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韧带
  • 1篇碳羟磷灰石
  • 1篇磷灰石
  • 1篇磷酸钙
  • 1篇矿物
  • 1篇矿物学
  • 1篇黄韧带
  • 1篇焦磷酸钙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篇丁竑瑞
  • 1篇王长秋
  • 1篇鲁安怀
  • 1篇李艳
  • 1篇李源
  • 1篇姜亮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技...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人体颈椎黄韧带中二羟焦磷酸钙和碳羟磷灰石的矿物学成因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从晶体形貌、矿物物相和化学成分等角度表征颈椎黄韧带钙化,并结合病理学探讨其病因、形成机制和钙化进程.研究对2例颈椎黄韧带钙化样品进行了显微红外、拉曼、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钙化物有柱状、粒状、絮状和球状4种形态;柱状和粒状钙化呈单晶体,晶形较好、边界明显,为三斜晶系二羟焦磷酸钙;絮状和球状钙化呈纳米多晶集合体,主要由B型取代的碳羟磷灰石组成.显微红外和拉曼测试显示在钙化集合体中,二羟焦磷酸钙和碳羟磷灰石2种物相分布不均匀,由中央到外围呈现碳羟磷灰石不断减少,二羟焦磷酸钙不断增多的含量变化趋势.通过对钙化物晶体、集合体形貌、物相及不同物相分布关系的分析,本文认为,颈椎黄韧带的钙化初期,首先形成柱状和粒状二羟焦磷酸钙晶体;钙化后期,钙化集合体发生二羟焦磷酸钙的分解和碳羟磷灰石晶体的沉积,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来源;碳羟磷灰石沉积过程中,先由纳米级钙化物形成絮状钙化,后形成球状钙化.
刘偌麟姜亮李艳王长秋丁竑瑞李源鲁安怀
关键词:碳羟磷灰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