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丘福文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EOF分析
  • 2篇年际
  • 2篇海面
  • 1篇低频振荡
  • 1篇振荡
  • 1篇水文
  • 1篇水文学
  • 1篇年际变化
  • 1篇年际变异
  • 1篇南海环流
  • 1篇环流
  • 1篇海面高
  • 1篇海面高度
  • 1篇海面温度
  • 1篇海平
  • 1篇海平面
  • 1篇海平面异常
  • 1篇海温
  • 1篇海洋水文
  • 1篇海洋水文学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丘福文
  • 3篇方文东
  • 1篇朱大勇
  • 1篇许金电
  • 1篇郭朴
  • 1篇查晶
  • 1篇林新宇

传媒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05~2010年南海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特征与机制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高度计观测海平面异常(SLA)数据, 结合潮位站观测资料, 研究2005-2010 年南海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南海海平面显著上升, 平均速率为17mm·a^–1, 上升速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速率最大的海域出现在南海中西部, 大于30mm·a^–1, 而南海南部海域上升速率则相对较小, 大约为12mm·a^–1, 潮位站的观测结果与卫星高度计观测结果一致.1993-2004 年期间南海海平面线性变化主要与海面经向风场变化导致的海面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2005-2010 年3 次强La Nina 事件导致南海呈显著的正SLA; 此外, 受南方涛动、北太平洋的年代际振荡(PDO)等的低频变化影响, 南海中部海盆呈显著的东风异常, 由此在南海中西部海域产生负的风应力旋度, 是该海区海平面显著上升的另一重要因素.
丘福文方文东朱大勇查晶
关键词:海平面异常低频振荡
2000—2008年期间南海海面温度的年际与空间变异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对2000—2008年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南海海面温度(SST)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着重研究21世纪以来整个南海海域SST年际变化的时空变异,并探讨了其与南海海面风场和海面高度的关系,以及期间南海发生的两次负异常事件的特点和成因。SST年际变化的第一模态表现为全海盆同相变化,年际振荡主要发生在深海海盆区,最大的振荡中心出现在吕宋海峡西部和中南半岛东南海区;第二模态呈东西反向的分布特征,异常中心位于吕宋海峡以西区域。结果还表明,南海SST年际变化与经向海面风有密切关系:SST第一模态滞后经向海面风第一模态3个月,最大相关系数为0.74;而SST第二模态和经向海面风第二模态同步时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为0.71;SST的第二模态和南海海面高度异常年际变化以及热带太平洋Nio3.4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也有较好的相关,具有大尺度的特征。
丘福文方文东郭朴
关键词:海面温度年际变异EOF分析
南海海面高度年际变化的S-EOF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应用依赖于季节的经验正交函数(S-EOF)分析,探讨了最近15a南海海面高度随季节演变的年际变化。S-EOF分析得出南海海面高度异常各模态不同季节的空间结构以及时间演变过程,证实了季风强盛期冬季和夏季基本模态的结构,还分离出了季风转换期(春季和秋季)海面高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南海海面高度随季节演变的年际变化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密切相关。S-EOF1的结果表明,南海海面高度的变化具有明显而稳定的季节振荡,但在ENSO年海面高度的季节振荡相对减弱;S-EOF2模态显示了1998—2001年间冬季吕宋岛西侧存在一个较强的正异常,且能一直持续到春季;S-EOF3模态主要体现了南海西部一系列中尺度涡状结构的年际差异,包含1997/1998年厄尔尼诺对南海环流的影响。
丘福文方文东
关键词:南海环流
阿拉伯海上层海温的双峰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SODA月平均海洋数据集和CCMP风场数据,通过EOF分析,揭示了阿拉伯海5、50、100、200 m层海温全年2次增温、2次降温的双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 m层温度变化双峰信号出现在第一模态,其方差贡献率为75.79%,该信号主要受风场、太阳辐射及风生环流影响;50 m层温度变化双峰信号出现在第三模态,其方差贡献率为11.95%,该信号主要受风生环流影响;100 m层温度变化双峰信号出现在第一模态和第三模态,其中第一模态方差贡献率为52.03%,第三模态方差贡献率为9.55%.由100 m层第一模态可知,100 m层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变化范围最广,是由于100 m层处于海洋温度变化最为剧烈的温跃层中.100 m层海温变化主要受风应力旋度(方向:向上为正)影响,风应力旋度为负时,大气对海洋的强迫导致局地海水辐合,温跃层加深,100 m层部分海域温度升高;风应力旋度为正时,大气对海洋的抽吸导致局地海水辐散,海洋深处的冷水上升,100 m层部分海域温度降低.
高璐许金电丘福文林新宇
关键词:海洋水文学EOF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