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红

作品数:9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贫困
  • 4篇脱贫
  • 2篇调查数据
  • 2篇易地扶贫
  • 2篇易地扶贫搬迁
  • 2篇农村
  • 2篇农户
  • 2篇脱贫攻坚
  • 2篇相对贫困
  • 2篇就业
  • 2篇减贫
  • 2篇攻坚
  • 2篇非农
  • 2篇非农就业
  • 2篇扶贫
  • 2篇扶贫搬迁
  • 1篇当下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人口
  • 1篇三农

机构

  • 9篇西南大学

作者

  • 9篇杨志红
  • 8篇王志章
  • 1篇吴中全
  • 1篇王静

传媒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经贸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西部论坛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20年后民族地区持续性减贫路在何方?——基于湖北省恩施州精准脱贫的现状分析被引量:24
2019年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时间节点。从时间维度来看,尽管我国将提前十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既定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贫困的终结,相反我国将迎来一场持续的减贫任务。后小康社会的贫困将表现出不同的贫困视野和发展逻辑,减贫工作需要具有新思维、注入新内涵、探索新模式、设计新路径。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结合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领域的现实问题,探讨2020年后减贫路径的走向及预期问题,以期为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制定新时代转型背景下的减贫战略,夯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王志章杨志红
关键词:贫困民族地区
贫而不困:当下中国农村不存在贫困陷阱被引量:10
2021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反贫困视域尚有产业基础不牢、内生动力不足、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政策边际效益倾向递减等问题,加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下相对贫困问题凸显,中国后发地区客观存在落入贫困陷阱的风险,但并未出现贫困陷阱。制度视角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历史视角得益于以往多阶段的贫困治理经验;个体视角上是小农本身具有韧性,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化了此韧性。更深层次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文化观、民族观的注入使得文化物化为减贫的有形逻辑,强化了摆脱贫困的精神力量。
王志章杨志红
关键词:脱贫攻坚贫困陷阱返贫相对贫困农户
劳动力非农就业抑制了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吗——基于西部地区10省85村1154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被引量:7
2021年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但随着非农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难免会造成劳动力流失的问题。本文从农户视角出发,探讨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负向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非农就业显著地降低了参与专业合作社的概率,但离土型非农就业能够减缓这种抑制作用;(2)非农就业通过提升农民家庭收入、减少政治参与两条逻辑阻碍农民参与专业合作社,社会资本的传导作用不显著。在后续乡村发展过程中须平衡好农户非农就业与农户主动性发挥的问题,如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就地就业创业、优化乡村治理机制与乡风文明建设等。
王志章杨志红
关键词:三农问题非农就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参与
农村金融支撑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究——以重庆市为例
2017年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即将40周年,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突破,但也在面临一些问题。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因此,如何引入资金、发挥农村金融的支撑作用,从全方位着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本文在利用重庆市2015年金融投入程度和农业发展的相关数据,主要是各大区县的贷款量与农业经济产值等数据,建立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论证农村金融支撑力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结合一些金融资本在农村市场上受阻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杨志红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村金融资本
2020年后民族地区持续性减贫路在何方
2019年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随着贫困语境的新变化、贫困形态的多元化,2020年后民族地区的减贫选择应更加注重模式的创新、效率的提高和战略的转变,关注新的贫困问题和特殊贫困群体,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能够真正惠及更多人。要牢牢把握现有的基础,为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网络布局;要在减贫战略中提前制定相对贫困识别体系,科学识别贫困人口;要健全救助制度,采取差别化的救助模式;要关注政策的时效性和持续性,跟进已退出贫困人口的生计持续状况.
王志章杨志红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贫困贫困人口减贫贫困群体救助模式
农地流转、非农就业与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效益被引量:7
2020年
土地是农户重要的生计资本,土地问题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的关键,关乎脱贫成效。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和"推-拉"理论,本文采用重庆酉阳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数据,从搬迁户的视角出发探讨农地流转对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农地流转能够通过为搬迁户带来土地租金收入、促进家庭生产要素优化和劳动力合力配置正向促进搬迁户脱贫,非农就业这个逻辑中发挥中介作用,村干部政策执行则在农地流转和非农就业之间起调节作用。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过程中,要激活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加大村干部主动执行政策的力度,不断带动搬迁户非农就业,夯实永续脱贫之本。
王志章杨志红
关键词:农地流转非农就业易地扶贫搬迁村干部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的实践逻辑、理论结晶与分享策略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贫困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包含着历史范畴与发展意义。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秉承“消除贫困,达到共同富裕”的崇高理想。百年来,党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进行了大胆探索,先后经历了建党初期的陕甘宁试点、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的开发式扶贫实践,以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战四个不同的反贫困阶段。期间凝聚出以毛泽东反贫困思想、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江泽民、胡锦涛扶贫开发相关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重要论述为主体的反贫困思想谱系,积累了大量以实践为基础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实践探索、理论结晶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受到高度赞誉,作为世界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不同策略为人类所分享,为全球贫困治理、构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志章杨珂凡王静杨志红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生态补偿、精英俘获与农村居民收入——基于重庆市酉阳县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微观数据被引量:18
2020年
由于理性选择逻辑的存在,生态补偿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难以避免存在精英俘获现象,资源有限性和精英利己性行为的耦合直接影响生态补偿政策推进效果。以重庆市酉阳县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取得的数据为例,实证研究生态补偿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以及生态补偿项目实施过程中精英俘获的存在性及其影响。研究发现:(1)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具有促进效应,但这种影响因农户收入程度而异,高收入者将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且随着项目实施时间推移,这种促进效应将呈现边际递减趋势;(2)精英俘获弱化了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益,降低补偿资源在主客体间的匹配效率,进而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影响低收入群体的获得感。
吴中全杨志红王志章
关键词:生态补偿农村居民收入公共政策
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之路——基于10省85村1143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被引量:44
2020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不同历史阶段下的战略任务。二者在历史渊源、出场逻辑、科学内涵、推进思路上存在差异,但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作的制度安排,在战略愿景、服务诉求、参与主体、实践路径上具有同一性,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一方面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基础、物质基础、舆论基础和模式借鉴,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范返贫风险和解决2020年后的贫困问题提供长效保障。当前中国正处于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与乡村振兴稳步实施的政策交汇期,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推进之路具有战略紧迫性和历史必然性。研究表明,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已实现初步互动,但实现两大战略的良性互动仍需进一步优化联动机制、筑牢产业发展根基、提高乡村治理与生态文明水平、引领文化风尚、推动共同富裕,使西部地区在新时代新一轮的大开发中展现更大作为。
王志章杨志红
关键词:脱贫攻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