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旋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尿道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切除
  • 2篇前列腺切除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1篇蛋白酶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内
  • 1篇凋亡
  • 1篇凋亡因子
  • 1篇再上皮化
  • 1篇增多症
  • 1篇三维可视化
  • 1篇三维可视化技...
  • 1篇上皮
  • 1篇上皮化
  • 1篇上皮屏障
  • 1篇肾上腺

机构

  • 5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遵义医学院

作者

  • 5篇刘旋
  • 2篇孙兆林
  • 2篇田野
  • 1篇安邦权
  • 1篇张悦
  • 1篇王晓东
  • 1篇李应龙
  • 1篇顾福嘉
  • 1篇杨秀书
  • 1篇王振兴
  • 1篇王元林
  • 1篇罗蕾
  • 1篇赵俊华
  • 1篇杨晓飞
  • 1篇董蓉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肾上腺静脉采血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肾上腺静脉采血(AV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行AVS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肾上腺薄层增强CT检查并行双侧AVS。其中46例在双侧AVS前由专业工程师将肾上腺薄层增强CT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30例未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在位率、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76例患者中,男、女各38例,平均年龄45(25~57)岁。与非三维可视化组相比,三维可视化组右肾上腺静脉插管成功率(78%比43%)和AVS成功率(83%比53%)均较高,术中造影剂用量[M(Q_(1),Q_(3))为28(16,51)比78(59,89)ml]较低,采血所用时间[M(Q_(1),Q_(3))为44(22,61)比70(66,88)min]较短(均P<0.05)。与非三维可视化组相比,三维可视化组左侧肾上腺静脉插管导管在位率由97%提高至98%,AVS成功率由97%升至98%,采血时间及造影剂用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中,仅非三维可视化组有1例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其余无明显并发症。结论AVS前将肾上腺薄层增强CT的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可提高右侧AVS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并缩短AVS的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储铸钢刘旋徐彬杨兵刘刚雷琳张悦李应龙顾福嘉罗光恒
关键词: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静脉采血三维可视化技术
一种用于辅助膀胱与尿道吻合的引导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辅助膀胱与尿道吻合的引导装置,包括闭孔器和外鞘,所述外鞘的前端具有缺口;所述闭孔器包括连接杆体、固设于连接杆体前端的闭孔部以及固设于连接杆体后端端面的操控部,所述连接杆体和闭孔部插设于外鞘内,所述闭...
罗光恒储铸钢徐彬田野王元林董蓉刘旋王晓东唐澜南赵俊华
文献传递
尿液环境中肠上皮细胞及其凋亡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Bax和Bcl-2表达的变化被引量:4
2021年
背景:回肠代输尿管重建尿路,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回肠代输尿管后的适应性改变与什么有关目前尚未见有关报道。此次研究希望通过观察尿液对肠上皮细胞内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背后可能的机制,为回肠代输尿管后的病理学特点提供实验依据。目的:观察尿液环境对肠上皮细胞内凋亡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ax、Bcl-2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尿液环境是否促进了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及其机制。方法:选取人工尿液分别与培养基按0,1∶1,1∶2,1∶4,1∶8,1∶16,1∶32,1∶64,1∶128进行稀释,处理人正常肠上皮细胞,分别处理24,48,72 h,用CCK-8法检测,观察尿液对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肠上皮细胞中Caspase-3、Bax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肠上皮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3、Bax在尿液浓度最高的组中呈高表达,随着尿液浓度梯度的不断降低,表达水平逐渐降低;②肠上皮细胞内抗凋亡因子Bcl-2在尿液浓度高的组中(1∶8和1∶16组)呈低表达,随着尿液浓度梯度的不断降低,表达水平逐渐升高;③提示尿液浓度越高,促凋亡因子Caspase-3、Bax在肠上皮细胞内呈高表达,而抑制凋亡因子Bcl-2呈低表达,表明尿液对肠道上皮细胞具有凋亡促进作用。
徐彬杨秀书刘旋王振兴
关键词:尿液肠上皮细胞凋亡BAX
P63阳性基底细胞在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再上皮化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P63阳性基底细胞在前列腺部尿道上皮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5只老年家犬行前列腺增生切除术,术后第3、7、14天取材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前列腺部尿道上皮修复过程和P6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3 d手术创面偶见P63阳性细胞;术后7 d可见片状P63阳性细胞,且这些细胞与残余前列腺组织相连续;术后14 d可见新生尿道上皮基底层细胞阳性表达P63。结论:残余前列腺组织是BPH术后尿道再上皮化的重要组织,而位于基底层的P63阳性细胞可能是这一修复过程的源细胞之一。
刘旋孙兆林
关键词:前列腺切除术P63尿路上皮再上皮化
尿路上皮屏障相关蛋白在前列腺导管内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索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屏障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选取10只SD大鼠,予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膀胱、前列腺部尿道及前列腺组织行病理连续切片,完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织尿斑蛋白Ⅲ(UPⅢ)、闭锁小带蛋白-1(ZO-1)及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另取20只SD大鼠同法取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侧叶组织,随机均分两组,分别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荧光酶联聚合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织中UPⅢ、ZO-1和Occludin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膀胱和尿道内见极性排列尿路上皮细胞;前列腺导管尿道开口处见未呈极性排列的尿路上皮细胞,随着前列腺导管向腺泡腔底部延伸,前列腺导管开口处的尿路上皮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最终转化为单层极性排列的腺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UPⅢ、ZO-1和Occludin在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导管开口处均呈阳性表达,其中UPⅢ在前列腺导管开口处的阳性表达随着导管向腺泡腔底部延伸而逐渐转为阴性,而ZO-1和Occludin在前列腺导管中均呈阳性。Western blot结果示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侧叶3个部位UPⅢ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 273.20±95.91、1 656.40±81.30和28.00±8.86;ZO-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 811.20±87.10、845.20±110.14和30.00±16.17,Occludi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 911.20±71.56、916.80±104.22和32.80±6.72。RT-PCR检测结果示3种相关蛋白均在膀胱内表达,其中UPⅢ和Occludin也在前列腺中表达,腹侧叶表达高于侧叶,ZO-1在前列腺中表达极低。结论: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存在一定量的尿路上皮屏障,这将为研究前列腺切除术后创面屏障的修复机制奠定基础。
安凌悦张珩罗光恒田野杨晓飞罗蕾安邦权孙兆林刘旋
关键词:前列腺切除术闭锁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