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颖

作品数:24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宁夏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蚜虫
  • 7篇燕麦
  • 5篇昆虫
  • 4篇苜蓿
  • 4篇草原
  • 3篇多样性
  • 3篇宁夏灌区
  • 3篇群落
  • 3篇抗性
  • 3篇灌区
  • 3篇红叶病
  • 3篇虫害
  • 2篇植被
  • 2篇生理生化
  • 2篇田间
  • 2篇田间防效
  • 2篇牛角花齿蓟马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种子
  • 2篇苜蓿品种

机构

  • 24篇宁夏农林科学...
  • 6篇宁夏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作者

  • 24篇王颖
  • 17篇魏淑花
  • 13篇张蓉
  • 9篇朱猛蒙
  • 8篇马建华
  • 3篇高立原
  • 2篇贾彦霞
  • 1篇王静
  • 1篇王国珍
  • 1篇尹学伟
  • 1篇张怡
  • 1篇杜玉宁
  • 1篇刘畅
  • 1篇姜彩鸽
  • 1篇俞鸿千

传媒

  • 12篇宁夏农林科技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农药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中南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夏地区26个主栽苜蓿品种的抗蓟马能力评价被引量:3
2019年
运用为害指数法,对宁夏地区主栽的26个苜蓿品种进行了室内蓟马抗性评价试验。田间蓟马种类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主,占混合种群数量的75%,室内试虫群体结构与大田相仿。结果表明:供试26个苜蓿品种中,先行者、甘农9号、WL298HQ、耐盐之星、三得利5个品种的为害指数小于25.00%,对蓟马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而皇后、盐宝、阿迪娜、WL354HQ 4个品种为害指数大于40.00%,对蓟马表现出较弱的抗性。同时从株高、分枝数及干草产量等方面对不同苜蓿品种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表明,蓟马为害后,抗性较强的苜蓿品种其株高绝对增长率、分枝相对增长率及干草产量损失率均高于抗性较弱的苜蓿品种。
魏淑花朱小芳曹春婧王颖黄文广
关键词:苜蓿牛角花齿蓟马抗性评价
苜蓿草田间作功能植物对苜蓿蓟马及天敌小花蝽种群的影响
2024年
本研究将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及除虫菊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等不同功能植物以不同比例进行间作,在田间系统监测基础上,研究基于有害生物推拉策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苜蓿蓟马生态调控技术。结果表明,苜蓿刈割前,苜蓿草田内蓟马及天敌小花蝽Orius similis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对应间作的功能植物区;刈割1周后,与百脉根、红豆草、白三叶和除虫菊间作的苜蓿草田内小花蝽种群密度显著下降,对应的功能植物区内小花蝽数量显著上升,其中,百脉根、红豆草及白三叶3种功能植物区内小花蝽种群密度分别由刈割前的3.67头/10复网、3.00头/10复网、3.67头/10复网增加到了刈割1周后的11.50头/10复网、29.17头/10复网、15.00头/10复网,分别是刈割前的3.13倍、9.73倍和4.09倍,苜蓿草田内蓟马种群密度显著下降,对应不同功能植物区内蓟马种群密度不同,在红豆草和白三叶功能植物区内显著升高,而在其它区内刈割前无显著差异;刈割2周后,苜蓿再生期蓟马种群密度显著上升,各功能植物区内的小花蝽密度显著下降,与其间作的苜蓿草田内小花蝽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刈割3~4周后,随着苜蓿草田内蓟马种群密度的下降,其天敌小花蝽种群数量显著下降,不同功能植物区间小花蝽及蓟马种群密度变化不显著。苜蓿与五种功能植物以4:1比例间作对蓟马的调控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除虫菊,红豆草,百脉根,小冠花。本研究为保护苜蓿草田生态系统天敌发挥生态效能提供可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魏淑花刘学琴王颖刘畅张蓉
关键词:间作小花蝽
宁夏灌区不同燕麦品种抗蚜性鉴定被引量:4
2019年
对宁夏北部灌区8个燕麦品种发生的以麦二叉蚜为主的蚜虫自然混合种群的抗性进行了田间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对蚜虫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在调查的燕麦3个生育时期均表现中抗的品种有甜燕1号、牧乐思和牧王,感虫品种有甜燕2号、禾王、贝勒、海威和莫妮达。
王颖马晓霞魏淑花闫雅马建华张蓉
关键词:燕麦抗虫性蚜虫
宁夏草原蝗虫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2
2022年
