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璨 作品数:11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中国小麦抗穗发芽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创制 被引量:2 2023年 根据4年的表型数据,并结合实验室开发和鉴定的13个分子标记,对我国833份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包括278份小麦微核心种质、124份地方品种和431份现代推广品种及高代品系)穗发芽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3个分子标记鉴定的抗/感穗发芽等位类型间相对发芽指数(RGI)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TaMFT-222和TaMFT-194标记鉴定的差异最大,U值分别为14.98^(**)和11.30^(**),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优异等位类型可以降低相对发芽指数0.21~0.32。其次是Sdr2A、CNGC2AL、Vp1-b2、TaMKK3-A、PM19、CAPS-2AL、A17-19和EX06323标记,其等位类型间穗发芽抗性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Qsd1和Barc321标记也能显著区分穗发芽抗性。共计鉴定出63份穗发芽抗性较好的种质资源,其中达到抗的有41份,多为红皮品种和地方品种;达到中抗的有22份,白皮半冬性居多。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并结合杂交聚合,创制出12份穗发芽抗性水平达到中抗和抗的种质资源,至少携带3个抗穗发芽基因/位点。该结果为抗穗发芽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遗传资源。 常成 王旭阳 余赵玉 张海萍 卢杰 司红起 陈璨 马传喜关键词:小麦 抗穗发芽 分子标记 种质资源 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与毒素积累量关系探究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小麦赤霉病是全球性的真菌病害,已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为探明小麦赤霉病抗侵染与抗毒素积累之间的关系,挖掘调控小麦赤霉病抗性相关性状的重要位点。采用91份小麦品种(系)构建的自然群体为材料,种植于自然鉴定圃中,对2020年、2021年2年的田间病情指数进行调查,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含量。对2种抗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赤霉病病情指数与毒素积累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又有各自的遗传特征。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结合MLM+K+Q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关联到128个显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P≤0.001),分布在除1D、4D外的19条染色体上,其中2个及2个以上环境中被检测到的稳定位点有11个。仅与毒素稳定关联的位点有6个,分别位于1A、4A、6A、6B、6D染色体上,可解释11.96%~30.50%的表型变异。与毒素和病情指数都稳定关联的位点有4个,分别位于2A、2B、4B、5D染色体上,可解释12.21%~34.11%的表型变异。基于中国春参考基因组信息,通过对应区段的基因注释,筛选得到15个与小麦赤霉病抗性相关的候选基因。 陈璨 余宁静 单新宇 卢杰 张海萍 司红起 马传喜关键词:小麦 赤霉病 病情指数 毒素积累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小麦茎秆强度关联位点及优异等位变异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为发掘与小麦茎秆强度紧密关联标记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和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资源,本研究以126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对2011-2012、2012-2013和2013-2014三个年度的茎秆强度进行标记位点关联分析,并对关联住点等位变异的表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mc83(2B)、gwm539(2D)、barc358(5A)、barc59(5B)和barc134(6B)均与茎秆强度显著关联,且可在3个环境下同时检测到,表型解释率均大于8%;共发掘出11种优异等位变异,分别为wmc83-A110、wmc83-A147、wmc83-A151、gwm539-A120、barc358-A179/161、barc358-A185/161、barc358-A185/179、barc358-A190/161、barc59-A182、barc59-A191和barc134-A194,其中wmc83-A110的增效效应最大。供试材料的茎秆强度随优异等位变异聚合数目的增多而增大,其中黄淮南片麦区、黄淮北片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西南麦区的供试材料中携带2(40.3%)、1(27.8%)、1(35.3%)和4(50.0%)种优异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最高。内麦10号等9份材料聚合4种及以上的优异等位变异,且茎秆强度较高,可作为相应麦区小麦茎秆强度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 卢杰 田胜明 王胜 陈璨 司红起 常成 马传喜关键词:小麦 茎秆强度 分子标记 等位变异 基于UPLC同时测定三种小麦赤霉病毒素方法的构建与应用 2022年 为测定小麦籽粒中因赤霉病产生的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多功能净化柱-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multifunctional column-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MFC-UPLC-DAD)方法,可同时测定上述三种毒素,对该方法与多功能净化柱-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multifunctional colum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MFC-HPLC-DAD)法测定9个小麦品种中上述3种毒素含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并用MFC-UPLC-DAD法检测了129份小麦品种(系)的毒素含量。结果显示,MFC-UPLC-DAD法检测三种毒素在检测范围内(0.01~10.00μg·mL^(-1))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三种毒素的检出限为15~78μg·kg^(-1);回收率在80.25%~118.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0%~1.92%;9份小麦品种中,3种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在两种方法间差异均不显著。利用MFC-UPLC-DAD法测定自然发病的129份材料发现,DON毒素与NIV毒素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9%和92%;符合限量标准且毒素含量较低的材料共80份。本研究构建的MFC-UPLC-DAD法可同时测定小麦种DON、NIV和ZEN含量,测定结果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对抗赤霉病育种提供方便。 陈璨 彭逸 余宁静 卢杰 司红起 马传喜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超高效液相色谱 基于55K芯片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2024年 为了进一步挖掘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主效QTL位点,探索籽粒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安农859和武农988构建的124份DH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2 a 7个环境下的粒长、粒宽及千粒质量表型值,开展籽粒性状多元回归分析,并基于DH群体的55K芯片数据进行籽粒相关性状QTL检测。