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肽SS-31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线粒体靶向抗氧化肽SS-31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6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阳性对照组(10只)、脓毒症模型组(20只)和SS-31肽干预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AKI模型;假手术组只开腹,不进行CLP。阳性对照组和SS-31肽干预组于术后30 min腹腔注射SS-31肽注射液(5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组均连续给药7 d。于术后24 h眼眶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术后7 d处死小鼠,取肾脏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原位末端缺刻标记试验(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化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模型组术后24 h SCr和BUN均明显升高〔SCr(μmol/L):93.12±11.80比32.94±3.37,BUN(mmol/L):41.36±6.48比9.49±3.58,均P<0.05〕,肾脏组织AMPK、PGC-1α和活化的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AMPK/β-actin:0.30±0.02比0.12±0.01,PGC-1α/β-actin:0.38±0.03比0.16±0.02,活化的caspase-3/β-actin:0.20±0.01比0.11±0.02,均P<0.05);光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基底膜暴露,管腔内可见空泡样透明管型;电镜下可见线粒体损伤,出现肿胀、嵴消失、内外膜破裂,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个:24.00(18.75,31.00)比2.00(0.72,3.25),P<0.05〕。与脓毒症模型组比较,SS-31肽干预组血清SCr、BUN水平及肾脏组织AMPK、PGC-1α、活化的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SCr(μmol/L):71.33±10.14比93.12±11.80,BUN(mmol/L):27.00±5.52比41.36±6.48,AMPK/β-actin:0.23±0.01比0.30±0.02,PGC-
- 孙敏马建伟叶继辉樊恒乐健伟朱建华
- 关键词:肾小球基底膜器官功能障碍线粒体结构线粒体损伤细胞肿胀C57BL/6小鼠
- 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一例
- 2021年
- 报道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抗病毒、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替代血浆置换及血液透析、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快速恢复至正常,并成功脱离血液透析,预后良好。
- 马建伟边学燕戴丽丽任利玲鲍玲玲
- 关键词:血栓性微血管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急性肾功能不全
- 单克隆抗体P53及RasP21在腺性膀胱炎及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GC)、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SMBM)及合并两种病理改变(GC-SMBM)的患者膀胱黏膜中P53、RasP21的表达。方法 96例确定有异常病理改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标本,其中GC40例,SMBM 32例,GC-SMBM 24例,另取21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活检标本中P53、RasP21的表达情况。结果 GC组及SMBM组P53及RasP21阳性率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GC-SMBM组P53、RasP21及两者同时表达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GC-SMBM患者恶变可能性较大,需积极治疗并密切随访。
- 程跃马建伟马琪王红卫方海伟蒋照辉方立
-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P53RASP21
- 非布司他对腹膜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其与残肾功能的关系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对腹膜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其与残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腹膜透析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根据是否使用非布司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基线资料和治疗后1~12个月期间的临床指标,并记录非布司他使用期间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血尿酸水平、达标率及残肾功能变化。结果共纳入105例患者,观察组55例,男27例,女28例,年龄(54.5±14.8)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3.8±15.2)岁。两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原发疾病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3、6和12个月时[观察组分别为(311±69)、(286±61)、(307±65)、(312±57)μmol/L,对照组分别为(454±71)、(453±76)、(463±70)、(459±76)μmol/L]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基线值[观察组和对照分别为(479±77)和(486±59)μmol/L](均P<0.05),且观察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1、3、6和12个月时血尿酸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12个月时残肾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残肾尿素清除指数(Kt/V)的下降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5/55)。结论非布司他可有效治疗腹膜透析患者合并的高尿酸血症,安全性较好,且可能有助于延缓其残肾功能的丢失。
- 马建伟边学燕苏秦黄坚成张爱伟包斯增
- 关键词:腹膜透析高尿酸血症非布司他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腹膜透析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残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腹膜透析(PD)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PD治疗且合并HFpEF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分为两组,观察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加用缬沙坦,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和治疗后6、12个月期间的临床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观察组61例,男44例,女17例,年龄(52±13)岁;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57±1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透析龄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观察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基线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12个月时残余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幅度[0.52(-0.05,1.19)比1.72(0.97,2.39)ml·min^(-1)·(1.73 m^(2))^(-1),P<0.001]及24 h残余尿量下降幅度[200(-100,300)比300(137,400)ml,P=0.018]均小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6例(26.2%)和13例(34.2%)发生高钾血症,分别有3例(4.9%)和1例(2.6%)出现低血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安全有效地改善PD合并HFpEF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控制血压。与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更有利于延缓PD合并HFpEF患者残肾功能的丢失。
- 马建伟任利玲黄坚成包斯增戴丽丽应霁边学燕
- 关键词:腹膜透析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