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然
-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瓜蚜的识别与防治
- 2023年
- 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1877),又名棉蚜、腻虫等,属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为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农业害虫,具有繁衍速度快、适应性强、危害严重等特点。在我国各地(除西藏外)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的蔬菜、烟草、甜菜、棉花等农作物种植区域[1]。
- 穆常青王然
-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农业害虫多食性瓜蚜棉蚜
- 草地贪夜蛾性诱剂配方筛选与田间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22年
- 为更好利用性诱剂对国内草地贪夜蛾种群进行监测,通过风洞试验和田间试验对8种不同配方性诱剂进行了诱集效果比较。室内风洞试验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雄蛾对3号诱芯(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反-7-十二碳烯乙酸酯=100∶1∶1)的行为反应显著高于其余7种诱芯配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号性诱剂的诱集效果最好,3 d诱蛾量达25.6头/诱捕器,显著高于其它性诱剂配方(0.2~6.8头/诱捕器)和市售性诱剂(7.6头/诱捕器)。因此,3号性诱剂配方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未来可用于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 渠成李冰王然李峰奇李秋阳薛明赵海朋罗晨
- 关键词:性诱剂风洞试验
- 豆大蓟马的识别与防治
- 2024年
-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又称普通大蓟马或豆花蓟马,隶属缨翅目蓟马科大蓟马属,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农业害虫^([1]),其体积小,繁殖快,世代短,寄主广泛,常常对豆科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
- 张道丰王然
- 关键词:豆科作物农业害虫花蓟马缨翅目
- 番茄两种虫媒传播的重要病毒病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对番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这两种病毒都主要通过烟粉虱传播。本文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番茄褪绿病毒病的扩散趋势、引起这两种病毒病的病原物特性及其发病症状差异、传播这两种病毒的主要媒介昆虫、烟粉虱媒介的危害及其研究概况、烟粉虱生物型的演化及其鉴定方法、烟粉虱和番茄两种病毒的互作以及烟粉虱媒介和番茄两种病毒病的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番茄病虫害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
- 常晓丽武向文袁永达张天澍顾浩天王冬生王培王然
- 关键词:番茄植物病毒昆虫媒介烟粉虱
- 取食Cry3Aa蛋白后黄曲条跳甲成虫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
- 2023年
- 为明确Cry3Aa蛋白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致死效果及作用机理,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黄曲条跳甲成虫取食Cry3Aa蛋白后的死亡情况,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Cry3Aa蛋白处理后成虫中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取食浓度为2 mg/mL的Cry3Aa蛋白6 d和12 d后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死亡率分别为33.33%和77.78%;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蛋白处理后成虫中肠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理变化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柱状细胞变形、细胞间隙增大、微绒毛缩短并肿胀、线粒体变形、内质网肿胀。本研究表明黄曲条跳甲成虫中肠是Cry3Aa蛋白的重要作用部位,研究结果为揭示Cry3Aa蛋白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 龚成慧渠成魏亦云王然罗晨石旺鹏
- 关键词:黄曲条跳甲致死效果中肠组织病理变化
- 二斑叶螨的识别与防治被引量:2
- 2023年
-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又名白蜘蛛,属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 chidae),为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螨,具有食性杂、寄主广泛、隐蔽性强、繁殖快等特点,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地区首次发现,于1983年在北京发现后迅速扩散到新疆、甘肃、江苏、上海、海南等地,目前在我国分布广泛。
- 王然李昀忆罗晨
- 关键词:二斑叶螨叶螨科蜱螨目
- 北京和张家口田间番茄潜叶蛾种群对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监测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明确北京、张家口地区田间番茄潜叶蛾种群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叶片药膜法监测10个田间番茄潜叶蛾种群对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田间番茄潜叶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普遍表现低水平抗性,部分种群进化为中等水平抗性;对溴氰虫酰胺总体处于敏感或敏感性降低阶段,少数种群表现出低水平抗性。在张家口怀来种群中发现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同步产生显著抗性的现象。结合文献报道和调查结果,北京、张家口地区的田间番茄潜叶蛾种群已经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表现出中等水平的抗药性,建议限制使用次数;对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较高,但考虑其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的杀虫机制相同、潜在抗性机制可能相似,推荐与非双酰胺药剂轮换使用防治番茄潜叶蛾。
- 黄建雷张道丰姚佳祺许艳君渠成罗晨王然
- 关键词:田间抗性抗性监测
- 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评价
- 2024年
- 为明确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采用浸叶法、田间喷雾试验和田间灌根试验分别评价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毒力高于氯虫苯甲酰胺,其LC_(50)为0.707 mg·L^(-1);田间喷雾试验和田间灌根试验结果均表明: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番茄潜叶蛾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喷雾试验施药后7 d防效在79%以上,灌根试验施药后7 d防效在60%以上,显著高于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g·L^(-1)茚虫威悬浮剂和10%多杀霉素悬浮剂的防效,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渠成冯耀方林澳丽黄建雷闫景雪许艳君穆常青王然
- 关键词:室内毒力
- 烟粉虱味觉受体基因BtabGR1和BtabGR2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 2022年
-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农林入侵害虫,寄主植物种类众多,但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嗜性差异,而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GR)基因在其取食选择等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克隆烟粉虱味觉受体GR1和GR2基因,明确其在烟粉虱不同发育期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为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烟粉虱MED隐种成虫头部转录组中筛选获得味觉受体基因序列,利用巢式PCR技术克隆获得两个味觉受体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两个基因分别命名为BtabGR1和BtabGR2,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特征、结构域等信息进行预测,基于邻接法构建BtabGR1、BtabGR2与其他半翅目昆虫味觉受体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两个基因在烟粉虱不同发育期(卵、1—4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和雌、雄成虫不同组织(头、胸、腹、足)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BtabGR1和BtabGR2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OL845904和OL845905),完整开放阅读框为1287和1344 bp,分别编码428和44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48.54和51.50 kD,理论等电点为8.85和8.74,具有4个和6个跨膜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BtabGR1和BtabGR2与其他半翅目昆虫GR28b和GR43a-like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发育期表达谱分析表明,BtabGR1和BtabGR2在烟粉虱的不同发育历期均有表达,其中BtabGR1在成虫中表达量高于其他发育期,而BtabGR2在卵中的表达量最高;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BtabGR1和BtabGR2在烟粉虱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均在成虫头部高表达。【结论】BtabGR1和BtabGR2具有昆虫味觉受体基因的典型特征,二者均在烟粉虱成虫头部高表达,推测两基因在烟粉虱寄主植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烟粉虱新型防控措施的潜在靶标。
- 渠成王然李峰奇罗晨
- 关键词:烟粉虱基因克隆表达谱
- 西花蓟马的识别与防治
- 2023年
-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又称苜蓿蓟马,属于缨翅目蓟马科花蓟马属,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入侵害虫[1]。西花蓟马食性杂,寄主广泛,通过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使植物无法正常发育,对农作物造成直接危害;还可以通过传播包括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2],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 王然罗晨
- 关键词:番茄斑萎病毒西花蓟马苜蓿蓟马入侵害虫缨翅目蓟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