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卫

作品数:10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STM
  • 2篇单晶
  • 2篇铀原子
  • 2篇原子
  • 2篇扫描隧道显微...
  • 2篇近藤效应
  • 2篇角分辨光电子...
  • 2篇USB
  • 2篇
  • 2篇ARPES
  • 1篇单原子
  • 1篇电子结构
  • 1篇电子特性
  • 1篇巡游
  • 1篇氧含量
  • 1篇氧含量控制
  • 1篇氧化铈
  • 1篇散射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烯

机构

  • 10篇表面物理与化...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冯卫
  • 5篇赖新春
  • 5篇陈秋云
  • 4篇谭世勇
  • 3篇罗丽珠
  • 3篇张云
  • 2篇谢东华
  • 2篇刘琴
  • 2篇袁秉凯
  • 1篇张毅
  • 1篇包信和
  • 1篇杨帆
  • 1篇张文
  • 1篇刘毅
  • 1篇方运

传媒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物理学会...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5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Si(111)体系表面和界面的研究
利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干净有序的Si(111)-7×7 表面沉积了3ML 的金属铀薄膜,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低能电子衍射(LEED),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ARPES...
陈秋云冯卫朱燮刚赖新春
关键词:STMARPESDFT
Au(Ⅲ)表面上铀单原子及其团簇近藤效应的探索
表面吸附磁性原子近藤效应的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是活跃在凝聚态物理和表面物理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是目前的研究工作大多局限在磁性原子为3d 过渡元素原子,而对表面吸附磁性原子为具有f 局域磁矩尤其是5f 局域磁矩原子的研究很...
冯卫袁秉凯朱燮刚陈秋云张云谭世勇赖新春
关键词:STM铀原子团簇近藤效应
铀掺杂拓扑绝缘体Bi2Se3电子结构研究
在本工作中,我们利用具有5f电子的铀元素对拓扑绝缘体Bi2Se3单晶进行掺杂,并对其表面形貌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铀掺杂为电子型掺杂,所生成的缺陷位于表面原子层之下,表面态在铀缺陷处的准粒子散射(QPI)强...
朱燮刚冯卫张云陈秋云袁秉凯刘琴谢东华谭世勇段誉张文赖新春
关键词:拓扑绝缘体
铀原子在表面的吸附特性以及近藤效应研究
将样品保持在约8K的温度时,利用电子束蒸发源将铀原子蒸发至样品表面,获得了少量铀原子吸附的样品。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LT-STM)对样品进行原位分析,我们获得了铀原子在贵金属Cu(111),Cu(100),Ag(11...
冯卫朱燮刚袁秉凯胡振芃赖新春
关键词:铀原子近藤效应扫描隧道显微镜
石墨烯/6H-SiC(0001)表面高质量USb_(2)薄膜的制备和表征
2022年
重费米子体系可以通过维度等调控手段来展现出丰富而有吸引力的量子基态。首次通过分子束外延技术在石墨烯/6H-SiC(0001)衬底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的USb_(2)薄膜。结合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电输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量,证明了所制备的USb_(2)薄膜是高质量的单晶薄膜。此外,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对USb_(2)薄膜的表面形貌、原子结构和能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生长的USb_(2)薄膜的表面原子结构、电输运性质和能带结构与块体USb_(2)单晶相似。最后,高质量USb_(2)薄膜的成功制备和表征为未来通过生长理想厚度的超薄膜在低维铀基重费米子系统中探索奇妙性能提供了宝贵的实验经验。