为明确宁夏四类主要草原的蝗虫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对天敌、植被、土壤及其气候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响应,2019―2020年在宁夏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四类草原对蝗虫及天敌物种进行了调查采集,通过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性指数分析蝗虫、天敌和昆虫的多样性,并就草原蝗虫优势种和多样性对天敌、植被、土壤及气候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鉴定草原蝗虫和天敌个体数分别有743头和3592头,物种数分别有27种和24种;温性草原上发生的蝗虫和天敌物种和数量均最多,蝗虫和天敌的物种分别为23种和21种,数量分别为432头和1682头;温性草原化荒漠上发生的蝗虫和天敌物种和数量均最少,蝗虫和天敌的物种分别为8种和7种,数量分别为34头和132头。蝗虫优势种有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短星翅蝗Calliptamusabbreviat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asiaticus三种,天敌优势种有直角通缘步甲Pterostichus gebleri、麻步甲Carabus brandti和短翅伪葬步甲Pseudotaphoxenus brevipennis三种。温性草原无论是在草原蝗虫群落中,还是整个昆虫和天敌群落中,其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类草原;草原蝗虫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与天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天敌优势度指数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短星翅蝗和亚洲小车蝗发生均与天敌直角通缘步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白纹雏蝗与禾本科植被盖度、高度、生物量,菊科植被盖度、生物量、频度、高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海拔和降水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 H、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马志宁俞鸿千王颖朱猛蒙张蓉贾彦霞魏淑花
关键词:草原蝗虫多样性环境因子气候植被
宁夏灌区甜高粱主要虫害发生情况调查被引量:1
2019年
经调查,宁夏灌区甜高粱田间主要虫害有玉米蚜、禾谷缢管蚜、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棉铃虫和二斑叶螨。玉米蚜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群数量逐渐降低;禾谷缢管蚜8月中下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亚洲玉米螟6月上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进入高峰期,7月中旬以后逐渐降低;双斑萤叶甲在6月中旬始发,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高峰期,8月中旬以后种群开始消退;棉铃虫6月中旬左右(1代幼虫)达到第1次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2代幼虫)出现第2次高峰期,7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逐渐降低。
闫雅刘涛王颖马晓霞徐龙李东宁马建华
关键词:宁夏灌区
不同药剂对燕麦蚜虫的田间防效被引量:2
2020年
通过开展试验,研究了5种杀虫剂防治燕麦田间蚜虫的效果以及其中3种杀虫剂在燕麦上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燕麦田喷施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后,3种药剂在燕麦上的半衰期分别为0.568、0.679 d和2.100 d。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对燕麦田蚜虫防效最高,药后1、7、14d的防效分别为89.44%、75.99%、76.32%,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显著高于其他供试药剂的同期防效;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在药后1d和7d对燕麦蚜虫的防效为73.10%和78.40%,表现出一定的速效性和持效性;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在燕麦上的残留消解速率较慢,建议距离收割时间较长时使用。
王颖姚珊马建华魏淑花张蓉
关键词:燕麦蚜虫消解动态防效
燕麦红叶病介体蚜虫获毒前后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023年
