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思志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铜锈环棱螺
  • 2篇沉积物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泥
  • 1篇底栖动物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扰动
  • 1篇水华
  • 1篇水界面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生态
  • 1篇水生生态系统
  • 1篇水体
  • 1篇水体底泥
  • 1篇微生物
  • 1篇磷含量
  • 1篇蓝藻
  • 1篇蓝藻水华
  • 1篇间隙水
  • 1篇沉积环境

机构

  • 3篇宁波大学

作者

  • 3篇郑忠明
  • 3篇孙思志
  • 2篇陆开宏
  • 1篇胡智勇
  • 1篇金春华
  • 1篇朱津永
  • 1篇吕敬

传媒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铜锈环棱螺对藻华水体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于2008年在室内小型试验模拟生态系统中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铜锈环棱螺生物干扰对底泥耗氧率和上覆水营养盐通量的影响试验,根据铜锈环棱螺放养密度设置了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与试验前相比,培养1个月后,所有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底泥耗氧率均显著下降;各处理组的底泥耗氧率初期高于对照组,后期低于对照组,且密度高的处理组其底泥耗氧率高于密度低的处理组。除12月7日外,对照组沉积物始终向上覆水释放铵氮,且释放量逐渐减小,而各处理组中,除试验初期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铵氮外,试验中后期均表现为吸收铵氮。除试验初期外,处理组和对照组中亚硝酸盐+硝酸盐通量主要表现为向上覆水中释放,且处理组1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磷酸盐通量主要表现为,试验初期沉积物向上覆水中释放,后期被沉积物吸收。本试验结果表明,短期内铜锈环棱螺的生物干扰增加了底泥耗氧率,但其长期效应可使底泥耗氧率下降,铜锈环棱螺的存在促进了沉积物中的总体硝化速率,加快了沉积物中的N循环。
孙思志郑忠明陆开宏金春华朱津永胡智勇
关键词:铜锈环棱螺沉积物-水界面
铜锈环棱螺生物扰动对“蓝藻水华”水体底泥及其间隙水中碳、氮、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实验室内建立小型模拟生态系统,根据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的密度设置了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结果显示:铜锈环棱螺对底泥0~0.5 cm及0.5~2 cm有机质影响较明显,显著降低了底泥中的C:P.处理组3和处理组2间隙水NH4+-N含量分别在底泥0~0.5cm及0.5~2 cm深度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间隙水中NO2--N+NO3--N的变化较复杂,处理组NO2--N+NO3--N含量在0~0.5 cm,0.5~2cm及2~4c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间隙水中DIP含量随底泥深度先增后减,在2~4 cm处含量达最大,DIP含量在0.5~2 cm深度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铜锈环棱螺生物干扰增加了底泥表层有机质的含量,同时降低了其稳定性.
吕敬郑忠明陆开宏孙思志
关键词:铜锈环棱螺蓝藻水华
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干扰对沉积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0年
沉积物是水体中营养盐的重要蓄积库或释放源,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大型底栖动物由于栖息在水体沉积物表面或中间,其摄食、排泄、挖洞或建立管状洞穴结构等途经会改变底质的间隙率、表面组成、沉积能力以及底质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刺激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进而影响沉积物中营养盐通量。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阐述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干扰对沉积物物理结构的影响、对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沉积物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以及对沉积物中有机物稳定性的影响;介绍了大型底栖动物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影响的研究现状、测定和计算方法,以期更好地预测生物干扰作用对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
孙思志郑忠明
关键词:沉积物水生生态系统大型底栖动物微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