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
- 作品数:17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粘蛋白16在炎性乳腺癌中表达水平及其对癌细胞转移活性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人粘蛋白16(MUC16)在炎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对癌细胞转移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唐山市人民医院自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3例炎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分析MUC16的表达;将炎性乳腺癌SUM149细胞分入4组,分别记为si NC组、si MUC16组、JAK2/STAT3抑制剂组、JAK2/STAT3激动剂组,将si NC组、si MUC16组的SUM149细胞转染入si NC和si MUC16质粒,JAK2/STAT3抑制剂组、JAK2/STAT3激动剂组的SUM149细胞使用JAK2/STAT3通路抑制剂SC99、JAK2/STAT3激动剂Colivelin处理;通过MTT实验分析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率;通过Transwell分析细胞的侵袭能力;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MUC16、JAK2/STAT3通路蛋白的表达;将炎性乳腺癌SUM149细胞再次分入4组,分别转染JAK2野生型(WT)、JAK2突变型(MUT)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及MUC16 NC、MUC16 mimic质粒,分别记为JAK2 WT+MUC16 NC组、JAK2 WT+MUC16 mimic组、JAK2 MUT+MUC16 mimic组、JAK2 MUT+MUC16 NC组;通过Startbase网站预测MUC16与JAK2启动子的结合区域;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UC16与JAK2的靶向调节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JAK2/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MUC16在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si NC组比较,si MUC16组和JAK2/STAT3抑制剂组的SUM149细胞在475 nm处的吸光度降低,侵袭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JAK2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JAK2/STAT3激动剂组的SUM149细胞在475 nm处的吸光度升高,侵袭能力升高,凋亡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转录起始位点中存在MUC16的结合序列。与JAK2 WT+MUC16 NC组比较,JAK2 WT+MUC16 mimic组的荧光素酶活性升高(P<0.05)。与MUC16 NC转染比较,MUC16 mimic转染的JAK2 mRNA、STAT3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MUC16在炎性乳腺癌中高表达,抑制MUC16表达后,炎性乳腺癌SUM149细胞的增殖、侵袭
- 张海萍周琪牛风玲王晶金志明
- 关键词:炎性乳腺癌JAK2STAT3
- 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血清miR-9的表达及其与炎症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miR-9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并探讨miR-9表达与AIS患者血清炎症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51例AIS患者血清,同时收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23名健康志愿者血清,RT-qPCR检测miR-9表达水平,ELISA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验证miR-9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R-9在AIS患者血清中相对表达升高,并且其表达水平与AIS患者NIHSS评分(r=0.674,P<0.001)、脑梗死体积(r=0.544,P<0.001)、血清IL-6(r=0.558,P<0.001)、IL-8(r=0.581,P<0.001)、TNF-α(r=0.626,P<0.001)及IL-1β(r=0.668,P<0.001)含量均呈正相关。miR-9-mimic可显著降低THP-1细胞和健康志愿者PBMC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P<0.001);miR-9-inhibitor可以显著升高THP-1细胞和健康志愿者PBMC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P<0.001)。结论:miR-9在AIS患者血清中高表达,高表达的miR-9与AIS患者病情及血清炎症呈正相关,可能与miR-9抑制PBMC SIRT1表达有关。
- 张玉敏韩素桂刘启为周琪卢军利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IR-9炎症血清
- 血清ESM-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预后价值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NSCLC患者73例为肺癌组和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ESM-1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特征、ESM-1水平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SM-1对NSCLC的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预后因素对生存时间的意义。结果 肺癌组血清ESM-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ESM-1对NSCLC的诊断阈值为18.34 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敏感度为86.3%,特异性为92.0%,阳性预测值为94.0%,阴性预测值为82.1%;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的NSCLC患者血清ESM-1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患者的血清ESM-1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有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ESM-1水平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P<0.05);ESM-1高水平的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ESM-1水平低的NSCLC患者(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时间与病理类型(P=0.013)、TNM分期(P=0.001)、ESM-1水平(P=0.003)相关,但与年龄(P=0.752)、性别(P=0.393)无关。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HR:0.173,95%CI:0.040~0.739,P=0.018)、TNM分期(HR:2.046,95%CI:1.166~3.589,P=0.013)、ESM-1水平(HR:2.466,95%CI:1.012~6.661,P=0.049)是NSCLC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 血清ESM-1对NSCLC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能成为NSCLC患者预后的一种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
