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品
  • 6篇食源
  • 6篇食源性
  • 5篇食品安全
  • 4篇源性疾病
  • 4篇食源性疾病
  • 2篇营养
  • 2篇膳食
  • 2篇膳食结构
  • 2篇食源性致病菌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状况
  • 1篇单核细胞增生
  • 1篇单核细胞增生...
  • 1篇营养状况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原体
  • 1篇沙门菌
  • 1篇市售
  • 1篇市售食品

机构

  • 10篇沈阳市疾病预...

作者

  • 10篇陈慧中
  • 10篇刘博
  • 2篇戴孟阳
  • 2篇苏孟
  • 2篇杨楠
  • 1篇张迅

传媒

  • 3篇职业与健康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河南预防医学...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大型集会的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和保障措施被引量:1
2014年
文章从影响大型集会食品安全性的因素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食品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够对促进大型集会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有所帮助。
刘博戴孟阳陈慧中苏孟
关键词:食品安全影响因素
2015-2016年沈阳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分析2015-2016年沈阳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数据,为食源性疾病暴发及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6年沈阳市62家哨点医院的所有食源性疾病病例的监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共监测14 584例病例,男性7 124例、女性7 460例;病例主要集中在6-9月;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71. 49%)及全身症状与体征(24. 09%)为主;共检测病例的生物样本1 007份,诺如病毒阳性率9. 73%,致病菌检出总阳性率为5. 06%。病例的进食场所主要分布在家庭(66. 01%)、饭店(酒店)(9. 82%)、街头(5. 42%),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为肉与肉制品(16. 26%)、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3. 72%)。结论夏秋季是沈阳市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段,本地区的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微生物是诺如病毒。应根据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诊疗、开展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及监管,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陈慧中刘博刘雪梅刘丰瑜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
1起沙门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本次食源性疾病发生的经过,查明原因,为预防此类疫情提供参考。目的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及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1人参加婚宴,发病35例,罹患率为28.92%。患者肛拭子与卤水拼盘剩余食品及肝中检出同型的沙门菌,确认本次食源性疾病是由沙门菌所致。卤水拼盘和动物肝脏是致病食品,食品加工环境差及制作食品不规范是导致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将农村自办宴席的服务人员纳入食品监管的范围,进行健康检查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以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
陈慧中刘博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沙门菌
2012年沈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食品卫生真实水平,掌握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有效数据。方法按照辽宁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计划,参考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手册监测样品采样要求,全市4个区县共设监测网点80个,监测点主要设在农贸市场、超市(包括商店和便利店)、餐饮业等;监测食品包括肉制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焙烤食品、熟制米面制品、果蔬类、婴幼儿食品、冷面食品。监测项目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O157:H7、诺如病毒、异尖线虫、蜡样芽孢杆菌、创伤弧菌、阪崎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结果全市80个监测网点,共监测7大类食品240件样品,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共970项次,总体检出率为2.7%,其中有5类、共26件食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占食品总数量的10.8%。结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比较严重,要加强食品情况的致病菌污染的监测,防止食物中毒的暴发流行。
刘博戴孟阳陈慧中苏孟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
2006~2015年沈阳市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沈阳市居民膳食结构的数据,了解沈阳市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为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改善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选取2006~2015年沈阳市4个区2岁以上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在同一人群中重复进行。食物消耗情况采用连续3d24h个人膳食回顾法和家庭食物称重法,进行膳食结构分析。结果 2006~2015年,调查1 171人,男性占48.25%,女性占51.75%。居民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谷类食物,居民膳食中谷类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P<0.01),动物性提供能量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脂肪供能比呈上升趋势(P<0.05),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下降趋势(P<0.05)。动物性食物提供蛋白质的比例呈上升趋势(P<0.05)。居民膳食中脂肪的食物来源以精炼油为主,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的比例增加(P<0.05),植物性食物提供脂肪的比例下降(P<0.01)。结论 2006~2015年沈阳市的居民膳食结构总体变化趋势呈现谷类食物摄入量减少,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增加,提供的优质蛋白质增加,脂肪供能比增加,逐渐由低脂膳食向高脂膳食转变的趋势。
陈慧中刘博
关键词:膳食结构营养
