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云

作品数:6 被引量:143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碳排放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城市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养老
  • 1篇养老设施
  • 1篇实证
  • 1篇搜索
  • 1篇搜索法
  • 1篇土地利用结构
  • 1篇能源
  • 1篇能源消费
  • 1篇能源消费碳排...
  • 1篇能源消耗
  • 1篇热环境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建成区
  • 1篇UE

机构

  • 5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鲁东大学
  • 1篇烟台市规划设...

作者

  • 6篇陶云
  • 4篇甄江红
  • 2篇梁红梅
  • 1篇崔青春
  • 1篇常学礼
  • 1篇董茜
  • 1篇高军凯
  • 1篇孙赫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干旱区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与实证——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被引量:14
2019年
以呼和浩特市区为研究区,构建耦合模型对研究区UGB进行划定。一方面,从城市扩展外部约束的角度,划分不同等级"源",构建生态阻力综合评价体系,结合生态禁建区的分布,通过UEER模型构建研究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提取城市用地刚性增长边界;另一方面,从城市扩展内生机制的角度,选取适当驱动因子,通过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25年城市用地扩展进行模拟,提取城市用地增长边界;通过耦合阻力与驱动力对城市用地扩展的模拟结果,并参照研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终划定研究区2025年城市用地增长边界。结果表明,2025年城市增长边界内的面积共514.65 km^2,剩余可建设用地面积57.38 km^2。该耦合模型既可以体现出城市用地克服种种生态阻力进行扩展的结果,又可以反映出城市自身发展运动的趋势。此方法可为同类生态环境脆弱的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亦可为其他城市UGB的划定提供借鉴。
冯琰玮甄江红峰一陶云马晨阳韩帅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呼和浩特市建成区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养老服务业已成为社会各届关注的热点。以呼和浩特市建成区养老设施为研究主体,基于研究区内现有养老设施数量、类型、分布情况、服务半径及各街道老年人口分布情况等基础数据,采用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呼和浩特市建成区各乡镇街道养老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测算。通过分析结果,为呼和浩特市养老设施空间配置、规划布局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初步的政策性建议。
陶云甄江红峰一
关键词:养老设施
基于城市扩展的呼和浩特市综合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的扩展势必会侵占耕地、草地等生态用地,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明确城市扩展中的生态风险变化对城市用地规划和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区为对象,基于城市扩展建立"因子-暴露-影响-响应"的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对研究区1990、2001、2010和2016年生态风险进行时空评价和风险分级。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扩展速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各辖区建设用地扩展强度大小及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时间上,呼和浩特市及其四辖区的综合生态风险值呈上升趋势;呼和浩特市风险等级由较低演变为中,风险值与建设用地扩展强度间有较强的关联性;空间上,综合生态风险等级以建成区为中心由内向外逐渐降低,风险值的空间变化受建设用地扩展强度影响显著;呼和浩特市面积占比最大的风险等级由较低演变为中;四辖区的各风险等级占比情况差异明显,风险值大小总体表现为玉泉区>回民区>赛罕区>新城区,与建设用地扩展强度表现一致。
马晨阳甄江红冯琰玮峰一陶云韩帅
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空间关联被引量:119
2015年
基于研究单元全部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碳排放计算模型,估算了中国31个省区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探讨了中国省级尺度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08年,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从9.67×108t持续上升至32.37×108t。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其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97.83%以上。林地是主要的碳汇,其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90%以上。2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形差异的影响,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显著,重度碳排放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北部沿海地区,轻度碳排放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3全局自相关Moran′s I值从1990年的0.1558持续上升至2008年的0.2734,说明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在省级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强。4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存在较强的规律性。5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局部空间差异。碳排放强度高值集聚区和低值集聚区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锁定和路径依赖特征,体现为高值集聚区向沿海集中,低值集聚区向内陆迁移。
孙赫梁红梅常学礼崔青春陶云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自相关
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扩展的热岛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87年、1990年、2001年、2010年和2016年共5期的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出地表温度,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地表温度和对热环境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分析城市空间扩展与热岛效应之间的关系。得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具有明显差异,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温度高,耕地温度最低。从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热环境影响程度来看,建设用地和耕地的热效应贡献度较大,其次是未利用地、水域和林地,草地贡献度最小。1987—2016年热岛中心迁移方向与城市重心迁移方向一致,表明城市扩展与热岛效应扩散趋势具有空间一致性。
峰一甄江红董茜陶云冯琰玮
关键词:地表温度
烟台市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关联测度
2016年
[目的]分析山东省烟台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测度及其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基于烟台市1986—2012年各区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和能源消耗数据,采用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测算出其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烟台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结果]1 1986—2012年烟台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由3.05×106 t上升到1.494×107 t,增加了3.9倍;2 2012年烟台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之间关联度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园地,与人均碳排放量关联度最高的用地为交通运输用地;3烟台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关联度较高的分别是园地(0.812 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812 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805 9);4 1986—2012年烟台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关联度较大的地区依次是长岛县(0.980 4)、芝罘区(0.962 4)和莱山区(0.948 0)。[结论]烟台市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在空间上存在着差异性。
陶云梁红梅房乐楠高军凯曲奕桦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碳排放能源消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