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桂兰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遥感分析
  • 1篇人口
  • 1篇人口资源
  • 1篇湿地
  • 1篇适宜性
  • 1篇滩槽
  • 1篇填海
  • 1篇填海造地
  • 1篇资源环境
  • 1篇资源环境问题
  • 1篇系统生态
  • 1篇系统生态学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环境体系
  • 1篇海岸
  • 1篇海岸带
  • 1篇海岸带资源
  • 1篇海湾
  • 1篇河口湿地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5篇林桂兰
  • 3篇左玉辉
  • 1篇李杨帆
  • 1篇陈峰
  • 1篇方建勇
  • 1篇黄惠明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城市化过程中海岸带资源环境体系的调控与规划研究
海岸带作为沿海国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其资源环境体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论文以系统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海岸带资源环境体系在自然状态下和城市化过程中的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海岸...
林桂兰
关键词:海岸带系统生态学可持续发展
厦门湾城市化过程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调控被引量:13
2007年
首先剖析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的“五律协同”原理和PRED演变轨迹的数学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湾地区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的“六位一体”宏观调控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和灰度评估模型;然后从规划的角度设计海湾地区“六位一体”的调控方案框架,通过“六位一体”指标的评估和调控,确保海湾地区PRED遵循“五律协同”原理有序协调地演进;最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厦门城市已进入较高级的发展阶段,第一产业已基本为第二、第三产业所替代,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当密集,湾内有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等海洋珍稀物种,还有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海洋生态湿地;经分析评估,其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六位一体”的灰度值为75.725;保持PRED协调演进应加强调控的主要方面是:保护重要的生态源和海陆之间的生态廊道、防止深水港口岸段和航道的淤积、“控源导流”缩减陆源污染、塑造海湾特色景观和岛链景观、保持港口航运业和滨海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并选择性地发展临海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
林桂兰左玉辉
海湾资源开发的累积生态效应研究被引量:30
2006年
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了地形地貌环境、水动力环境、水质和沉积质量环境、生物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对灾害的潜在诱发效应共六大类作为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指示因子;然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对各指示因子的累积效应深入分析;最后应用灰色评估模型对海湾常见资源开发类型的累积生态影响效应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六大类指示因子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累积效应与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海湾资源开发利用的累积生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湾资源与环境体系的结构,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破碎,影响了自然海湾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最终将影响沿海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开发利用强度较大的海湾,借鉴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布局合理的生态源、生态嵌块、生态廊道,防止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加大而导致海域生态沙漠的出现。
林桂兰左玉辉
关键词:海湾
厦门同安湾滩槽演变趋势的遥感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判释厦门同安湾入海河流分布、海岸类型及浅海滩槽地貌,并根据海水表层流场特征和浑水带(悬浮泥沙)分布扩散特征及不同时期的海图,对同安湾泥沙供应现状和运移规律以及浅海滩槽冲淤变化、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同安湾海岸类型已由类型较齐全的天然海岸演变成单一的人工海岸,泥沙运移走向在平面上展示了逆时针泥沙水平环流特征,潮汐通道和局部海域出现了冲淤变化,部分潮滩处于缓慢淤积状态中。演变的动力因素主要是潮流,其次是径流,人工海岸形成后,陆源泥沙对海域基本不产生影响。
林桂兰方建勇陈峰
关键词:遥感分析
河口湿地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和资源环境问题——以福建三沙湾湾顶河口区为例被引量:8
2007年
以福建宁德三沙湾内鲈门港湾顶霍童溪和七都溪入海口之间的潮滩(实际为潮汐汊道)围填为例,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并应用数值模型、潮汐汊道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预测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具体为:河口围填后相当于河流近口段、河口段、口外海滨段相应地向海延伸,必然会引起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并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在这种自动调整过程中,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包括河口地形地貌改变而导致径流和潮流动力条件变化进而引起滩槽冲淤变化、河流入海流路变化而导致流域排洪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河流入海流路冲刷对跨海大桥桥墩或其它构筑物稳定性的影响、湿地占用导致底栖生物破坏和生物生境缩小进而导致生物群落改变和渔业资源受损、以及河口景观改变等.建议河口潮滩湿地围填应综合考虑河口的水文条件、防洪措施、环境容量以及围填后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作用范围、维护岸滩和已建构筑物稳定以及维持航道水深的工程量和成本、围填护岸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相适宜程度等,并综合权衡损益.
林桂兰黄惠明左玉辉李杨帆
关键词:河口湿地填海造地资源环境问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