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明珠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贫血
  • 4篇再生障碍性贫...
  • 4篇障碍性贫血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粒细胞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凋亡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处理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文献复习
  • 2篇免疫
  • 2篇集落
  • 2篇集落刺激因子
  • 2篇急性

机构

  • 11篇广州市第十二...

作者

  • 11篇曲佳
  • 11篇杨郁青
  • 11篇詹昱
  • 11篇冯可欣
  • 11篇谭明珠
  • 8篇巫进明
  • 4篇谭雪芳
  • 3篇陈玲珍
  • 3篇罗英
  • 3篇陈燕梅
  • 2篇杨德懋
  • 1篇刘移民
  • 1篇余卫
  • 1篇杨志前

传媒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2/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促造血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并复制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干预组取正常同源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GM-CSF等作用下培养48 h后进行尾静脉输注(模型复制第1、2、4及6天),模型组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全部小鼠分别于模型复制第7、14、21及28天断尾采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于模型复制第28天或濒死时处死小鼠,计数骨髓有核细胞(粒系、红系、淋巴细胞比例及巨核细胞数),检测外周血CD3+CD4+(T辅助细胞、Th细胞)、CD3+CD8+(T抑制细胞、Ts细胞)及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s)细胞比例,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模型组和干预组外周血WBC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在第21和28天较模型组高(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外周血PLT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在第21和28天较模型组高(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外周血Hb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在第28天较模型组高(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及巨核细胞数较对照组低,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骨髓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及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高,淋巴细胞比例较模型组低(P<0.05)。模型组Th细胞比例、T-regs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P<0.05),Ts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Th细胞比例、T-regs细胞比例较模型组高,Ts细胞比例较模型组低(P<0.05)。模型组外周血TNF-α、IFN-γ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IL-2/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有助于调节再障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下调造血负调控细胞因�
詹昱曲佳冯可欣杨郁青谭明珠谭雪芳杨德懋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集落刺激因子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31例临床观察
詹昱陈玲珍曲佳余卫谭雪芳巫进明冯可欣杨郁青谭明珠罗英
苯所致慢性髓性白血病5例临床分析
2021年
目的提高对苯所致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认识,加强预防,规范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20年5例苯所致CML患者的苯接触史、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转归情况。结果 5例患者发病年龄28~41岁,中位数35岁;苯接触时间4~10年,中位数6年;潜伏时间4~10年,中位数6年。工作中均无个人防护。起病以乏力为主,ECOG评分为0~1分,轻度脾大4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明显,血小板正常。均诊断为CML慢性期。患者Sokal评分均为低危组。均口服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m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从诊断CML到起始TKI治疗时间1~29个月,中位数11个月。口服TKI累计6~10年,中位数8年。3个月时全部患者获完全血液学反应(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sponse,CHR),其中3例获早期分子学反应(early molecular response,EMR),6个月时全部获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omplete cytogenetic response,CCyR),12个月时全部获主要分子学反应(major molecular response,MMR)。但经长期用药和随访,仅1例获得深度分子学反应,未获深度分子学反应的患者无法实现停药后无治疗缓解。结论苯所致白血病类型多样,但CML少见。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应用TKI规范治疗,长期严格随访。
詹昱杨志前曲佳冯可欣杨郁青谭明珠刘移民
关键词:慢性髓性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MLTKI
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31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随访的131例获得性原发性AA患者,中位年龄26(2~77)岁,重型AA71例,非重型AA60例.92例(70.2%)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均无效或不能耐受.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GM-CSF等作用下培养48h后进行静脉输注,每周1~2次,根据疗效及不良反应决定输注疗程.结果131例患者接受细胞输注中位60(15~160)次,中位治疗时间14(3~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4~150)个月.30例(22.9%)完全反应,74例(56.5%)部分反应,总有效率79.4%;27例(20.6%)无效.治疗有效患者从细胞治疗开始到脱离输血、网织红细胞〉20×109/L、Hb增长30g/L以上、ANC〉0.5×109/L、PLT〉20×109/L以及获完全反应的中位时间分别是5(1~21)个月、4(1~16)个月、11(3~27)个月、12(6~25)个月、9(2~35)个月、27(10~56)个月.83例(63.4%)患者在治疗前CD4+/CD8+细胞比值倒置(〈1),治疗后66例不同程度升高,其中55例均为治疗有效患者.部分患者细胞输注过程中出现短暂寒战、发热,无其他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有助于改善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纠正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临床观察未发现发热以外的其他不良反应.
詹昱陈玲珍曲佳谭雪芳冯可欣巫进明杨郁青谭明珠罗英杨德懋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个核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0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获得性重型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过治疗后病情缓解,此后出现EB病毒持续感染,AA病程36个月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风险,危险因素可能包括老年、染色体异常、端粒长度缩短、对IST疗效欠佳、长期G-CSF应用、EB病毒感染。
