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官莉

作品数:1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体外循环
  • 8篇外循环
  • 4篇动脉
  • 4篇主动脉
  • 4篇灌注
  • 3篇心肺
  • 3篇氧合
  • 3篇术后
  • 3篇体外膜肺氧合
  • 3篇主动脉夹层
  • 3篇转流
  • 3篇外膜
  • 3篇膜肺
  • 3篇夹层
  • 3篇肺氧合
  • 3篇瓣膜
  • 2篇心肺转流
  • 2篇右心
  • 2篇置换术
  • 2篇肾替代治疗

机构

  • 1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官莉
  • 11篇郑少忆
  • 4篇刘亚湘
  • 2篇林少燕
  • 2篇杜松林
  • 1篇李梅
  • 1篇高琼
  • 1篇罗茜
  • 1篇华莹
  • 1篇范素文

传媒

  • 4篇中国体外循环...
  • 2篇中国现代手术...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体外循环心肺机专用麻醉气体挥发罐底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外循环心肺机专用麻醉气体挥发罐底座,包括:基座,其内部设有挥发罐气槽,基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均与挥发罐气槽相连通的供体外循环气体流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且基座的顶壁上螺接有两个用于与体外循环心肺机专用麻醉...
孟维朋林天晓陈星官莉彭勤宝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术中氧输送与术后病死率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TAAD)体外循环(CPB)术中使用目标导向灌注策略保持氧输送(DO2)≥280 ml·min^(-1)·m^(-2)与患者90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78例行孙氏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8例(88.8%),平均年龄(50.9±12.6)岁,根据CPB中平均DO2是否低于(280 ml·min^(-1)·m^(-2))分为低氧供组(n=23)和常规组(n=15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90天全因死亡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使用、脑部并发症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全组患者共23例(12.9%)发生术后90 d内死亡,与低氧供组相比,常规组在CPB中血流量[(2.7±0.2)L·min^(-1)·m^(-2)比(2.3±0.2)L·min^(-1)·m^(-2)]、红细胞压积(25.5%比23.8%)、DO2[(328.1±28.4)ml·min^(-1)·m^(-2)比(257.5±18.4)ml·min^(-1)·m^(-2)]、氧供氧耗比值(3.9比3.5)等更高(均P<0.05),术后CRRT使用率(7.7%比30.4%)、术后90 d内病死率(10.3%比30.4%)更低(均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1~38)个月,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Z=9.201,Log rank P=0.002),单因素Cox回归发现,常规组可将90 d内病死风险降低72.1%(HR=0.279,95%CI 0.114~0.68,P=0.005)。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中通过提升流量、红细胞比容等措施维持氧输送DO2≥280 ml·min^(-1)·m^(-2)与术后90 d病死率降低相关。
林天晓陈星孟维朋官莉郑少忆彭勤宝
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氧输送病死率连续肾替代治疗
心肺转流期间突发电力中断的体外循环应急处理1例:病例报告
2021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体质量46 kg,身高147 cm,体表面积1.37 m^(2),择期手术下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体外循环使用Stockert V型心肺机(下称S5)连续血气监测系统(Maquet-BMU40),笔记本电脑(IBM-X220)作为电子记录模块[4],上述设备主电源线连接至抗电涌保护插板(公牛,GN-H3053)持续供电,应用Fusion氧合器(MedtronicBB841)等耗材.
彭勤宝孟维朋官莉刘亚湘杜松林郑少忆
关键词:体外循环停电
静脉-动脉改良超滤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改良超滤(VA-MUF)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81例,其中在体外循环(CPB)中应用VA-MUF(MUF组)32例,采用常规超滤(CUF组)4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在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结束(T2)、返ICU即刻(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和术后24 h(T6)等不同时点的红细胞比积(HCT)和血清乳酸值(Lac)等血气指标,对比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中的尿量、出入量和红细胞用量及术后早期各项恢复指标。结果与CUF组相比,MUF组在CPB中超滤量更多[(8268.8±2132)ml比(7185.7±2105.4)ml,P=0.027],转中负平衡更明显[(-3509.3±1872)ml比(-2598.4±1708.8)ml,P=0.027],术后24 h引流量更少[(547.4±124.3)ml比(715.1±96)ml,P<0.01],监护室停留时间更短[(5.7±1)d比(6.4±1.1)d,P=0.003],在时点T3、T4、T5的HCT更高(均P<0.01)。其余各临床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VA-MUF技术相对安全、可行,不增加体外循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术后出血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彭勤宝林天晓陈星孟维朋官莉郑少忆
关键词:改良超滤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
双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大出血体外膜肺氧合救治1例被引量:1
2020年
左心室破裂(left ventricular rupture,LVR)是瓣膜置换术后罕见的致命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2%,致死率达75%[1],根据破裂部位分为早发型[Ⅰ型(房室沟)]、延迟型[Ⅱ型(左心室后壁二尖瓣乳头肌根部)]及晚发型[Ⅲ型(房室沟及乳头肌之间)],致死原因多为失血性休克[2]。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可以有效维护危重症患者的心肺功能而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领域[3]。有相关报道对LVR患者在手术室成功救治[4-5],现报道1例在ICU成功救治的经验。
彭勤宝孟维朋官莉陆军郑少忆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左心室破裂体外膜肺氧合大出血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1例二次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救治体会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总结1例围术期先后2次使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成功救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体外循环(CPB)及ECMO管理经验。方法由于夹层累及右冠状动脉(RCA),首次手术对患者实施"改良Bentall+孙氏手术+右大隐静脉(SVG)-RCA搭桥术",术中发生右心衰竭使用VA-ECMO辅助后回监护室,60 h后因急性二尖瓣腱索断裂由ECMO转CPB行二尖瓣置换(MVR),脱离CPB即刻转ECMO继续辅助下返监护室。结果 2次手术均顺利,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333 min/188 min(孙氏手术)和201 min/72 min(MVR),2次ECMO辅助时间分别为60 h和65 h,ECMO与CPB的相互转换、院内转运等均顺利,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脑出血,手术28 d后方恢复清醒,33 d后脱离呼吸机,40 d后转普通病房,64 d后完全康复、步行出院。术后1年随访,患者生活可自理。结论实施以氧输送为目标导向的体外循环管理,采用ECMO联用改良超滤技术,熟悉ECMO与CPB的转换操作等措施有助于此类重症患者的救治。
