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丽 作品数:9 被引量:34 H指数:3 供职机构: 佛山市中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穴位贴敷治疗在提高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析在提高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中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64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案的不同作为分组方式,即单一应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32例),而联合应用穴位贴敷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32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中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并促进生存质量的显著提升。 朱春丽 黄清华 陈旭丽关键词:穴位贴敷 肝郁脾虚型 慢性乙肝 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及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研究观察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及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佛山市中医院肝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纳入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MUIS(不可预测、不明确性、信息缺乏、复杂性)评分、生理状态(SAS、SDS)评分、SSRS(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SF-36(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精力)评分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MUT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01);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01);干预组主观支持及SSRS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后及对照组(均P<0.001)。结论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有利于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度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存在疾病不确定感和预后较差的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陈旭丽 左映 朱春丽关键词:肝硬化 失代偿期 预后 疾病不确定感 中医慢病护理管理对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情绪及改善其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中医慢病护理管理在缓解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抑郁情绪及改善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8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实验组29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中医慢病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中医临床证候量表评分、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复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生理职能(Role Limitation because of Physicai Problem,RP)、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智能(Role Limitation because by Emotional Problem,RE)、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MH)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生活质量总分(545.43±53.8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88.87±53.62)分(t=4.074,P<0.05)。结论:中医慢病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抑郁情绪,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旭丽关键词:乙型肝炎 抑郁 穴位贴敷联合心理干预对肝郁脾虚型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9年 目的:观察分析穴位贴敷联合心理干预对肝郁脾虚型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慢乙肝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心理干预组、穴位贴敷组以及联合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心理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措施,穴位贴敷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联合组联合应用心理干预与穴位贴敷。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价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穴位贴敷组78.00%(P<0.05)以及心理干预组的74.00%(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肝郁脾虚型慢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 陈旭丽 黄清华 崔海珺 左映关键词:穴位贴敷 心理干预 肝郁脾虚型 乙肝 三子养亲汤加味结肠水疗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三子养亲汤加味结肠水疗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湿内阻型NAFLD患者10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口服水飞蓟宾胶囊与甘草酸二胺胶囊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三子养亲汤加味结肠水疗,对照组则加用生理盐水结肠水疗,疗程均为7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评分、肝脏酶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γ-谷氨酸转肽酶(GGT)],血脂指标[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Fibro Scan测量值[肝脏硬度值(LSM),受控衰减参数(CAP)],尿酸及体质量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肝脏酶学指标,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Fibro Scan CAP,尿酸,体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后两组在肝脏酶学指标,TCH,IL-6,LSM较对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UA,TNF-α,Fibro Scan C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子养亲汤加味结肠水疗,不仅能明显改善痰湿内阻型NAFLD的临床症状,而且还可显著降低TG,UA,TNF-α,Fibro Scan CAP及体质量,可在短期取得内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蒋开平 黄凯舟 李建鸿 邱腾宇 莫小艾 胡洪涛 郭文强 任健 张磊 黄清华 左映 崔海珺 陈旭丽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隔姜透灸至阳穴治疗急性胃肠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隔姜透灸至阳穴治疗急性胃肠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急性胃肠炎(脾胃虚寒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隔姜透灸八髎穴治疗,对照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疗程结束后,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WBC、ESR、hs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结论隔姜透灸至阳穴能有效治疗急性胃肠炎(脾胃虚寒证)。 刘俊卿 黄丽容 陈旭丽 谢春艳关键词:急性胃肠炎 艾灸 隔姜灸 脾胃虚寒证 渭良伤科油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渭良伤科油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皮肤瘙痒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住院期间伴有皮肤瘙痒症的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鱼肝油软膏涂患处,观察组予渭良伤科油外涂,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的疗效及皮肤瘙痒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瘙痒面积、睡眠状态、皮肤干燥及继发皮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皮肤瘙痒、皮损面积及临床症状总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渭良伤科油可有效治疗重型肝炎皮肤瘙痒症,值得临床推广。 黄清华 蒋开平 崔海珺 陈旭丽 邱腾宇关键词:重型肝炎 皮肤瘙痒症 不同频率使用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结肠水疗的效果 2020年 目的:不同频率使用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结肠水疗的效果。方法:2018年4~12月对佛山市中医院12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进行研究,均给予中药(紫苏子、净山楂、芥子)进行结肠水疗。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每日组、隔日组、每周组,各41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肝功能评分、彩超结果、相关生化指标含量和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每周组患者肝功能Child评分及肝脏瞬时弹性测定结果(CAPTM)值显著高于每日组、隔日组,隔日组肝功能Child评分及CAPTM值显著高于每日组,每周组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谷草转氨酶(AST)显著高于每日组、隔日组,每周组谷丙转氨酶(ALT)显著高于每日组;隔日组γ-GT、AST、ALT显著高于每日组,每周组患者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每日组、隔日组,每周组血清总胆固醇(TC)显著高于每日组,隔日组患者TG显著高于每日组;每日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隔日组、每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每日组使用中药配方对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结肠水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状态。 崔海珺 黄清华 陈旭丽 左映关键词:中药 结肠水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