燕麦(Avena sativa L.)红叶病是由蚜蚧体传播的大麦黄短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病毒病,已成为燕麦生产上的常发病害。为探讨BYDV与蚜虫互作机制,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转录组(RNA-Seq)测序和分析技术对其获毒前后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获毒前后转录组中共获得622个差异表达基因,获毒蚜虫中有406个上调基因,216个下调基因。共有53个基因比对上NCBI蛋白数据库并获得功能注释;其中36个被聚类到GO的三大功能中;32个被注释到KEGG的77个代谢通路中。根据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KEGG分析,麦长管蚜代谢过程和催化活性的相关基因明显上调。筛选出与细胞免疫和免疫信号路径相关的基因8个,其中75%的基因表达上调。BYDV和介体昆虫麦长管蚜存在互作关系,病毒入侵后可能通过代谢活动相关基因的上调和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而影响麦长管蚜的代谢活动和免疫反应过程。
王颖魏淑花张蓉马建华朱猛蒙
关键词:差异基因
4种生物农药对燕麦蚜虫的防治试验
2021年
采用叶面喷雾法测定了4种生物农药对燕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并进行了农药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喷施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处理,施药3、7、14 d的防效分别为58.4%、88.9%、85.6%,表现较好;其次是喷施1.3%苦参碱水剂处理和1.6%狼毒素水乳剂处理,施药3、7、14 d的防效分别为53.0%、63.1%、72.6%和66.9%、88.0%、57.6%;防效最低的是喷施0.5%印楝素乳油处理,施药3、7、14 d的防效分别为45.7%、55.5%、41.5%。喷施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处理施药14 d的防效高于喷施化学农药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处理的防效。燕麦在4种生物农药试验剂量下均生长正常。
马建华田生虎闫雅王颖杜玉宁
关键词:生物农药燕麦蚜虫药效评价
苜蓿切叶蜂种群数量对苜蓿结荚率和产量的影响
2023年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豆科多年生牧草,因其产量高、品质好、营养全、适口性良好,被称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抗寒、耐旱、耐盐碱等抗逆性和修复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刘晨曦等,2004)。2000年以来,我国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制种是制约苜蓿产业发展的瓶颈,而授粉是影响紫花苜蓿制种的关键因子。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属膜翅目蜜蜂总科切叶蜂科,是苜蓿最重要的传粉昆虫。利用苜蓿切叶蜂为苜蓿授粉效率是蜜蜂的5倍以上(Richard,1991)。在美国和加拿大等畜牧业的发达国家,应用苜蓿切叶蜂授粉已成为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徐希莲等,2010)。我国在苜蓿切叶蜂利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苜蓿切叶蜂的适应性以及其对我国苜蓿授粉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徐环李等,2009;刘胜男等,2017)。本试验通过设置苜蓿切叶蜂不同释放密度,研究其对苜蓿花序密度、结荚率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苜蓿切叶蜂在我国苜蓿制种方面的合理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王颖张宇朱猛蒙魏淑花张蓉赵紫华
关键词:苜蓿切叶蜂多年生牧草结荚率苜蓿种子种群数量切叶蜂科
6种杀虫剂对燕麦蚜虫的田间防效及在燕麦上的残留消解动态
2023年
[目的]明确6种杀虫剂对燕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在燕麦上的残留消解动态。[方法]开展了6种杀虫剂对燕麦蚜虫的田间防治试验,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了其在燕麦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燕麦蚜虫的防效最好,药后1、7、14、21 d的防效分别为85.80%、99.03%、97.62%和93.86%,同时在燕麦上的残留消解速率最快,半衰期为3.19 d;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种药剂对燕麦蚜虫的防效较好,药后7、14 d均可达到90%以上,药后21 d为86.54%~89.29%,半衰期分别为3.87、4.10、3.73 d。[结论]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可作为燕麦草田防治蚜虫的速效药剂,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可作为燕麦草田防治蚜虫的长效药剂。
王颖王静徐洋帆魏淑花张蓉班丽萍尹学伟
关键词:燕麦蚜虫杀虫剂消解动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