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维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有机碳
  • 2篇地形
  • 2篇地形因子
  • 2篇有机碳矿化
  • 2篇森林土
  • 2篇森林土壤
  • 2篇水化合物
  • 2篇碳矿化
  • 2篇碳水化合物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矿化
  • 1篇有机碳储量
  • 1篇有机碳含量
  • 1篇有机碳密度
  • 1篇针叶
  • 1篇针叶林
  • 1篇溶磷
  • 1篇碳储量

机构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5篇林维
  • 3篇崔晓阳
  • 2篇高菲
  • 1篇范瑞英
  • 1篇陈祥伟
  • 1篇孙珑
  • 1篇刘聪
  • 1篇张玉双

传媒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森林工程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地形因子对大兴安岭北端寒温带针叶林土壤黑碳储量的影响
大兴安岭地区作为林火高发区,其生物质燃烧所形成和积累的具有稳定化学性质的黑碳(BC)对碳固定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不同地形条件下寒温带针叶林土壤中有机碳(OC)和BC的储藏分布特征,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端(122°3...
林维
关键词:地形因子土壤有机碳针叶林
文献传递
地形因子对大兴安岭北端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为研究地形因子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端(122°40'52″~126°20'03″E,51°40'46″~53°20'15″N)针叶林区,按照坡位、坡向差异,对称设置20块样地,采集1 m剖面内不同发生层土样进行有机碳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1 m土壤剖面内有机碳密度范围为8.14~23.39 kg/m2,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均为中等变异(O层除外)。土壤有机碳表层聚集特征明显,大部分集中于O层和A层。地形因子(坡位、坡向、坡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影响明显,有机碳含量及密度表现为下坡高于上坡,阴坡高于阳坡(AB层和B层除外),A层及1m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坡度增大而减小。由于阴下坡最有利于有机碳积累,所以应更好地利用优势地形,科学引导植被高效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生态效能。同时也可通过该研究为我国寒温带森林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的准确估算提供科学依据。
林维崔晓阳
关键词:地形因子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密度
小兴安岭两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季节动态被引量:15
2016年
采用室内培养法测定小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杨桦次生林不同季节的土壤有机碳(SOC)矿化速率和累计矿化量(C_m),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对土壤易矿化有机碳(C_1)、潜在可矿化碳(C_0)等参数进行拟合,并分析C_m、C_0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培养矿化速率和C_m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在0~5 cm土层随季节推进而减小,在5~10 cm土层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C_1在0~5和5~10 cm土层分别为42.92~92.18和19.23~32.95 mg·kg^(-1),C_0在0~5和5~10 cm土层分别为863.92~3957.15和434.15~865.79mg·kg^(-1),C_1和C_0均随季节推进而减小.2种森林类型土壤C_0/SOC在0~5和5~10 cm土层分别为0.74%~2.78%和1.11%~1.84%.C_0/SOC随季节推进而减小,表明从春季至秋季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上趋于稳定.土壤C_m和C_0与原位土壤湿度、热水浸提碳水化合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原位土壤温度、冷水浸提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季节动态受土壤环境因素和活性碳组分等综合作用的影响.
高菲林维崔晓阳
关键词:森林土壤碳水化合物
过筛处理对小兴安岭2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过筛处理对小兴安岭阔叶次生林和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的影响,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Cm),以及培养前后土壤冷水提取碳水化合物(CWEC)和热水提取碳水化合物(HWEC),利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参数:潜在可矿化碳(C0)、易矿化有机碳(C1)等,并分析了土壤Cm与冷水提取碳水化合物和热水提取碳水化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阔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Cm均大于原始红松林。过筛处理使2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增加,其中1 mm过筛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加量大于2 mm过筛土。过筛处理对2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影响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小。过筛处理对土壤C0无影响,却使土壤C1增加,其中2 mm过筛土C1增加49.09%~68.06%,1 mm过筛土C1增加91.03%~133.83%。过筛处理使土壤CWEC增加,但对HWEC无影响。土壤Cm与CWEC和HWEC的初始含量及变化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水提取碳水化合物是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键组成部分,碳水化合物的损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土壤矿化释放的CO_2。综上,过筛处理破坏土壤结构,释放出部分胶结团聚体的碳水化合物,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
高菲林维崔晓阳
关键词: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碳水化合物过筛
黑土区林地土壤高效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解磷效果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平板溶磷圈法对典型黑土区4种林地(美青杨林、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土壤的磷细茵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测定了其解磷能力。结果表明:4种林地土壤中分布了大量的解磷菌和溶磷茵,其中每克解磷茵的茵落形成单位(CFU)为(5.43~16.81)×10^5、溶磷菌为(0.49-3.16)×10^5,且解磷菌数量多于溶磷菌。从4种林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了15株分解有机磷的解磷菌和11株溶解无机磷的溶磷茵;其中有2株解磷茵解磷能力较高,解磷圈直径与茵落直径比值均大于2.0,解磷量分别为0.50、1.13mg/L;有2株溶磷茵溶磷能力较高,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均大于2.0,溶磷量分别为0.90、0.18mg/L。
刘聪林维孙珑张玉双范瑞英陈祥伟
关键词:解磷细菌解磷能力黑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