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博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以诗为词
  • 1篇意蕴
  • 1篇意蕴分析
  • 1篇义例
  • 1篇音律
  • 1篇苏轼词
  • 1篇文赋
  • 1篇文化
  • 1篇龙王
  • 1篇龙文化
  • 1篇论语
  • 1篇合流
  • 1篇夫子
  • 1篇《论语》
  • 1篇《文赋》
  • 1篇辨正

机构

  • 4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刘博
  • 1篇范春义

传媒

  • 2篇濮阳职业技术...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苏轼词中的“野狐味”
2016年
苏轼,北宋文坛巨擘,不论是诗词文章,还是书法绘画,都称雄一时。他的词豪放杰出,一洗晚唐五代以来词坛的萎靡之态,赵师艿评其为"此老真老狐精也"。苏轼词中的"野狐味"主要体现在以诗为词,境界始大;清雄词风,直指向上一路;突破音律,更为自由,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刘博苏亚静
关键词:苏轼词以诗为词音律
《论语》“不答”义例与“南宫适”一则试解
2016年
语录体的体式形成了《论语》中众多的问答场景,特定的问答场景下孔子所言必然有特定的指向,所以在《论语》的阐释过程中,对于问答义例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与老子追求哲学化的"不言之教"不同,孔子总是"诲人不倦",但也有"夫子不答"的时候,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问答方式,历来关注甚少,前贤对这种问答义例的解释尚欠完善。《论语·宪问篇》"南宫适"一则就是其中的代表,通过解决该则中的四处疑问,可以深入探索《论语》"不答"义例,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
刘博范春义
关键词:论语
《文选考异》辨正一则
2017年
南宋尤袤刻本《文选》所收陆机《文赋》中"故踸踔於短垣"句,顾广圻在作《文选考异》时,根据茶陵本和袁本,怀疑是尤本改"韵"作"垣"。对此段玉裁当年就作出详实的辨证。通过文献整理补证,可以发现这是上文阑入下文的抄写错误,是顾广圻在"不校之校"理念指导下,过分依赖版本,对其他文献引证不足,机械化"对校"而产生的。
刘博
关键词:《文赋》
中华龙与龙王文化意蕴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龙是远古时期华夏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刚毅、勇猛、权威和正统;而龙王则是在中华文明和印度佛教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民间信仰,它包含雨神、河神、多宝、护法神、戏谑等多种文化意蕴。二者在历史发展中存在分流与合流的现象,其文化意蕴存在差异,不能将二者简单等同。
刘博
关键词:龙文化龙王意蕴合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