2016-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对2016-2018年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沈阳市4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属及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 2016-2018年共采集粪便样本1 365份,检出病原体197株(14.43%),不同年度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136株(9.96%),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49株(3.59%);病原体阳性病例的症状与体征,主要为腹泻(100.00%)、腹痛(57.87%)、恶心(55.84%)、呕吐(48.22%)、发热(48.22%)、水样便(47.72%),25~3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高(24.20%)、职业最多的为家务及待业(23.3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是肉与肉制品(21.62%)、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1.17%)。结论 2016-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诺如病毒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应在人群聚集的用餐场所加强监测与防控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陈慧中刘博刘丰瑜刘雪梅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体
沈阳市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各类食品中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11-2014年《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随机抽取15类、970份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在监测的970份样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株93株、总检出率为9.6%;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11.3%;熟肉制品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21.8%。采自农贸市场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14%;散装食品检出率最高为14.9%。结论沈阳市市售的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主要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及其制品是高风险食品;农贸市场及网店出售的食品致病菌污染较严重;散装食品安全风险高。应加强对重点致病菌、重点时段、重点食品、重点食品消费场所的监测与监管,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陈慧中杨楠刘博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
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8年沈阳市363家监测医院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375份生物样本进行检测。结果监测的4667例病例主要集中在5-9月(89.48%),病例最多的职业为家务及待业(26.85%),病例主要分布在苏家屯区和皇姑区,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21.25/10万和102.86/10万。病例主要暴露的食品是肉与肉制品(18.14%)、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6.77%)、水果类及其制品(16.07%),病例进食的主要场所为家庭(62.32%)。病原学监测显示病毒总阳性率为16.00%,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0.40%,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为4.27%。结论相关部门应根据沈阳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防控重点的监管,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陈慧中刘博刘丰瑜刘雪梅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
1993-2009年沈阳市成人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变迁分析
2013年
目的通过监测和分析1993-2009年沈阳市成人居民在1993-2009年的食物消费、营养素摄入及健康状况等数据,了解沈阳市成人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的变迁。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沈阳市两个城市居委会和两个郊区进行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城市成人的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均为下降趋势,而郊区均上升,城市脂肪供能比到2009年达到23.4%,郊区糖类摄入量到2009年达到70.1%,引起超重和肥胖人口所占比例提高,成人钙摄入不足的状况无显著改善,城市和郊区的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量明显不足,男性和女性其超重/肥胖率均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且男性超重/肥胖率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女性。结论沈阳市下一步的营养工作重点应放在调整营养不平衡上,提高豆类和奶类等富含钙质的健康食物的消费,降低富含脂肪的肉类和油类的消费;加大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食物的消费;扩大对成人超重/肥胖率的监测范围,做到及早进行合理饮食宣传和干预控制,防止慢性病范围进一步扩大。
刘博陈慧中张迅
关键词:成人膳食结构营养状况
2012-2014年沈阳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各类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12-2014年《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随机抽取6类、509份样品进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监测。结果在监测的509份样品中,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菌菌株26株、总检出率为5.1%;其中肉及肉制品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11.5%(χ2=16.72,P<0.01)、在不同季度中以第一、二季度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6%和9.4%(χ2=18.46,P<0.01)、采自农贸市场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13.8%(χ2=17.79,P<0.01)。而不同包装类型食品中L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P>0.05)。结论沈阳市市售的食品存在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冬春季是致病菌污染的高发季节;肉及肉制品是高风险食品;农贸市场出售的食品致病菌污染较重。应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食品、重点食品消费场所及相关疾病的监测、监管,以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陈慧中杨楠刘博
关键词:食品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