- 张玉敏张小楠高秀娟鞠思敏李玉柱周琪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7
- 2018年
-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差异,更加有效指导TOAST分型中各型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经阿普替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简称溶栓组)(n=76)与未溶栓组(n=30),进一步将76例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TOAST分型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型患者35例(46. 0%)、腔隙性卒中或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型患者21例(27. 6%)、心源性脑栓塞(CE)型患者10例(13. 2%)、其他罕见的原因导致的缺血性卒中(SOE)+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型患者10例(13. 2%),分别比较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溶栓组间治疗前、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及溶栓治疗前、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两组治疗前NIHSS和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溶栓组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和90 d mRS与未溶栓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NIHSS和mR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前SAO型NIHSS评分与CE型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SAO型分别与LAA型、CE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SAO型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 mRS评分与CE型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减轻,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且SAO型比CE型、LAA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
- 张玉敏孙继兴周琪顾全李艳琴马拓霍丽静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阿替普酶NIHSS评分
- 乳腺癌化疗患者联合应用大蒜素胶囊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联合应用大蒜素胶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患者62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大蒜素胶囊联合EC方案(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90mg/m^2+环磷酰胺90mg/m^2,第1天,21d为1个周期,连续4个周期)。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EC方案化疗4个疗程。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比较(治疗组共70例次,对照组69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化疗前CD3^+(53.76±4.29)%;CD4^+(40.19±3.71)%;CD8^+(28.61±2.75)%;CD4^+/CD8^+1.41±0.16。化疗后CD3^+(52.41±4.44)%;CD4^+(39.49±4.06)%;CD8^+(28.70±2.76)%;CD4^+/CD8^+1.35±0.94。对照组患者化疗前CD3^+(54.35±4.09)%;CD4^+(40.70±4.09)%;CD8^+(27.62±3.60)%;CD4^+/CD8^+1.49±0.24。化疗后CD3^+(44.27±6.67)%;CD4^+(35.39±4.96)%;CD8^+(30.48±3.43)%;CD4^+/CD8^+1.17±0.20。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有所下降、CD8^+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由(54.35±4.09)%降到(44.27±6.67)%]、CD4^+[由(40.70±4.09)%降到(35.39±4.96)%]、CD4^+/CD8^+[由(1.49±0.24)降到(1.17±0.20)]有所下降、CD8^+有所上升[由(27.62±3.60)%升到(30.48±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7、4.60、5.71、-3.02,P值分别为0.000、0.000、0.002、0.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大蒜素胶囊可以改善因化疗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
- 周琪张海萍闫金银
- 关键词:乳腺癌大蒜素胶囊化学治疗免疫功能
-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成功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30只裸鼠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SAMC低浓度组(腹腔注射SAMC 150mg/kg)、SAMC高浓度组(腹腔注射SAMC 250mg/kg)。每周给药5次,共治疗3周。治疗结束后脱颈处死裸鼠,取瘤体,称重测量瘤体积计算各鼠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肿瘤的p-p38MAPK及IKK-β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最终瘤体积为:507.47±75.88mm^3;低浓度组瘤体积为:369.8±30.36mm^3;高浓度组瘤体积为:241.95±35.84mm^3。与对照组相比两治疗组瘤体积明显减小(P<0.001),与低浓度组相比,高浓度组瘤体积明显减小(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治疗组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SAMC低浓度组抑瘤率为(36.8±11.41)%,SAMC高浓度组率为(51.91±5.13)%。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p-p38MAPK蛋白在对照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的表达吸光度分别为0.10±0.01,0.19±0.02,0.36±0.04含量逐渐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IKK-β蛋白在对照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的表达吸光度分别为0.47±0.05,0.21±0.02,0.13±0.01,含量逐渐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SAMC可能通过MAKP及NF-κB两条通路抑制裸鼠乳腺癌的生长。
- 周琪张海萍闫金银
- 关键词:乳腺癌P-P38MAPK
