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颖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长6储层
  • 3篇储层
  • 2篇低渗
  • 2篇低渗透
  • 2篇低渗透储层
  • 2篇盆地
  • 2篇微观孔隙
  • 2篇微观孔隙结构
  • 2篇流体
  • 2篇可动流体
  • 2篇孔隙
  • 2篇孔隙结构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赋存
  • 2篇赋存特征
  • 1篇岩相
  • 1篇油田
  • 1篇物性
  • 1篇物性特征
  • 1篇成岩相

机构

  • 3篇西北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作者

  • 3篇孙卫
  • 3篇张茜
  • 3篇任颖
  • 1篇任大忠
  • 1篇明红霞
  • 1篇刘登科
  • 1篇吴彦君
  • 1篇霍磊
  • 1篇陈斌
  • 1篇马晓玲
  • 1篇曹雷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国外测井技术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低渗透储层不同成岩相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为例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姬塬地区长6段不同成岩相储层开展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三类有效成岩相储层,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长石溶蚀相及高岭石胶结相,微观孔喉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喉道上;(2)从T2谱分析可知,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孔喉半径均匀,连通性好,可动流体饱和度最高,长石溶蚀相次之,可动流体饱和度中等,高岭石胶结相孔隙类型单一且小,可动流体饱和度最低;(3)孔喉半径、主流喉道半径、孔喉半径比及有效孔喉体积是引起不同成岩相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差异的主控因素,渗透率的大小是影响其饱和度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岭石和伊利石含量的增多对其可动流体赋存具有破坏作用。
任颖孙卫明红霞张茜霍磊曹雷陈斌
关键词:长6储层成岩相可动流体微观孔隙结构
低渗透储层不同流动单元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生产动态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为例被引量:16
2016年
利用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铸体薄片、物性等分析测试手段及试油资料,对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同时分析不同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进而研究其生产动态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四类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明显,是造成其可动流体饱和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喉道半径分布形态及主流喉道半径大小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油气田开发阶段中,应该根据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特征,实施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
任颖孙卫张茜任大忠吴彦君刘登科魏晓娥马晓玲
关键词: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储层物性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为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段储层物性特征,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粘土矿物及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姬塬油田长6储层进行物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6段储层孔隙度分布在6.0%~15.0%之间、渗透率分布在0.1×10^(-3)μm^2~3.0×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同时,储层物性较好的砂体呈条带状分布,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沿砂体延伸方向的物性变化小,垂直砂体延伸方向的物性变化大,即向砂体两侧方向物性明显变差。
任颖孙卫张茜魏晓娥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物性特征长6储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