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海

作品数:6 被引量:103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城市
  • 2篇GWR
  • 2篇长江
  • 2篇长江中游
  • 2篇长江中游城市...
  • 2篇城市群
  • 1篇地市级
  • 1篇多变量
  • 1篇中国人口
  • 1篇中国人口老龄...
  • 1篇人口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服务价值
  • 1篇生态修复
  • 1篇土地非农化
  • 1篇农田
  • 1篇污染
  • 1篇利用效率
  • 1篇面源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金海
  • 5篇张雅杰
  • 3篇邵庆军
  • 2篇叶梁倩
  • 2篇谷兴
  • 1篇胡将军
  • 1篇刘艳芳
  • 1篇方媛
  • 1篇马明
  • 1篇吴艺
  • 1篇李春燕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基于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构建评价指标,以2002—2012年为研究时段,借鉴对耦合度系数模型加以改进的协调耦合度模型以及重心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全区协调耦合度由0.60上升至0.72,从中度协调耦合发展为中高度协调耦合。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相互作用不断优化,三要素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趋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耦合度区内差异较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化格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内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产业与人口非农化处于相对稳定均衡状态,土地非农化与产业、人口非农化匹配程度不高成为区域城市化协调耦合发展的瓶颈。最后就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城市发展策略。
张雅杰马明金海
关键词:非均衡长江中游城市群
基于ESDA-GWR多变量影响的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被引量:47
2015年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41个地域空间单元2000—2012年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及地理加权回归(GWR)等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多变量影响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格局演化驱动机理。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总体上表现为地区之间较强的负相关性,经济发展异质性较强,差异性显著;2产业结构与生产率、地区经济效益、科技与教育投入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对外开放程度在空间上具有微弱的负相关性;发展成本呈现随机排列态势,不具有地理空间上的相关性。3多数变量演化过程大致相似,但不同的时段在不同的局部各有差异。产业结构升级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范围逐渐由武汉城市圈向外围扩大,地区经济效益对长株潭城市群影响程度及范围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影响程度最大,科技与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由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逐渐减弱,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程度有减弱趋势,而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受资源约束程度相对较小。
张雅杰金海谷兴叶梁倩邵庆军
关键词:多变量空间格局演化长江中游城市群
农田水利护坡优化实验及生态效应评估被引量:1
2015年
在阐述植物护坡作用机理及水文效应的基础上,设计生态景观型农田水利护坡;并以上海市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护坡优化实验和面源污染防治效果对比实验;最后,引入生态服务价值模型以评估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优化后COD、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50.03%、29.97%、35.20%、51.58%,有效去除面源污染。优化后实验区增加绿化面积11.48hm2,且生态服务总值增长8.90倍,新增农田防护、生物栖息地保护、污染带隔离、自然景观美化等功能,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景观生态效益。
张雅杰邵庆军李海彩金海方媛胡将军
关键词:面源污染生态修复生态服务价值
基于局域空间自相关的城市ATM空间布局分析——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运用加权Voronoi图,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武昌区ATM整体空间和各街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及集聚分布。对ATM与人口密度、道路可达性、商业设施、金融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密度等多个要素之间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各因子对ATM空间布局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解决ATM布局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手段。结果表明:人口密度、道路密度、金融密度等因子在全局及局部上影响着ATM的空间布局,而人口密度的影响最明显;ATM的集聚核区域及均匀分布区域落在空间正相关的热点区域,表现为高密度城市化发展水平越高,各影响因子对ATM的密度与集聚程度影响越显著。
刘艳芳谷兴李春燕金海
关键词:ATM
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机理研究被引量:45
2015年
本文基于DEA-ESDA-GWR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2000-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41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总体特征、区域差异以及时空演化格局,探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外商投资水平等5因素作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差异性显著,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相一致的不平衡性;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表现强烈的空间关联特征,2004年以前表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2004年以后演变成强烈的空间负相关,各城市随年份演进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是各影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吸引外商投资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效率产生的影响以2008年为分水岭,影响由负变正。其中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吸引外商投资水平是造成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
张雅杰金海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
地市级尺度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以老龄化指数为研究指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变异函数研究方法,对我国339个地级市(包括直辖市)2000年、2010年老龄化程度及2000~2010年老龄化变化情况进行时空演化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老龄化及其变化幅度总体上表现出很高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状态有减弱趋势;2)我国地市级老龄化局部差异扩大;3)我国地市级老龄化格局演变不稳定,空间自组织性减弱,引起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的内部随机性减小,老龄化空间变异强度以及结构化分异增强。
张雅杰叶梁倩邵庆军吴艺金海
关键词:地市级空间自相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