- 几种临床常用血液学指标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索临床中常规检测指标〔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PL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Lp)(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AIS 177例纳入AIS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1例纳入对照组,两组FIB、WBC、NLR、PLT、TC、TG、HLD、LDL、UA、Hcy、Lp(a)的水平差异,筛选出对AIS有显著影响的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IS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找到对于AIS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指标,评价独立危险因素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确定诊断最佳临界值;对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AIS 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AIS组FIB、WBC、NLR、PLT、TC、TG、UA、Hcy、Lp(a)的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LD、LDL相对于其他9项对AIS的诊断意义较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与Mann-Whitney U检验筛选出了9个对AIS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UA、Hcy、Lp(a)是对AIS的诊断有意义的因素,而FIB、WBC、PLT、TC、TG相对于其他4项对AIS的诊断意义较差;四个独立危险因素AUC依次为Hcy(0.936)、Lp(a)(0.881)、UA(0.835)、NLR(0.718),结果表明在AIS的诊断中,Hcy AUC最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Hcy水平在10.75μmol/L时诊断的敏感性为81.9%,特异性为97.6%;分析单项检测中诊断意义较高的Hcy,两项联合检测诊断意义较高的Hcy+Lp(a),三项联合检测诊断意义较高的Hcy+UA+Lp(a)及四项联合检测,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AUC比较:NLR+Hcy+UA+Lp(a)>AUC Hcy+UA+Lp(a)>AUC Hcy+Lp(a)>AUC Hcy,通过Z检验分析,发现各项检测AU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结论NLR、UA、Hcy、Lp(a)是A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
- 张玉敏周琪顾全李艳琴马拓霍丽静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
- 白细胞介素-11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择SPF级C57BL/6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成为对照组、模型组和IL-11组,每组各20只,通过线栓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应用TTC染色检测脑组织梗死面积,采用Longa评分法评估各组小鼠的神经功能,检测并计算各组小鼠的脑组织含水量。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β、CD206和精氨酸酶(Arginase)-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1、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免疫荧光双染检测IL-11对小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梗死面积、含水量和Longa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IL-11组小鼠脑组织梗死面积、含水量和Longa评分均显著减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M1型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IL-11组小鼠M1型小胶质细胞数量降低,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NOS和IL-1β表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IL-11组小鼠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NOS和IL-1β表达降低,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206和Arginase-1表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IL1、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IL-11组小鼠脑组织IL-1、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IL-11促进小胶质细胞由促炎表型M1型向抗炎表型M2型转化,降低脑组织炎症,发挥脑缺血保护作用。
- 张玉敏韩素桂刘启为周琪卢军利
- 关键词:白介素-1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胶质细胞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临床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 cation,CISS)构成特点及危险因素分布、各亚型临床短期预后。方法挑选唐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2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心源性卒中(CS)、穿支动脉疾病(PAD)、其他病因(OE)、病因不明确(UE)]进行病因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后在CISS分型之间的差异性以得出其临床预后性。结果患病比例男性[148例(61.67%)]高于女性[92例(38.33%)],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ISS各型之间的LAA组和U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发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控风险因素中,随着时间的增加,吸烟和饮酒危险因素作用也明显增加(P<0.05);LAA、PAD及UE组的高血压病和脂代谢紊乱危险因素比明显高于CS组(P<0.05);LAA、CS及UE组的糖尿病危险因素比都低于PAD组(P<0.05);CS组的心脏病危险因素比显著高于LAA、PAD、OE组(P<0.05);PAD、CS及UE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危险比明显低于LAA组(P<0.05)。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分型之间各危险因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SS各亚型之间治疗前后疗效评估比较,PAD组治疗总有效率最高(86.84%),CS组最低(4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SS分型中LAA型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CS型主要危险因素是心脏病;PAD型危险因素是糖尿病;作用OE型和UE型的危险因素不明确。CISS分型中PAD型患者治疗效果好,CS型治疗效果最差。
- 张玉敏霍丽静顾全周琪李艳琴马拓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
- 乳腺癌个体化新辅助化疗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 张景华周琪宋亚琪林婷牛凤玲闫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