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长青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丹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新型布尼亚病...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综...
  • 2篇染病
  • 2篇综合征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发热
  • 2篇发热伴血小板...
  • 2篇发热伴血小板...
  • 2篇病毒
  • 2篇布尼亚病毒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信息安全
  • 1篇学校突发公共...
  • 1篇输入性
  • 1篇突发公共

机构

  • 6篇丹东市疾病预...

作者

  • 6篇苗长青
  • 3篇刘杨
  • 3篇孟祥慧
  • 2篇于丹梅
  • 2篇崔荣敏
  • 1篇秦玲
  • 1篇周昌鸿
  • 1篇张永刚
  • 1篇佟瑞雪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丹东市2005~2013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2005~2013年丹东市疟疾病例的流行特点,为制定疟疾防控策略和实现消除疟疾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丹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年来收集的疟疾病例信息,对丹东市2005~2013年疟疾病例的发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3年,丹东市共报告疟疾病例52例,疟疾发病在地区分布(X^2=33.77,P〈0.01)、性别(X^2=24.38,P〈0.01)、职业别(X2=20.20,P〈0.01)、发病月份(X2=32.89,P〈0.01)和各年份感染类型(X2=38.63,P〈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疟疾本地病例以间日疟为主,呈逐年减少趋势,输入病例以恶性疟为主,呈逐年增多趋势,且88.46%的输入病例与非洲劳务输出有关。有40.38%的病例在病后1~3d内就诊,所有病例病后平均就诊时间为13.84d,其中初次发病平均病后就诊时间为9.6d,复发病例平均病后就诊时间为18.27d;69.23%的病例由县(市)级医院报告;经多年开展监测点居民入户调查,居民防蚊意识和疟疾知晓率均有所提高。结论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中老年出国劳务民工是丹东市输入性疟疾的主要人群,基层医疗机构疟疾诊断水平亟待提高;今后要继续开展以医院为基础的疟疾监测并适时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监测和现场调查工作。
刘杨秦玲孟祥慧苗长青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
2017年某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漏报及信息安全的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丹东市传染病网络直报水平,找出报告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规范,提高网络直报的质量。方法通过对2017年丹东市辖区7个疾控机构单位,39个医疗机构单位开展现场督导检查,运用流行病学中的描述性流行病学来分析数据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疫情报告系统数据分析得出丹东市及其辖区的所有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率达100%;辖区内各级传染病的诊疗机构网络运行正常率达100%,重卡率为0。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传染病343例,漏报6例,漏报率为1.75%。其中乙类、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1.98%(6/303)和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及县(区)级医疗单位漏报率为1.32%(4/304),抽查乡、镇、街道、厂矿医院漏报率为5.13%(2/39),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东市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好,报告系统运行良好,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好,漏报率相对较低,可真实的反应本市传染病疫情情况。
耿晓萃苗长青周昌鸿
关键词:传染病漏报
2011年~2015年某市布鲁菌的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2011年~2015年丹东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11年~2015年丹东市人间布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分析布病患者的地区、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结果 2011年~2015年丹东市共报告布病病例71例,其中2015年发病最多,共43例例,占全部发病例数的60.56%。其中男性55例,女性16例,男女性别比为3.44∶1.00;年龄主要集中在30~<35和45~<65岁组人群,共51例,占发病总数的71.83%;职业以农民为主,共36例,占发病人数的50.70%。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2月和4~9月份,共57例,占全部发病例数的80.28%;全市7个县(市)区中除合作区外均有发病,其中凤城市最多,共37例,占病例总数的52.11%。结论丹东市病疫情有扩散蔓延趋势,建议在发病集中季节,应加强对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控制人间布病疫情的发生发展。
耿晓萃苗长青
关键词:布鲁菌病流行病学
辽宁省丹东市2006年~201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目前丹东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我市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工作提供更具体更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我市2006年~2016年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报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中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2016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占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27.27%,累计发病397人,无死亡。其中呼吸道传染病3起;食物中毒6起。事件主要发生在初、高中学校;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在冬春季(12月份和次年2~3月份);食物中毒发病主要在夏秋季(7~10月份)。不同事件类型的报告时效性、监测敏感度和控制时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场所,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防控是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关键。
耿晓萃苗长青
关键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丹东市2010-2015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辽宁省丹东市2010-2015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丹东市2010-2015年实验室确诊的SFTS病例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10-2015年丹东市共报告SFTS实验室确诊病例101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4.95%;患者发病时间主要在5-10月,6-9月为高峰期,分布在5个县(市、区)、37个乡镇,流行区域呈山区丘陵地带向平原地区延伸趋势;2010-2014年,每年病例以男性、中老年和农民为主,2015年农村中青年女性高发;32例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2例患者为兄妹关系,有血液接触史;患者以发热、全身酸痛、头痛、乏力、恶心、腹痛、腹泻、关节痛等症状为主。结论 SFTS发病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和季节性,在丹东市广泛分布,且2015年主要发病人群发生改变,需采取综合防制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崔荣敏于丹梅苗长青孟祥慧刘杨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流行病学
丹东市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分析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2010—2012年丹东市报告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确诊病例52例,年平均发病率2.16/10万,病死率为7.69%。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全身酸痛(82.7%)、头痛(75.0%)、乏力(71.2%)、恶心(76.9%);血常规检查有血小板计数(98.1%)和白细胞计数减少(92.3%);71.2%病例开始表现为感冒症状;病例多来自山区和丘陵地区农村,以男性、中老年、农民为主,发病时间6—10月;48.1%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1例二代病例与首例病例为兄妹关系,有血液接触史。结论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例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多为感冒且症状不典型,发病有明显地域特征,散发病例多见,动物及媒介蜱在新型布尼亚病毒传染给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排除人与人传播可能。
张永刚崔荣敏于丹梅刘杨孟祥慧苗长青佟瑞雪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