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铄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延迟5分钟剖宫产造全脑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模型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建立围产期全脑缺氧缺血性损伤的新生大鼠模型。方法 SD雌性大鼠妊娠21 d时,颈椎脱臼法处死,用止血钳夹闭双侧子宫角血管5 min后,剖宫产取出新生大鼠,交由代乳鼠喂养。结果造模组雌性大鼠9只,共娩出新生大鼠91只,出生3 d内死亡7只,死亡率7.7%。新生大鼠出生第2天进行翻身实验,第14天进行悬吊实验和斜坡实验,造模组和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大鼠出生后21 d,取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显示大脑皮层典型的缺氧缺血性损伤,与正常组相比,可见神经细胞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采用延迟5min剖宫产和代乳鼠喂养的方法,操作简便,并结合行为学测试筛选行为异常者,可建立稳定可靠、可供长期实验使用的围产期全脑缺氧缺血性损伤的新生大鼠模型。
- 李星儿袁青唐纯志陈飞赵蓉吴加利黄燕彬孙铄刘祎思谢津津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 不同针刺介入时间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大脑皮质凋亡细胞、巢蛋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介入时间对围产期全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凋亡细胞、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于SD雌性大鼠妊娠21 d时,颈椎脱臼法处死,用止血钳夹闭双侧子宫角血管5 min,剖宫产取出的幼鼠经行为学及脑组织切片确认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不针刺;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针刺4组分别于出生后第3、5、7、14天开始针刺,连续7 d;正常组自然分娩,不造模不针刺;假手术组为孕鼠被处死后,不钳夹子宫动脉而剖宫取出幼鼠。各组大鼠均于出生后21 d断头取脑组织,检测大脑皮质中凋亡细胞及Nestin的表达。【结果】(1)各针刺组凋亡细胞的表达均有减少;针刺1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针刺组的Nestin表达均有所增加,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抗缺氧缺血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大脑神经细胞凋亡、增加脑组织中Nestin的表达来实现,出生后第5天开始针刺作用较好。
- 袁青陈飞江振颐李星儿赵蓉黄燕彬吴加利孙铄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疾病模型
- 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质14-3-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14-3-3及凋亡相关的Bcl-2家族中两大主要成员Bcl-2和Bax的影响。方法:明确预产期的SD雌性妊娠大鼠接受延迟5min剖宫产术,所得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接受正常剖宫产术的大鼠所产新生大鼠为假手术组;代乳雌鼠自然分娩的新生大鼠为正常组。每组8只动物。针刺组新生大鼠饲养至14d时,每天针刺"脑三针""颞三针""智三针",每个穴位刺激20s,不留针,连续7d。各组新生大鼠均于出生后21d断头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脑皮质中14-3-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14-3-3的表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和针刺组(P<0.05,P<0.01);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Bcl-2的表达,模型组略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高于模型组(P<0.05);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Bax的表达,假手术组、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提高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14-3-3和Bcl-2的表达水平。
- 李星儿袁青唐纯志陈飞赵蓉刘龙琳俞裕天曹勇吴家利孙铄
- 关键词:针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 缓慢进针手法浅析被引量:8
- 2012年
- 探讨缓慢进针手法获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原因。从缓慢进针的基础因素入手,进而分析缓慢进针时的手法要求、"正、压、捻、虚"四步要领、操作关键点以及意义所在。缓慢进针不仅利于在医患两神合一的过程中治神、调神、引气,而且可在天地人三部之间累积针感,加强疗效。
- 黄燕彬吴加利孙铄袁青
- 关键词:进针靳三针
- 针刺内关穴对MR患儿脑功能即时变化的脑磁图研究
- 研究背景: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是一组以智力低下及社会适应能力低下为主要表现的儿童难治性脑病。针灸在治疗MR方面有确切的疗效,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技术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
- 孙铄
- 关键词:儿童患者精神发育迟滞针刺内关穴脑功能脑磁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