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悦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分析
  • 1篇太阳总辐射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趋势
  • 1篇气温
  • 1篇总辐射
  • 1篇温度变化
  • 1篇淮北平原
  • 1篇R/S分析
  • 1篇HURST指...

机构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3篇俞文政
  • 3篇罗悦

传媒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沙市近56年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长沙1959—2014年的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经整合订正分析,结合线性回归、Mann-Kendall、滑动T-检验和累计距平等方法对气候趋势变化及气候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长沙气温度呈现上升趋势,且在近20年较为明显,其中最低温度增加幅度最大,年平均最低温56年来增幅为0.25℃·10a-1,近15年来增幅为0.92℃·10a-1;春冬两季温度上升相对明显;降水量无显著变化;相对湿度56年来呈现1.2%·10a-1的显著减少趋势。气温由冷转暖的突变在季节上最早发生的是冬季(1991年),其次是春季(1996年),夏季(2002年)和秋季(2000年)突变时间较为接近,较好地符合全球变暖的时间规律。
罗悦俞文政
关键词:气候变化突变分析
近59年合肥气温特征分析及其未来变化趋势预测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合肥市1957—2015年逐月温度资料,结合线性回归、Morlet小波和R/S分析等方法,对合肥气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肥近59年年均温增幅为0. 205℃/10a,近37年增温幅度最大,为0. 391℃/10a;除夏季以外的其余季节增温趋势显著,春季温度增幅对年均温的增温贡献最大,为0. 370℃/10a;冬季最早于1990年发生增暖突变,全年和春秋两季均温都在1993年发生增暖突变;全年和四季温度振荡第一主周期为4-7a,全年和秋冬两季还存在11-14a的中长周期振荡。合肥温度时间序列存在十分明显的赫斯特现象,将温度交替变化的周期特征结合Hurst指数预测合肥未来一段时间内温度将继续升高,下一个7a主周期振荡后全年和春夏秋冬四季温度将分别升高0. 14℃、0. 26℃、0. 02℃、0. 12℃和0. 18℃。
罗悦俞文政
关键词:温度变化小波分析R/S分析HURST指数
淮北平原太阳总辐射的估算及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合肥、固始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淮北平原境内6个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基于ngstr9m模型推算出淮北平原1959~2015年太阳总辐射。应用线性倾向率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析地区57 a来太阳总辐射趋势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综合采用累计距平、Mann-Kendall检验以及滑动T检验法以准确判断太阳总辐射突变年份,同时结合Morlet小波进行太阳总辐射的周期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全年与四季,淮北平原太阳总辐射均呈现出北部辐射强,南部弱的分布差异,年太阳总辐射变化范围为4 600~5 020 MJ·m-2,南北间年辐射平均差值为200~400 MJ·m-2;趋势与突变呈现东西分布差异,淮北平原西部太阳总辐射57 a来的减少趋势明显,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夏季辐射减少幅度最大。太阳总辐射的减少突变主要集中在平原西部于1980年前后发生,且突变均至少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平原东部辐射变化幅度较小,只有夏季辐射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他时间段变化不显著,东部代表区域宿州在全年和四季均无突变发生;淮北平原全区存在29 a的第一主周期以及17 a的第二主周期,西部地区以27~30 a的长周期振荡为主,东部地区以9~17 a中长周期振荡为主,西部周期振荡强度高于东部。总体淮北平原北部地区太阳总辐射资源丰富且稳定。分析表明,日照百分率的下降是导致太阳总辐射减少的主要气象因素,日照百分率还随着风速的降低而减少。
罗悦俞文政袁真艳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小波分析淮北平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