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死亡率
  • 3篇潜在减寿年数
  • 3篇减寿
  • 3篇减寿年
  • 3篇减寿年数
  • 2篇输入性
  • 2篇死因
  • 2篇死因顺位
  • 1篇诊病
  • 1篇人间狂犬病
  • 1篇三日疟
  • 1篇输入性疟疾
  • 1篇死因监测
  • 1篇疟疾
  • 1篇确诊
  • 1篇确诊病例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死亡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核

机构

  • 6篇大理州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6篇左丽娟
  • 3篇段炳华
  • 3篇施照云
  • 3篇柯春荣
  • 3篇杨雨强
  • 3篇刘莹
  • 2篇林灿松
  • 2篇罗剑龙
  • 2篇杨丽宏
  • 2篇陈玲
  • 1篇李汝昌
  • 1篇肖义泽
  • 1篇欧阳文婷

传媒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14年云南省大理州居民死因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利用我国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年度报告数据分析2014年云南省大理州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卫生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死亡率、构成比和期望寿命描述居民死亡水平;以潜在减寿年数(PYLL)描述疾病生命损失。结果 2014年大理州共报告死亡个案20 989例,居民死亡率为585.83/10万(标化死亡率601.08/10万),男性死亡率(685.49/10万)高于女性(521.25/10万)(χ2=383.56,P<0.001);三大类疾病死亡构成依次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82.11%)、损伤和中毒(11.36%)、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6.53%);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89.00%;全人群PYLL前5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男性前5位PYLL与全人群一致;女性顺位第1位为循环系统疾病、第2位为肿瘤、第3位为损伤和中毒;全人群期望寿命77.08岁,其中男性74.46岁,女性79.94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将增加6.24、3.08、1.68和1.56岁。结论大理州居民主要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和中毒是青壮年减少寿命的主要原因,各年龄组主要死因有差异,应针对不同年龄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杨雨强左丽娟段炳华洪汝丹施照云杨丽宏陈玲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
2010-2018年大理州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大理州疟疾疫情变化,为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科学依据;评判云南省边境州市已达消除疟疾标准的可信性。方法将2010-2018年分成消疟前期(2010-2012年)、中期(2013-2015年)、后期(2016-2018年)三个不同的阶段,分析比较三个不同阶段疟疾病例情况。结果 2010-2018年大理州共报告103例疟疾病例,其中前期报告45例、中期报告46例,后期报告12例。均为输入性疟疾,自2004年后未再发生本地感染病例。前期、中期疟疾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42/10万、0.43/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后期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1/10万,与前期、中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0、6.740,P<0.01)。前期输入疟疾发病高峰呈现与本地蚊媒孳生高峰季节的4-9月相一致;中期发病高峰期与蚊媒高峰关系不明显;后期,蚊媒孳生高峰季节呈现疟疾发病反而处于低谷期。随着消疟时间的持续,间日疟所占病例总数的比例逐渐下降,恶性疟所占比例逐渐上升,中期首次报告卵型疟、后期首次报告三日疟。云南边境及周边国家感染而输入的病例的数量和所占比例逐年下降,2017、2018年疟疾病例均为非洲感染而输入。结论云南省达到消除疟疾标准是可信的,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和防控。
左丽娟柯春荣刘莹罗剑龙刘秀琴余杰段春丽李文娟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发病率
2018年大理州1例细胞核消失的输入性三日疟调查报告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降低输入性疟疾病例漏诊率和误诊率,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方法对2018-12-04大理州人民医院接诊的1例三日疟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检,吉姆萨染色,在显微镜油镜下观察并描述疟原虫形态、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大小和颜色,鉴定虫种;分别用RDT方法、巢式PCR方法对血样进行复核。结果患者前往高疟区非洲安哥拉从事建筑工作,出现发热,在当地治疗4 d无效果后回国到大理州人民医院就诊,检出三日疟原虫,诊断为输入性三日疟。镜检均未观察到疟原虫细胞核;疟原虫大滋养体呈带状、裂殖体呈典型菊花状、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大小正常或缩小,这3方面与《疟疾防治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59-2015《疟疾的诊断.四种疟原虫薄血膜形态鉴别》(以下简称WS259-2015《疟疾的诊断》)等教材描述三日疟形态相符;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颜色明显变淡与教材不一致。结论该例输入性三日疟原虫未见细胞核,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颜色明显变淡,与教材描述的形态不一致,按照现有教材描述的形态特征鉴定可能会造成误诊或漏诊,对疟疾病例的治疗和疫点处置会导致延误或误导。工作中如发现疟原虫的异常形态,各级要用不同的方法加强复核,为病例的正确治疗和疫点处置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中国消除疟疾目标如期实现。
