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广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聚对苯二甲酸戊二酯间歇反应精馏过程的模拟优化
- 2012年
- 针对对苯二甲酸(PTA)和新戊二醇(NPG)合成聚对苯二甲酸戊二酯(PPT)出现的问题,应用PRO/II化工模拟软件对间歇反应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优化,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相吻合,相对误差在0.29%~7.85%之间;提出了减少塔顶馏出液中新戊二醇含量、精馏时间的工艺优化方案:以该工艺优化方案为依据对生产装置改造,改造后与改造前相比,精馏时间缩短了2.92h。
- 周年忠田文广顾宇昕李雁陶红秀解新安
- 关键词:PROII
- 气质联用分析复合佐餐调味料的香气变化及保存条件被引量:6
- 2013年
-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联用的方法测定复合佐餐调味料中含有的香气成分,并研究了复合调味料的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复合调味料共含4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烯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烷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含量分别为40.94%、15.44%、12.94%、10.68%和10.74%。4℃时复合调味料的贮藏保香效果要优于20℃;鲜样真空包装的香气含量比自封袋包装略有降低。
- 田文广李雁刘素梅刘欣解新安
- 关键词:复合调味料气相色谱质谱法保香
- 新戊二醇间歇精馏过程的模拟、优化与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应用PRO/II化工模拟软件对新戊二醇(NPG)精馏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相吻合,相对误差在0.80%~3.85%之间。模拟分析了蒸馏时间、回流比、蒸汽流量等参数对新戊二醇精馏过程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减少塔顶馏出液中新戊二醇含量、精馏时间的工艺优化方案,与原生产工艺相比,塔顶馏出液中NPG的损失量由1.13%降至0.80%,精馏时间可缩短1h。以工艺优化方案一为依据对生产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与改造前相比,精馏时间缩短了0.4h。
- 田文广李雁陶红秀顾宇昕周年中解新安
- 关键词:新戊二醇PROII间歇精馏
- 间歇精馏技术及其模拟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间歇精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分离手段。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间歇精馏技术及其常用的数学模型,其中主要阐述了严格模型和简捷模型,简要讨论了降价模型、半严格模型,同时探讨了间歇精馏优化的发展及其应用,并展望了间歇精馏系统的发展趋势。
- 周年忠田文广顾宇昕李雁陶红秀解新安
- 关键词:间歇精馏数学模型
- 玉米秸秆纤维素在亚/超临界乙醇中液化生成酮类化合物的机理探讨被引量:7
- 2013年
- 利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在反应温度320℃、反应时间60 min条件下,研究乙醇用量对玉米秸秆纤维素液化生成酮类化合物的作用。当乙醇添加量为0时,酮类化合物的产率仅为1.25%。随着乙醇用量由0增加到160 mL,生物油产率不断的升高,酮类化合物产率增加至18.38%,乙醇促进了纤维素液化生成酮类化合物。利用GC/MS和FT-IR对生物油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亚/超临界乙醇中,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形成,纤维素脱水形成了含-C=O的活性纤维素,活性纤维素按逆Diels-Alder机理进行开环、脱水、异构化形成了4-羟基-4-甲基-2-戊酮等脂肪族酮类化合物;在乙醇自由基作用下,活性纤维素中C-O-C、C-C等键断裂、开环,形成环戊烯酮等脂环族酮类化合物,环戊烯酮与多种中间产物发生缩合、酯化形成2-甲酸基-1-苯基乙酮等芳香族酮类化合物;在高浓度乙醇自由基作用下,芳香族酮类化合物进一步发生裂解形成酸类、酮类等化合物。根据对酮类化合物生成机理的分析,建立了纤维素在亚/超临界乙醇中液化生成酮类化合物的反应网络。
- 陶红秀解新安汤成正田文广
- 关键词:超临界乙醇酮类化合物反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