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特征
  • 1篇铅同位素
  • 1篇铅同位素特征
  • 1篇钼矿
  • 1篇钼矿床
  • 1篇硫同位素
  • 1篇路口
  • 1篇矿床
  • 1篇斑岩
  • 1篇斑岩型
  • 1篇斑岩型钼矿
  • 1篇斑岩型钼矿床

机构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篇何谋春
  • 1篇沈军
  • 1篇丁振举
  • 1篇胡新露
  • 1篇姚书振
  • 1篇崔玉宝

传媒

  • 1篇矿床地质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和大黑山斑岩型钼矿床硫、铅同位素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岔路口和大黑山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2个斑岩型钼矿床.文章通过对这2个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岔路口矿区硫化物的δ34S值为1.8‰~2.9‰,平均2.4‰;大黑山矿区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4‰~2.3‰,平均1.53‰,均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硫特征.岔路口矿区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分别变化于18.311~18.356、15.536~15.573和38.115~38.229,大黑山矿区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 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则分别变化于18.341~18.719、15.529~15.637和38.033~38.363.铅同位素进一步指示铅的来源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中,矿石铅主要投点于地幔演化线和造山带演化线之间,表明铅来自于壳幔物质的混合.大兴安岭北段在晚侏罗世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发生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并产生了大量含钼岩浆,为该区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新露姚书振何谋春丁振举刘明崔玉宝沈军
关键词:地球化学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斑岩型钼矿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