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静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意象
  • 2篇清代
  • 2篇文化
  • 2篇文化意象
  • 2篇文学
  • 2篇论词绝句
  • 2篇民族
  • 2篇民族文化
  • 2篇绝句
  • 1篇地域文学
  • 1篇新媒体
  • 1篇学人
  • 1篇意象研究
  • 1篇议论
  • 1篇咏物
  • 1篇咏物诗
  • 1篇越界
  • 1篇云间词派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意义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
  • 4篇南宁市社会科...
  • 3篇广西大学

作者

  • 8篇苏静
  • 3篇黄达安
  • 1篇周博

传媒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甘肃广播电视...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 1篇文化与传播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年份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文化意象与民族文化精神构建——南永前图腾诗的意象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南永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其图腾诗以原始文化意象———图腾入诗,实现了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历史命运和现代文明的反思。南永前图腾诗通过对一系列图腾意象的营构,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突破了咏物诗的传统书写,凸显了图腾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的独特精神内涵及审美形式,而这也正是少数民族诗歌中“南永前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苏静黄达安
关键词:图腾诗意象咏物诗
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被引量:4
2020年
民族传统文化符号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受人口流动、社会变迁和现代文化产品同质化的影响,以人际传播和社区传播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传播面临新挑战,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因此,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多元性、互动性、超时空性特征,创新传播路径与策略,激发民族传统文化活力,推动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苏静黄达安
关键词:民族文化文化符号新媒体
清代论词绝句:“诗词越界”的批评实践
2020年
论词绝句兼有诗歌文体和词论载体的双重性,其试图综合诗歌创作和理论批评的努力,是出于对中国古典文论诗性表达传统的继承,以及对诗词文学特征的整体把握。清代论词绝句作者对诗歌传统艺术手法的借鉴,主要体现为寻章摘句的语言形式,巧喻设譬的艺术构思,以及情理交融的审美特征,并探索形成了论词绝句独特的审美形式。论词绝句的创作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那些认为论词绝句因"以议论为诗"而欠缺文学性的观点。
苏静
关键词:论词绝句清代诗歌
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化——以论词绝句为中心
2020年
叶恭绰《遐庵词话》卷一评清初词:"清初词派承明末余波,百家腾跃。虽其病为芜犷,为纤仄,而丧乱之余,家国文物之感,蕴发无端,笑啼非假,其才思充沛者,复以分涂奔放,各极所长,故清初诸家实各具特色,不愧前茅,远胜乾嘉间之肤庸浅薄,陈陈相因者。"1清初思想界仍以批判和反思明代王学空谈心性为主流,就词学而言,扫荡明词艳俗风气的同时也是新词风孕育成长的重要契机,在破立交替的初期,由于新秩序尚未确立,新的词学构建尚未完成。
苏静
关键词:明末清初云间词派南宋词《草堂诗余》
死亡的文化呈现及意义阐释被引量:5
2014年
死亡是人类个体不可避免的归宿,也是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死亡作为最为强烈的否定力量,由恐惧而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反思,激起深层次的艺魂与诗情。围绕死亡主题所积累与沉淀的思想和实践构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死亡文化。死亡为生命设置了限度,却也为生命的展开和意义的追寻提供了可能性前提。研究死亡文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和死亡,从而理性地看待生命的流逝和生存的价值。
黄达安苏静
关键词:生命意义
清代满族说部的市民文化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市民文化的兴起,对清代满族说部的创作影响深远。从内容来看,满族说部显示出对社会公正的吁求,对个体价值和欲望的尊重,对平民命运遭际的关注和同情,具有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的特点。从清代满族说部文本所反映的思想观念来看,其也明显受到市民社会文化伦理和文化趣味的影响。清代满族说部的市民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二元对立的人物关系设置,皇权政治观念对忠义原则的统摄,以及对草莽英雄形象的审美和塑造。
苏静
关键词:满族说部清代市民文化明清小说
文学人类学方法的“突破”——以闻一多与叶舒宪的研究为例
2017年
文学与人类学结合而成的文学人类学,显示了现代人文学科之间的碰撞与整合共生,为文学研究带来新的视野和方法。文学人类学在上古文学研究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寻求突破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闻一多与叶舒宪的文学人类学的研究为代表,探讨该方法在古典文学研究上的有益探索和发展前景。
苏静
关键词:文学人类学闻一多
地域文化意象的意义生成与历史演变——以灵香草文化意象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灵香草意象在中国主流文学中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作为香草美人传统的构成要素,唐代贬谪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是士大夫建构儒家日常生活的重要支撑,灵香草在其自然属性之外充分地发展了自身的文化属性。并且作为地域文化意象的灵香草,还是地理环境和文学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具有相应地理特征的文化产物。
苏静周博
关键词:香草美人地域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