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永民 作品数:8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促进冈比亚藻生长、光合作用及分泌雪卡毒素的微生物、方法及试剂盒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促进冈比亚藻生长、光合作用及分泌雪卡毒素的微生物、方法及试剂盒。微生物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sp.),于2016年9月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 蔡中华 周进 王博 兰霞 劳永民 晋慧 姚蜜蜜文献传递 根瘤菌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根瘤菌及其用途,其中该根瘤菌(Rhizobium sp.)于2016年3月1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205。本发明的根瘤菌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生物被... 周进 蔡中华 常虹 劳永民 晋慧 陈璐 余时琛 陈淑文基于矩阵模型进行抗荧光干扰的蓝藻原位检测方法 被引量:1 2017年 藻蓝蛋白与叶绿素a作为特征色素常用于表征蓝藻的生物量.藻蓝蛋白与叶绿素a通常用荧光光谱或原位荧光强度检测,但是在实际水体中藻蓝蛋白与叶绿素a的荧光效应相互干扰会影响测量精度,极大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本文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利用二阶矩阵模型设计了一套在荧光检测过程中"激发光-发射光"优化抗干扰的波长选择方法,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两种色素浓度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多元校正线性模型,实验验证了所筛选蓝藻荧光分析法中特定激发光和发射光波长的有效性.本研究实现了两种色素检测过程中的成功解耦,可在藻蓝蛋白的原位检测中排除水体中藻蓝蛋白与叶绿素a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藻蓝蛋白和叶绿素a的原位检测精度,为开发便携式蓝藻检测传感器时的波长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类成龙 姜玥璐 周进 劳永民 何永红 蔡中华关键词:藻蓝蛋白 叶绿素A 荧光检测 解耦 戈登氏菌及其用途 本发明提出一种戈登氏菌(Gordoniaterrae),于2016年9月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075。该菌株是发明人首次从雨生红球藻的共生微生物中分离获得的,该菌株具有产类胡... 蔡中华 劳永民 周进 张怀瑾 晋慧文献传递 戈登氏菌及其用途 本发明提出一种戈登氏菌(Gordoniaterrae),于2016年9月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075。该菌株是发明人首次从雨生红球藻的共生微生物中分离获得的,该菌株具有产类胡... 蔡中华 劳永民 周进 张怀瑾 晋慧文献传递 纳米二氧化钛(nTiO_2)与双酚A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3 2015年 纳米二氧化钛(n Ti O2)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潜在的环境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深入探讨n Ti O2与环境中现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按照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研究了n Ti O2与双酚A(BPA,一种常见的环境类雌激素)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n Ti O2与BPA对S.obliquus生长的72 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28.7 mg·L-1与1.81 mg·L-1。而n Ti O2与BPA共存时,在不同毒性比(4:1,3:1,2:1,1:1,1:2和1:3)下,其联合毒性作用(以BPA计)的72 h EC50值分别为2.198,1.58,1.153,0.428,0.306和0.189 mg·L-1。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随着两者毒性比的变化,由拮抗作用转变为相加作用,继而转变为协同作用。这表明,n Ti O2进入环境后与现有污染物的毒性比(浓度比)可能是其联合毒性作用模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赵丽红 朱小山 王一翔 晋慧 王江新 王超 劳永民 姜玥璐 陶益 周进 蔡中华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 双酚A 斜生栅藻 联合毒性 促进冈比亚藻生长、光合作用及分泌雪卡毒素的微生物、方法及试剂盒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促进冈比亚藻生长、光合作用及分泌雪卡毒素的微生物、方法及试剂盒。微生物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sp.),于2016年9月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 蔡中华 周进 王博 兰霞 劳永民 晋慧 姚蜜蜜文献传递 根瘤菌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根瘤菌及其用途,其中该根瘤菌(Rhizobium sp.)于2016年3月1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205。本发明的根瘤菌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生物被... 周进 蔡中华 常虹 劳永民 晋慧 陈璐 余时琛 陈淑文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