王西洋郝群庆张云潘启发陈秋云冯卫王永欢朱燮刚罗丽珠赖新春刘琴谭世勇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电子结构
USb_2单晶的生长、磁性和输运性质研究
2016年
采用Sb自助熔剂法成功生长高质量的USb_2单晶,并研究了磁化率、电阻、磁阻和比热容等性质。研究表明,中等关联强度的USb_2中的5f电子具有巡游和局域双重特征。USb_2中的5f电子在260 K附近开始发生相干,203 K由顺磁态转变为反铁磁态,进行费米面的重构。在113 K以下局域的5f电子与传导电子发生第一次杂化使费米面附近电子结构发生变化。在54 K以下通过第二次杂化使得费米面附近形成了杂化能隙。在更低温度下晶体场效应对物理性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谢东华赖新春谭世勇张文刘毅冯卫张云刘琴朱燮刚袁秉凯方运
关键词:助熔剂法磁化率输运性质
铈镧合金f电子局域性和巡游性研究
由于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镧系金属常常被作为锕系材料模拟材料。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铈镧合金被认为是钚镓合金表面物理化学特性研究的替代材料而备受关注。由于局域巡游的双重特性,铈镧合金体现出复杂而又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
朱燮刚冯卫张云陈秋云袁秉凯刘琴谢东华谭世勇段誉张文赖新春
关键词:角分辨光电子能谱
金属铀单晶薄膜的制备及电子特性的研究
在干净有序的W(110)基底上沉积金属U 薄膜,在沉积过程中,薄膜为层状生长方式.通过在超高真空条件下(优于5×10-10 mbar)对薄膜进行退火的方法,获得了具有较高择优取向的金属U 单晶薄膜,LEED 出现非常明锐...
陈秋云冯卫谭世勇朱燮刚谢东华罗丽珠
氧含量控制与氧化铈的不同种类
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MBE),在W(110)单晶衬底成功外延生长了密堆的Ce单晶薄膜;然后在超高真空中控制Ce单晶薄膜的氧气暴露剂量,并控制退火温度,使表面生成不同结构的有序氧化物薄膜,并分析它们的价带变化。在整个氧化退...
冯卫陈秋云朱燮刚罗丽珠赖新春
关键词:MBESTMARPES
文献传递
CeO_2(111)和CeO_2(100)的界面调控合成及在Pt(111)上的结构转变(英文)
2019年
氧化铈基催化材料在催化反应中存在显著的晶面效应,为了在分子尺度上理解其催化化学,需要可控合成具有明确表面结构的氧化铈.因此,我们研究了Pt(111)上氧化铈纳米结构和薄膜的生长.人们通常使用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来解释Pt/CeO_x催化剂上的催化过程,然而对于Pt与CeO_x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仍旧缺乏原子尺度上的了解.我们的结果表明, Pt与氧化铈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氧化铈的表界面结构,这可能会进而影响Pt/CeO_x催化剂的性质.在Pt(111)上生长的氧化铈薄膜通常暴露CeO_2(111)表面.我们发现Pt(111)表面厚度在三层以内的氧化铈薄膜,其结构是高度动态且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而变化的,这种动态结构变化可归因于Pt和氧化铈间的界面电子作用.当氧化铈薄膜的厚度增大到三层以上,其负载的氧化铈团簇开始表现出迥异于三层以下氧化铈纳米岛的优异的热稳定性,表明Pt与CeO_x之间的界面电子作用主要影响厚度在三层以内的氧化铈纳米结构.采用常规的反应沉积方法难以获得完全覆盖Pt(111)衬底的规整氧化铈薄膜,而我们通过采取一种两步的动力学限制生长方法,制备出了完全覆盖Pt(111)衬底的氧化铈薄膜.对于Pt(111)上厚度约为3-4层的氧化铈薄膜,在超高真空中于1000 K退火会导致氧化铈薄膜表面形成CeO_2(100)结构.这是因为高温还原促进了c-Ce_2O_3(100)缓冲层的形成,该缓冲层被Pt的界面电子转移以及相匹配的超晶格所稳定,并进一步成为顶层CeO_2(100)结构生长的模板.进一步在900 K的氧气中处理则可将薄膜CeO_2(100)表面完全转变为CeO_2(111)表面.因此, Pt(111)上氧化铈纳米岛和薄膜所展现的结构动态变化是由Pt-CeO_x界面作用与氧化铈层间作用相互竞争所决定.本研究提供了对氧化铈负载Pt催化剂的原子级理解,虽然Pt/CeO_2催化剂活性增强的原因常被简单归结于界面强相互�
张毅冯卫冯卫杨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