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性病
  • 3篇影像
  • 3篇影像诊断
  • 3篇病变
  • 2篇血管
  • 2篇诊断思维
  • 2篇肿瘤
  • 2篇教学
  • 2篇肝脏
  • 2篇肝脏肿瘤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1篇动态增强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新生儿
  • 1篇学法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8篇周海婷
  • 4篇王海波
  • 4篇张金玲
  • 3篇王国坤
  • 3篇姜慧杰
  • 2篇洪金玲
  • 2篇赵德利
  • 2篇赵成磊
  • 2篇刘丽丽
  • 2篇樊婷婷
  • 1篇吴长君
  • 1篇孙云凤
  • 1篇赵德利
  • 1篇凌再升
  • 1篇刘新顶
  • 1篇姚烨
  • 1篇梁宏伟
  • 1篇刘白鹭

传媒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留学生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学全英语教学体会与实践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华学习的医学留学生数量日渐增多,留学生教学日益成为各医学院校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其中,医学影像学教学是我国留学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院留学生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学全英语教学中的体会,从留学生教学特点、教材选择和内容制定、师资水平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探讨医学影像学留学生全英语教学的经验。
张金玲赵德利王国坤梁宏伟周海婷刘丽丽
关键词:留学生全英语教学
对可疑颅骨骨折患者螺旋CT检查方法的选择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普通CT轴位骨窗扫描、CT骨窗薄层重建、及颅骨三维成像对颅骨线性骨折的诊断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本院颅脑外伤含有线性骨折并进行普通CT轴位扫描、颅骨CT三维成像检查的病例各50例,并对颅脑普通CT轴位扫描进行骨窗薄层重建。分为层厚为10 mm、6 mm、3 mm、1.5 mm轴位骨算法、骨窗图像4组及颅骨CT三维成像,共5组,由两位经验丰富的CT诊断医生使用盲评法为其对骨折线的显示情况打分。结果 10 mm、6 mm、颅骨CT三维成像与3mm、1.5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3 mm、1.5 mm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层厚为10 mm、6 mm的图像可以显示部分线性骨折线,部分骨折线显示不清或未见显示。层厚为3 mm、1.5 mm的图像基本可以显示所有线性骨折线,但是在波及范围的确定和三维立体观感的建立上不如颅骨CT三维重建的图像。结论层厚为3 mm CT骨窗薄层重建作为外伤怀疑颅骨骨折患者的最适合初检方案。
周海婷张金玲赵成磊凌再升刘白鹭洪金玲
关键词:颅骨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动态增强CT在鉴别诊断肝脏血管肉瘤和血管瘤中的价值被引量:36
2016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在鉴别诊断肝脏血管肉瘤和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临床病理证实的肝血管肉瘤(21个)和12例临床明确诊断的肝血管瘤(30个)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51个病灶在增强扫描早期阶段表现为多种强化模式。两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中增强早期阶段的强化方式(非周边性强化)和合并动静脉短路这2个特征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延迟期强化的特点在两种肿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扫描早期瘤结节内非周边性强化和合并动静脉短路的特点是鉴别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鉴别迟期强化的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中有重要意义。
赵德利张金玲姜慧杰王国坤周海婷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肝脏肿瘤肝血管肉瘤血管瘤
小儿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思维被引量:2
2019年
病例资料患者,男,2个月,产前2个月即发现肝脏肿物。平素健康情况良好,无传染病史、外伤及手术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一般检查体温37.8℃,脉搏132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78/45 mmHg,体重4.1 k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超声检查提示肝实性肿物。实验室检查:肿瘤系列:鳞状细胞癌抗原3.7 ng/ml(正常0.0~1.5 ng/ml),甲胎蛋白>2000.00 ng/ml(正常0.89~8.78 ng/ml)。
王海波刘新顶周海婷姜慧杰梁宗辉
关键词:影像诊断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肿瘤
胰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思维: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被引量:3
2017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呈间断性胀痛,伴肩背部放射痛,进食油腻食物后腹痛加重。皮肤巩膜黄染。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外院CT检查示“低位胆道梗阻”,自服消炎利胆药物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治以“黄疸原因待查”收治入院,行胰腺CT增强及MRCP检查。
周海婷王国坤王海波姜慧杰梁宗辉
关键词:影像诊断胰腺炎黄疸
基于PACS系统的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17年
医学影像科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住院医师培训模式已经难以充分调动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基于PACS系统的PBL教学法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通过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影像病例的分析,通过培养住院医师借助影像思维和手段进行临床实践能力的锻炼,可以充分调动住院医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方面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张金玲赵德利刘丽丽王海波樊婷婷周海婷
关键词:PACS系统PBL教学法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
艾滋病合并脑部感染性病变的CT表现
2017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脑部感染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提高艾滋病病人合并脑部感染CT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血清HIV抗体检查阳性及国家指定的实验室证实的HIV/AIDS并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12例,进行Philips 16排CT颅脑扫描,以OM为基线,层厚为6 mm,扫描后对感兴趣区进行薄层重建,所有患者另行CT增强扫描。扫描后将图像推至后处理工作站及PACS系统,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分析诊断,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最后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例HIV/AIDS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37岁(21~5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者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头痛者3例;发热、记忆力减退者1例;神志改变、记忆力减退者2例。脑部CT表现主要分为以下3种:(1)HIV脑炎8例:本组患者中2例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对称性密度减低,4例为双侧大脑半球不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影,2例表现为脑沟裂池增宽等脑萎缩改变,所有病例占位效应不明显,8例患者增强扫描后均无强化;(2)巨细胞病毒脑炎2例:本组患者中1例表现为右侧顶叶结节样病变,1例表现为左侧基底节区多发结节样病变,增强后病变呈结节样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3)HIV合并弓形体脑炎2例:1例左侧大脑半球见大片指压性水肿带,其内见等密度结节,1例为左侧基底节区等密度结节伴周围低密度区,增强后可见环状强化影,有轻度占位效应。结论 CT扫描对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但鉴于CT表现缺乏特异性,最终诊断需结合临床及血清免疫学检查。
赵成磊王海波樊婷婷周海婷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X线计算机
新生儿脑室内及脑室周围囊性病变的超声诊断及与胎龄的关系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脑室内及脑室周围囊性病变声像图特征,归纳其发生种类,探讨其与胎龄的关联。方法对2012年8月~2016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有高危因素的974例早产儿、428例足月儿及同时期无高危围产因素孕妇分娩的200例足月新生儿进行颅脑超声观察,分析脑室内及脑室周围囊性病变的构成、分布及声像图特征,及其发生种类与胎龄的相关性。结果(1)早产组侧脑室前角囊肿(FHC)17例,室管膜下囊肿(SEC)病例31例,脉络丛囊肿(CPC)病例8例,脑白质软化(PVL)0例;(2)足月组FHC 3例,SEC 61例,CPC 3例,PVL 0例;(3)对照组FHC 0例,SEC 9例,CPC 1例,PVL 0例;(4)FHC、CPC的发生与胎龄的关系不显著,P>0.05;SEC的发生与胎龄有显著关联,P<0.001。结论 FHC、SEC及CPC是新生儿颅脑超声中所常见的脑室内及脑室周围的囊性病变。新生儿病房收治的足月儿发生SEC的风险最高。
洪金玲姚烨孙云凤吴长君周海婷
关键词:新生儿脉络丛囊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