结果表明,多元回归分析中,粒宽对千粒质量的贡献最大。通过完备区间作图对籽粒性状进行QTL定位,除6D和7B染色体外,其他19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69个有关籽粒性状的QTL,包括24个千粒质量QTL、28个粒长QTL、17个粒宽QTL,单个QTL的表型解释率为6.87%~27.74%。其中,7A染色体上粒长相关的Qgl.ahau-7A.1在7个环境及BLUP下均被检测到,表型解释率为9.48%~22.26%,加性效应为0.11~0.21 mm,物理区间4.91 Mb(AX-110430243~AX-110442528),可能为新的主效QTL。因此,Qgl.ahau-7A.1位点可作为后续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重点关注的区域。 张津津 赵晓雪 刘萍 万家乐 陈心怡 陈璨 陈璨 李亮 司红起 卢杰关键词:小麦 籽粒性状 千粒质量 粒长 粒宽 安农1687抗条锈病候选基因TraesCS2A01G070700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探索安农1687对于条锈病抗性的遗传机理,加快安农1687小麦品种的推广,为小麦新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减少小麦条锈病对于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危害。以安农1687(安农1687是由安农1106和西农822杂交选育的,对生理小种CYR32具有抗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及其姊妹系和亲本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对安农1687及其双亲和姊妹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同时利用生理小种CYR32对安农1687及其姊妹系进行接种和鉴定,并在成株期统计其抗条锈病等级,综合接种及田间表型对小麦品系抗条锈病进行评价。鉴定结果显示,安农1687和5个姊妹系(系24、系26、系28、系30、系140)为中抗条锈病,2个姊妹系(系89和系105)为中感条锈病。利用安农1687及其姊妹系间的基因组差异信息,发现差异SNP位点富集在2A染色体短臂的31~37 Mb区间上,说明2A染色体可能存在某个或某些基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为了排除其他抗条锈病基因的干扰,对亲本及2A染色体上携带的已知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安农1687的2A染色体短臂的31~37 Mb区间可能存在一个新抗条锈病基因。通过试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区段内的TraesCS2A01G070700基因在抗感品系的NBS结构域上存在差异,感病品系中NBS结构域有3个错义突变,推测TraesCS2A01G070700为安农1687抗条锈病候选基因。 李凯丽 耿明状 王胜 郝维浩 卢杰 陈璨 司红起关键词:条锈病 姊妹系 SNP 农学专业开设《作物品种权保护》课程的实践探索 2019年 植物新品种权是农业创新领域内重要的知识产权,分为林业和农业两个部分。植物品种权保护制度在推动育种创新、促进民族种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针对高校农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其中的“作物品种权保护”课程,普及作物品种权知识,提高作物品种权保护意识应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应该编写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教学大纲和教案,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卢杰 石英尧 吴德祥 司红起 陈璨关键词:品种权 农学专业 课程 木聚糖酶抑制剂基因与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关系 2012年 为了解木聚糖酶抑制剂基因(TAXI型、XIP型和TLXI型)与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关系,选取来源于不同麦区的192份小麦品种,以特异PCR方法检测木聚糖酶抑制剂基因,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白粉病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含有TAXI-I基因的77份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8.99)比不含有TAXI-I基因的115份品种的病情指数(11.89)低24%,差异显著;含有XIP-I基因的115份品种和不含XIP-I基因的77份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0.86和10.53,差异不明显;含有TLXI基因的116份品种和不含TLXI基因的76份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0.33和11.33,差异不显著。说明TAXI-I基因可能是一个有效的白粉病抗性基因。 司红起 陈璨 牛存秀 王永玖 胡娜 马传喜关键词:小麦 白粉病 病情指数 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作物育种学实习”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2023年 为更好适应新农科对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需求,本研究设计并收集了363份有关农学类专业核心课“作物育种学实习”教学现状与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待实习的整体态度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基于问题分析和教学探索,提出了改革方向:教学内容方面,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心声,以新农科培养目标为导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与授课教师团队科学研究结合,实现“理论+科研+实习”协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条件保障建设方面,应优化实习课时设计、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及改进实习考核方式等措施,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结果为新农科背景下农学类“作物育种学实习”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李佳佳 司红起 卢杰 张文明 陈璨 苗龙 高慧慧 王晓波关键词:农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教学研究 小麦单株穗数的QTL定位及CAPS标记开发 2024年 穗数是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之一,开展小麦成穗数研究,对高产育种及种质资源创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安农859/武农988的135份DH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两年五个环境下单株穗数表型值,并基于DH群体的55K芯片数据进行单株穗数QTL分析,开发CAPS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在1B、1D、2A、3D、4A、4B、4D、6A、7D等染色体上共检测到21个与单株穗数相关的QTL,其中,位于4B染色体上的Qsn-ahau-4B.2在5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侧翼标记为AX-95004669-AX-109580651,物理区间为2.65Mb,可解释16.92%~49.98%表现变异,加性效应为1.32~3.69个穗数,增效等位基因来自安农859,是一个主效、稳定的QTL。基于Qsn-ahau-4B.2区间内候选基因TraesCS4B01G042700开发一个多态性CAPS标记(T-0507)。本研究结果将为小麦单株成穗数研究提供参考。 万家乐 吴美琴 陈心怡 赵晓雪 常梦帅 陈璨 李亮 卢杰关键词:小麦 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