彭勤宝孟维朋官莉刘亚湘郑少忆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夹层右心衰竭
灌注师相关接近失误事件危险因素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造成灌注师相关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接近失误事件(near-miss event,NM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3月—2021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发生NME,将患者分为NME组和非NM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NM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02例患者,其中男424例、女278例,中位年龄56.0岁。NME组125例,非NME组577例。围CPB期NME发生率为17.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体表面积、CPB时间、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急诊手术、手术类型、夜间开机、改良超滤使用、多设备操控、手术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变量经套索回归降维处理,经10折交叉验证最小均方误差的λ=0.014,对应模型的变量选择为:多设备操控、夜间开机、转流中最低红细胞压积、改良超滤使用、CPB时间,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夜间开机[OR=9.658,95%CI(4.735,19.701),P<0.01]、CPB时间[OR=1.003,95%CI(1.001,1.006),P=0.014]是发生NM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夜间开机和CPB时间是围CPB期发生NME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加以识别及预警。
林天晓陈星孟维朋官莉彭勤宝
关键词:体外循环
综合护理干预胸腔热灌注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胸腔热灌注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00例癌性胸水及癌症胸膜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热灌注治疗,入院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胸腔热灌注的特点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控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引流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张性肺水肿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0%,对照组患者出现复张性肺水肿16例,发生率为32.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复张性肺水肿患者胸腔置管引流平均时间为(69.4±4.9)h,对照组中复张性肺水肿患者胸腔置管引流平均时间为(93.1±7.6)h,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可降低胸腔热灌注治疗患者治疗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的概率,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林少燕罗茜范素文华莹官莉高琼李梅
关键词:癌性胸水胸腔热灌注综合护理干预并发症
中低温停循环取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脱落移位瓣膜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回顾并总结中低温停循环取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术中脱落瓣膜1例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采用股动脉插管,心肺转流开始后快速降温至鼻咽温25℃,负压辅助快速超滤,用Delnido冷停搏液灌注升主动脉使膨胀支架部分回缩,停循环下切开升主动脉取出移位瓣膜同时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停搏液保护心肌,阻断主动脉后恢复循环并重新灌注HTK液后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结果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12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1 min,停循环时间5 min,术后9 h清醒,呼吸机时间25 h,ICU停留时间5 d,术后14 d康复出院。结论 TAVI术中瓣膜脱落且瓣膜支架存留于升主动脉导致无法阻断者可行短暂低温停循环取出,采用灵活的超滤、心肌保护等体外循环技术,做好各种应对方案有利于手术安全实施。
彭勤宝孟维朋官莉刘亚湘郑少忆
关键词:体外循环停循环主动脉瓣置换
目标导向灌注管理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手术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期间目标导向灌注策略(GDP)的实施对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88例IE患者,依据CPB管理策略的不同分为GDP组(A组,n=46)和依据CPB常规及灌注师经验管理的传统组(B组,n=42),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可比(各项P>0.05),CPB期间灌注流量(PF)A组高于B组(P<0.01),氧供氧耗比值(DO_(2)/VO_(2)值)A组高于B组(P<0.01),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鼻咽温、膀胱温、关胸时间、术中及术后早期各个时点血清乳酸值及红细胞压积、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清醒时间、呼吸机时间、血管活性药评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器官栓塞、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肾损伤、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率及使用量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CU停留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1),术后早期共计5例(5.7%)患者死亡,其中A组3例,B组2例,两组间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GDP指导下的CPB管理策略使接受瓣膜手术IE患者获得更高的PF及DO_(2)/VO_(2)值,缩短术后ICU停留时间,而高流量应用不增加围术期红细胞使用及器官栓塞事件发生。
彭勤宝孟维朋官莉陆军郑少忆
关键词:心肺转流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置换术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