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淑玲

作品数:2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10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催化
  • 8篇催化剂
  • 6篇石墨
  • 5篇乙基
  • 5篇纳米
  • 5篇金属
  • 5篇二乙基
  • 4篇石墨烯
  • 4篇SUB
  • 3篇电催化
  • 3篇电催化剂
  • 3篇氧化石墨
  • 3篇砂浆
  • 3篇光催化
  • 3篇保温
  • 3篇保温砂浆
  • 2篇溶剂
  • 2篇溶剂热
  • 2篇溶剂热反应
  • 2篇饰面

机构

  • 23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建桥学院

作者

  • 23篇沈淑玲
  • 16篇杨俊和
  • 5篇唐志红
  • 4篇李龙
  • 4篇王明杰
  • 3篇吴竹君
  • 2篇马安平
  • 1篇赵斌
  • 1篇杨光智
  • 1篇韩卓
  • 1篇李亚茹

传媒

  • 4篇新型炭材料
  • 2篇有色金属材料...
  • 1篇广州化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科教导刊(电...
  • 1篇新型炭材料(...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金属电催化CO_(2)还原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和机理研究进展
2024年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是一种将CO_(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的有效方法。然而,CO_(2)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2、4、6、8和12等多电子转移步骤。因此,开发高效的催化剂以精确控制CO_(2)转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具有重要意义。单金属催化剂存在活性位点单一、反应动力学慢、产物选择性低和稳定性不足等缺点。双金属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引入次金属,可以改变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促进新的活性位点的形成,从而优化中间体与活性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以炭材料为基底的单原子双金属催化剂和合金、异质结构等非原子级的双金属催化剂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和催化产物,归纳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机理。最后,提出CO_(2)RR中遇到的挑战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廖银丽黄恒波邹如玉沈淑玲刘心娟唐志红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电催化剂
一种In<Sub>4</Sub>SnS<Sub>8</Sub>超薄膜的制备方法
一种In<Sub>4</Sub>SnS<Sub>8</Sub>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前驱体,将二乙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钠分别与铟盐和锡盐混合反应,过滤得滤饼,清洗滤饼后烘干制备得到前驱体即二...
沈淑玲李龙王明杰吴竹君孙民权杨俊和
文献传递
一种氧化石墨烯基保温砂浆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基保温砂浆的施工方法,包括一个基层墙体处理的步骤;一个门窗洞口堵缝、穿墙套管、卡处理的步骤;一个吊垂直、套方、弹控制线的步骤;一个制备氧化石墨烯基保温砂浆的步骤;一个涂抹氧化石墨烯基保温砂浆的步...
沈淑玲杨俊和
一种光催化剂上负载金属团簇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催化领域,提供了一种光催化剂上负载金属团簇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任何添加剂,采用金属颗粒和光催化剂颗粒为前驱体,二者混合后水热条件下就可以获得负载金属团簇的复合光催化剂。本发明利用光催化剂热致空穴的氧化性将较大...
沈淑玲熊舸杜政杨俊和
文献传递
一种氧化石墨烯基保温砂浆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基保温砂浆的施工方法,包括一个基层墙体处理的步骤;一个门窗洞口堵缝、穿墙套管、卡处理的步骤;一个吊垂直、套方、弹控制线的步骤;一个制备氧化石墨烯基保温砂浆的步骤;一个涂抹氧化石墨烯基保温砂浆的步...
沈淑玲杨俊和
文献传递
具有高体积比电容的富氮褶皱石墨烯的制备
2022年
目前超级电容器较低的体积容量以及高负载量时缓慢的扩散动力学,阻碍了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利用气溶胶法处理氧化石墨烯和尿素溶液制备了褶皱尿素/氧化石墨烯,最后通过600℃快速高温分解50 s得到了含氮量高达11.38%的皱褶石墨烯。将600℃快速热解制备的皱褶石墨烯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体积比电容高达384.0 F cm^(−3),并且离子可以快速转移,即使在高电流密度(10 A g^(−1))和高负载量(每个电极21.00 mg)情况下,样品仍能保持较高的比容量。本文提出样品吡咯、酰亚胺、内酰胺或其他类型的吡啶类氮和高比表面积是提高电容的关键因素,而褶皱结构能够加快离子转移速度。
于琼王勇智孟梦沈淑玲唐志红杨俊和
关键词:氮掺杂热解超级电容器
思政教育在《材料物理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0年
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是本校材料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巧妙的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材料物理化学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潜移默化的实现全方位育人。
沈淑玲
碳基材料在电催化还原CO2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电催化还原CO2能够将CO2转换成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燃料,该工艺是一种缓解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的理想途径。但由于缺乏性能优异、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催化剂,该途径的实用化仍具挑战性。碳基催化剂因具有资源丰富、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大、环境友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催化反应中。目前报道的系列碳基催化剂在CO2还原反应中也展现出极好的催化性能和应用潜力。综述了N原子掺杂、构造缺陷、单原子负载和金属纳米颗粒负载等手段对碳基材料电催化还原CO2性能的影响及其催化机制,并总结了电催化还原CO2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对未来碳基电催化剂的合成及发展进行了展望。
王进沈淑玲杨俊和
“材料工程传递现象”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的思考
2020年
“材料工程传递现象”课程是该文作者所在学校材料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该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传递现象的基础知识,熟悉动量、热量、质量传递三种传递的基本原理,并能对一些材料相关传递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简化问题的能力。传递现象理论知识具有理论性强、公式纷繁复杂、内容涉及面广的特点,而传递现象知识在材料领域的实践应用具有前沿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该文对优化与更新教学内容、融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等几方面进行探索,并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材料工程传递现象课程教学后予以思考。
沈淑玲
关键词:本科生
一种CaIn<Sub>2</Sub>S<Sub>4</Sub>纳米空心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In<Sub>2</Sub>S<Sub>4</Sub>纳米空心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与钙盐和铟盐混合,制备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钙铟,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钙铟作为前驱体分...
沈淑玲徐友丽杨俊和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