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元峰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厅年度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动蛋白
  • 2篇人脾
  • 2篇脾破裂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肌动蛋...
  • 2篇肌动蛋白
  • 2篇肌肌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测量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细胞
  • 1篇粒细胞
  • 1篇含铁血黄素
  • 1篇法医
  • 1篇病理
  • 1篇病理学
  • 1篇病理学观察

机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公安厅
  • 1篇安徽省宿州市...

作者

  • 2篇陈林
  • 2篇孟刚
  • 2篇赵元峰
  • 1篇万阳

传媒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的法医病理学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人脾破裂后不同时间内脾脏组织形态学特点、SMA阳性细胞表达规律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巨噬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为法医实践中脾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外伤性脾破裂手术切除标本69例,按破裂损伤时间分为0~6 h组、7~12 h组、13~24 h组、25~48 h组、49~72 h组、73 h~7天组、8~14天组、>14天组。常规染色观察破裂出血区边缘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破裂出血区边缘SMA阳性细胞表达规律;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破裂出血区边缘含铁血黄素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1)脾损伤时间6 h内者可见纤维素渗出,个别中性粒细胞浸润;(2)脾损伤时间7~12 h者可见纤维素渗出,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3)脾损伤时间13~24 h者可见少量SMA阳性细胞稀疏散在分布;(4)脾损伤时间25~48 h者可见较多SMA阳性细胞网状分布;(5)脾损伤时间49~72 h者可见大量SMA阳性细胞自出血区边缘呈放射状长入出血区。经统计学处理,上述各组间SMA阳性细胞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73 h~7天组及8~14天组可见肉芽组织形成;(7)>14天组可见瘢痕形成;(8)正常脾脏组织内可见含铁血黄素,不同破裂损伤时间含铁血黄素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应以破裂出血区边缘组织学变化时为主。纤维素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SMA阳性细胞数量及分布特点、肉芽组织及瘢痕形成可作为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的指标。含铁血黄素沉积对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不可靠。
赵元峰孟刚陈林
关键词:脾破裂平滑肌肌动蛋白含铁血黄素
形态学指标测量与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的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人脾破裂和大鼠脾锐器创损伤后不同时间形态学指标的变化,寻求推断损伤时间的形态学方法和分子指标。方法选取118例外伤性脾破裂标本,按破裂损伤时间分为10组;建立大鼠脾锐器创模型。HE染色后分别观察人和大鼠脾破裂损伤中央区、纤维素渗出带和损伤外周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法检测人脾破裂损伤中央区、纤维素渗出带和损伤外周区MPO、CD68、α-SMA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脾破裂损伤组织形态学变化经历炎症期、增生期、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形成期。免疫组化标记示MPO阳性细胞数在脾伤后6-12h开始升高,12-24h阳性细胞数最多,随后逐渐下降,0~5天相邻各损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阳性细胞数在伤后12-24h开始升高,第7天阳性细胞数最高,之后开始下降,12~24h以后相邻各损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α-SMA在损伤24h之内无阳性表达,第2天开始出现少量表达,随后依次升高,损伤24h后各损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O、CD68及α-SMA在脾破裂损伤后组织中表达呈时序性改变;多指标综合应用结合脾破裂组织形态学改变有望更加精确推断人脾破裂损伤时间。
万阳孟刚杨苗苗陈林赵元峰
关键词:脾破裂中性粒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形态学测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