赵清杉柯春荣左丽娟余杰查卫琴刘秀琴刘莹
关键词:输入性三日疟红细胞
大理州祥云县2008-2012年死因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大理州祥云县2008-2012年居民死亡率、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主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全州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祥云县居民死因监测资料,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运用Excel2003和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和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2008-2012年祥云县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09.9/10万,其中男性为703.6/10万,女性为513.2/10万,男:女为1.41: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共占85.5%;0~1岁组主要致死原因的首位是围产期疾病(占52.9%);1~14岁组的主要死因是意外与中毒(占61.81%);15~64岁组主要以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为主(占51.5%);65岁以上组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40.98%);损伤和中毒在减寿顺位中和平均减寿顺位中居首位。[结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损伤和中毒、慢性病是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提示在育龄妇女应加强婚前检查及产检,预防婴幼儿围生期疾病,在儿童青年应着重加强损伤和中毒的预防,在中老年人应加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
施照云左丽娟李汝昌杨雨强
关键词:死因顺位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云南宾川县首起人间狂犬病确诊病例报告
2019年
目的总结云南省宾川县首起狂犬病疫情调查处置情况,为处置狂犬病疫情提供经验。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宾川县狂犬病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例临床诊疗资料;狂犬病诊断按国家标准GB 17014-1997《狂犬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结果 2016年4月5日,云南省宾川县中医院报告1例狂犬病病例。2016年2月13日患者宰食1只流浪犬,在宰杀过程中被流浪犬咬伤左手指,仅撒食盐在伤口处理,未作任何犬伤暴露后处理。2016年4月3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喝水困难、喝水打嗝,呼吸困难;2016年4月5日患者出现打砸、破坏物品等异常行为,2016年4月6日,患者体温持续上升,下肢肌张力明显下降不能站立,唾液明显增多,极度恐水,呼吸困难加重,出汗;2016年4月7日2时8分死亡,采死者脑组织送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检测狂犬病病毒免疫荧光抗原及狂犬病病毒核酸,结果均强阳性。结论这是一起宰杀、食用流浪犬时被犬伤,犬伤后未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未接种狂犬病疫苗、也未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而导致的人间实验室确诊狂犬病疫情,此起疫情为大理州第3起、宾川县首起人间狂犬病疫情。
杨琼芳柯春荣林灿松罗剑龙杨红军陈宝杰左丽娟段炳华刘莹
关键词:狂犬病确诊病例
2014年大理州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减寿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2013年云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显示,恶性肿瘤是导致云南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已成为严重威胁云南省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云南省大理州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根据2014年云南省死因监测系统资料,应用死亡率及潜在减寿年数等对大理州居民的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恶性肿瘤防制工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因监测系统收集大理州居民2014年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数据,分析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Excel 2007计算2014年大理州各类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14年大理州恶性肿瘤死亡人数2 848例,死亡率为80.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82.43/10万,占全死因构成比的13.61%。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发病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肠癌、食道癌。恶性肿瘤死亡造成居民PYLL为41 021人年,PYLLR为11.52‰,AYLL为14.40年,其中肝癌的潜在减寿年数最高。结论大理州恶性肿瘤呈高发状态,其中肺癌,及以肝癌、胃癌、肠癌、食道癌为主的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危害当地居民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应作为防治重点。
欧阳文婷肖义泽左丽娟林灿松段炳华施照云杨丽宏陈玲杨雨强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