谭明珠詹昱巫进明曲佳冯可欣杨郁青陈燕梅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髓系白血病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地塞米松方案治疗NHL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联合奥沙利铂(L-OHP)、地塞米松(DXM)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例NH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GLD方案治疗。评价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0例老年NHL患者DCR为60.00%,ORR为50%;6例患者可以评价PFS,中位OS为9.5个月(95%CI:7.8~34.2个月),中位PFS为5个月(95%CI:0~17.7个月)。结论:GLD方案治疗NHL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巫进明詹昱曲佳冯可欣杨郁青谭明珠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地塞米松奥沙利铂吉西他滨
TRAIL和TRAIL-R2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TRAIL受体2(TRAIL-R2)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表达变化。方法:将初诊为SAA的47例患者作为初诊组,同期免疫抑制治疗的41例SAA患者作为缓解组,3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CD8^+T细胞中TRAIL和TRAIL-R2表达,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组外周血CD8^+T细胞中TRAIL、TRAILR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TRAIL和TRAIL-R2表达水平与SAA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初诊组CD8^+T细胞中TRAIL、TRAIL-R2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3组CD8^+T细胞中TRAIL、TRAIL-R2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和缓解组CD8^+T细胞中TRAIL和TRAIL-R2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A患者CD8^+T细胞中TRAIL表达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15、0.703,P=0.000、0.000)。结论:SAA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TRAIL和TRAIL-R2表达降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T细胞过度激活有关,在骨髓造血功能损伤及全血细胞减少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巫进明詹昱曲佳冯可欣杨郁青谭明珠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CD8^+T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分化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治疗过程中合并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APL(PML/RARα阳性,BCR-L型,高危组)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DS,并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7岁女性患者,起病时白细胞>10×109/L,合并肺部感染,为高危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诱导治疗,白细胞逐步下降,但在诱导分化治疗第6天开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很快进展为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1型呼吸衰竭,胸部CT提示双肺广泛渗出、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符合ARDS,诊断为DS,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减量ATRA和ATO后症状无改善,之后停用,并增加阿糖胞苷化疗,同时积极使用无创呼吸机改善通气,在积极改善凝血的基础上,行胸腔穿刺放液治疗。约7 d后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胸部CT双肺渗出显著改善,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吸收。ATO停药8 d后重新启动治疗,ATRA停药21 d后重新启动治疗,之后未再次出现DS。第7周血细胞恢复,复查骨髓细胞学提示完全缓解,PML/RARα融合基因及转录本均转阴。结论DS进展迅速,未及时处理病死率高,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后,患者病情多能达到缓解,需要引起血液科医师的高度警惕。
冯可欣詹昱曲佳杨郁青谭明珠陈燕梅林岱楠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化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脐带中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并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脐带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应用的优势。方法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近胎儿端,剔除动静脉,取其中的间质成分,双酶法消化,从而得到原代细胞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情况。结果从脐带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状细胞形态,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抗原CD105、CD44、CD13、CD29,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34、CD45,不表达内皮细胞抗原CD3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一致。结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具有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形态和抗原表型,为细胞治疗探索出的新的来源。
冯可欣詹昱曲佳巫进明陈玲珍杨郁青谭明珠陈燕梅谭雪芳罗英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
探讨hs-CRP、PCT、IL-6水平变化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简称粒缺期)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热分为发热组(n=10)和未发热组(n=5),血培养标本进行菌株分离鉴定,观察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粒缺期合并发热后1 d、抗感染治疗第7天、化疗后缓解期的血清hs-CRP、PCT、IL-6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粒缺期血清hs-CRP、PCT、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患者化疗后血清hs-CRP、PCT、IL-6水平据显著低于化疗后粒缺期;化疗后发热组患者血清hs-CRP、PCT、IL-6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发热组患者化疗后粒缺期血清hs-CRP、PCT、IL-6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发热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PCT、IL-6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后粒缺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10.00%,血培养阳性患者血清hs-CRP、PCT、IL-6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PCT、IL-6水平可以反映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患者细菌感染程度程度,有利于抗菌药物的指导使用。
巫进明詹昱曲佳冯可欣杨郁青谭明珠
关键词:白血病白介素-6中性粒细胞缺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