键词:政府失灵外部性集体行动困境科层制
复合型城乡关系的形成与公共服务一体化探析
2014年
在城镇化带来的各种变迁中,城乡关系经历了从空间区隔到流动性嵌入的转变,并推动着复合型城乡关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引发公共服务内容、形式及运行机制的深层次调整。在这种形势下,要不断推进城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公共服务的体制创新,以要素融合消解空间区隔,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刘良
关键词:城镇化公共服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