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病毒
  • 2篇病原学
  • 1篇钉螺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病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中毒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食物
  • 1篇食物中毒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农村
  • 1篇农村环境
  • 1篇呕吐
  • 1篇缺陷病

机构

  • 5篇上海市松江区...
  • 3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上海市虹口区...

作者

  • 5篇唐益明
  • 1篇靳艳军
  • 1篇潘启超
  • 1篇王嘉瑜
  • 1篇林怡
  • 1篇王绪琴
  • 1篇张曦
  • 1篇宁镇
  • 1篇刘长河
  • 1篇沈鑫
  • 1篇洪亮
  • 1篇郭晓芹
  • 1篇陆利君
  • 1篇吕锡宏
  • 1篇乔雪飞
  • 1篇陈洪友
  • 1篇孙彩英
  • 1篇陶静
  • 1篇李欣
  • 1篇杨丽华

传媒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上海市松江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序列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2010年-2012年上海市松江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主要病原体肠道病毒的基因型别。方法收集从松江区各医疗机构送检的疑似手足口病的样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1 207份HFMD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对部分EV71的VP1区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用MEGA软件进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通过Blast服务器比对进行EV型别鉴定,通过序列比对了解松江区HFMD病毒的基因型别。结果松江区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地区分布无显著特点;<5岁的婴幼儿为疾病高发年龄段;5月-7月为发病高峰期,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A16(Coxsackie Virus 16,CoxA16)为主要病原体,基于VP1区序列分析表明松江区EV71毒株与C4a亚型毒株有最近的亲缘性和最高的同源性。结论 2010年-2012年上海市松江区流行的HFMD主要病原为EV71和CoxA16,其中EV71属于C4a亚型。
陆利君唐益明王嘉瑜陈洪友张曦杨丽华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VP1基因
上海市松江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掌握上海市松江区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按照分层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松江区选择10个镇、40个行政村(每个镇选择4个行政村)、200户家庭(每个行政村选择5户家庭)分别作为镇、村、户的监测点,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调查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结果农村生活饮用水全部为集中式供水,村内道路硬化率为100%(40/40),87.5%(35/40)的村内设有公厕;家庭卫生厕所率为100%(200/200),生活垃圾全部统一处理,72.5%(145/20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51.5%(103/200)的家庭有蟑迹,18.0%(36/200)的家庭厨房有鼠迹,39.5%(79/200)的家庭厨房有苍蝇,蚊虫容器指数为19.8%(78/394),农药使用防护率为46.6%(27/58),土壤蛔虫阳性率为5.0%(2/40),土壤中铅、铬、汞、砷、镉等重金属的含量均合格。结论上海市松江区农村环境卫生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影响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加强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和提高农民农药使用防护率,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
张路钱俞龑韬江松严正唐益明盛峰松孙中兴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
HIV-1核酸检测在抗体确证不确定和阴性病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明确上海市HIV抗体确证不确定或阴性病例中可通过HIV-1核酸检测进行诊断的感染者规模,探讨常规化开展核酸检测对增加感染者发现的价值。方法对上海市三家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在HIV抗体确证检测中发现的136例不确定和210例阴性病例的检测余样(多来源分析)进行HIV-1核酸定量检测,结合样本来源进行分析;根据初步结果在某自愿咨询及检测点(VCT试点)开展HIV-1核酸检测工作试点,对抗体确证不确定和阴性样本进行HIV-1核酸定量检测、HIV-1 DNA定性检测,对可根据HIV-1病毒载量诊断的病例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2021年2月—2022年2月多来源样本的HIV-1核酸定量检测结果显示:136例确证不确定样本中,24例(17.7%)超过5000 CPs/ml、2例(1.5%)检出但低于5000 CPs/ml;210例确证阴性样本中,4例(1.9%)超过5000 CPs/ml。VCT来源的抗体不确定病例病毒载量高于检测限的比例(85.7%)高于此外来源。根据上述结果,在2022年1—9月某VCT开展试点:84例HIV抗体筛查有反应的样本中,70例确证阳性;14例确证不确定或阴性者中8例(57.1%)可由核酸检测诊断,占同期病例报告数的10.3%。结论目前以HIV抗体确证为主要补充试验方法的框架下,有必要对确证不确定者进行HIV-1核酸检测。HIV-1核酸检测对VCT来源的HIV感染者发现有重要贡献,且包含核酸检测的工作流程在基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王绪琴林怡郁晓磊董原陶静唐益明洪亮吴佳瑾冯琬清刘长河林倩茹宁镇沈鑫潘启超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34年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孙彩英陆雪辉靳艳军吕锡宏郭晓芹费胜军唐益明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传染源传播阻断健康教育
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被引量:5
2013年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是常见的食品污染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以及动物肠道等处,其能导致两种类型的食物中毒:腹泻型和呕吐型,在我国以呕吐型多见。虽然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通常症状较温和而且可自愈,但国内外也有报道因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而致死的案例。
李欣陆晓红乔雪飞唐益明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污染菌腹泻型呕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