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煜鹏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类风湿
  • 4篇类风湿关节炎
  • 4篇关节炎
  • 4篇风湿
  • 4篇风湿关节炎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依那西普
  • 1篇有效性
  • 1篇真菌感染
  • 1篇自身抗体
  • 1篇自身免疫
  • 1篇疗效
  • 1篇毛霉菌
  • 1篇免疫
  • 1篇免疫介导
  • 1篇难治性类风湿...
  • 1篇介导
  • 1篇抗风湿
  • 1篇抗风湿药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市公共卫...

作者

  • 5篇黄煜鹏
  • 2篇谢其冰
  • 1篇聂鑫
  • 1篇刘钢
  • 1篇李贵星
  • 1篇刘欢
  • 1篇王英
  • 1篇贺勇
  • 1篇王伟青
  • 1篇郭英
  • 1篇朱帅
  • 1篇都向阳

传媒

  • 4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018年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是一种以严重的近端肢体无力、肌酸激酶升高、肌肉活检缺乏炎性细胞浸润和少见的肌肉外累及症状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肌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并不清楚。新的欧洲神经肌肉中心标准根据不同的自身抗体将其分为3种亚型,提示抗体可能参与了IMNM的发病机制,且不同亚型可能具有不同发病机制。该文就目前关于IMNM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刘陶刘欢林桑黄煜鹏谢其冰
关键词:自身抗体发病机制自身免疫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毛霉菌肺部感染一例
2020年
病例介绍患者,女,67岁,农民,藏族,因"关节肿痛4年,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2个月"于2019年7月2日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入院前4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肢关节肿痛,主要累及双手指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关节,伴双手晨僵,持续时间超过1 h。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20 mg/次、1次/d)、甲氨蝶呤(10 mg/次、1次/周)、羟氯喹(0.2 g/次、2次/d)治疗,上诉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
罗梦黄煜鹏王英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真菌感染
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RA患者54例进行开放性观察研究。对照组30例口服甲氨喋呤10 mg/次,每周1次;观察组24例皮下注射依那西普25 mg/次,每周1次,同时口服甲氨喋呤(剂量同对照组)。给药后4、8、12周观察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患者对疾病总体状况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医师对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患者对关节疼痛的VAS评分、患者健康状况问卷(HAQ)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并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第4周时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ESR较基线有显著改善,第8周时各观察指标较基线均有显著改善,第12周时各观察指标较基线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从治疗缓解率来看,第8周时观察组较对照组ACR20缓解率有显著改善,第12周时观察组较对照组ACR20、ACR50、ACR70缓解率均有显著改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加用依那西普较单用起效快,缓解率更高。
朱帅黄煜鹏贺勇聂鑫王伟青都向阳郭英李贵星
关键词:依那西普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有效性安全性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例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2019)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人群普遍易感,全球疫情仍在蔓延[1]。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改变为滑膜炎和血管翳的生成,引起骨与软骨的损伤。
罗梦熊六波谢其冰黄煜鹏王英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抗风湿药
托珠单抗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77例有随访纪录的RA患者临床资料,其治疗方法为托珠单抗静脉输入,每4周1次,剂量为8 mg/kg,同时口服甲氨蝶呤和(或)其他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每4周随访,评价疗效。疗效评价采用疾病活动性评分-28(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欧洲抗风湿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反应标准。结果治疗后DAS28由基线水平的(6.88±1.09)分,降至第4周的(4.99±1.53)分,第8周为(4.31±1.37)分,第12周为(3.74±1.15)分,第24周时进一步下降至(2.66±0.68)分(P<0.05)。疾病活动水平(以DAS28为评价标准),在第8周时缓解为11.1%,低度活动为9.5%;第12、24周时分别为10.5%和32.2%、66.6%和16.7%(P<0.05)。EULAR反应标准在第8周时反应良好为17.5%,反应一般为76.2%;第12、24周时分别为39.0%和57.4%、66.7%和33.3%(P<0.05)。患者关节压痛计数、关节肿胀计数、患者的自身综合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健康评估问卷治疗后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21例,除1例过敏外,其余不良反应均较轻,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托珠单抗治疗难治性RA起效快,疗效持久且安全性好。
黄煜鹏刘钢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