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红梅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无锡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针刺
  • 2篇置换术
  • 2篇神经阻滞
  • 2篇体外冲击波
  • 2篇全膝关节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置换术
  • 2篇静脉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神...
  • 1篇多模式镇痛
  • 1篇性细胞
  • 1篇胸背部
  • 1篇胸椎

机构

  • 7篇无锡市中医医...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周红梅
  • 5篇张建楠
  • 4篇蔡靓羽
  • 2篇徐敏逸
  • 2篇尹卫娟
  • 1篇张立红
  • 1篇尤武林
  • 1篇章沁丹
  • 1篇祝平
  • 1篇王静
  • 1篇支平
  • 1篇倪平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用中药熏药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用中药熏药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源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热敷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药熏药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2周后其VAS评分较低,P<0.05。结论:用中药熏药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的症状。
周红梅张建楠支平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
芬太尼对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ED_(50)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腰麻半数有效剂量(ED_(50))的影响。方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成年男性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腰麻药物:FR组为芬太尼10μg+罗哌卡因+10%葡萄糖液1ml;R组为罗哌卡因+10%葡萄糖液1ml。均用脑脊液稀释麻醉药至3ml,以0.2ml/s推注药液。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腰麻ED_(50)剂量;记录BP、HR,评估麻醉效果、感觉阻滞平面和改良Bromage下肢运动功能评级。观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满意,循环稳定。FR组满足PPH的罗哌卡因ED_(50)为4.23mg,95%CI(3.99~4.48mg);R组的罗哌卡因ED_(50)为5.07mg,95%CI(4.71~5.43mg)。FR组罗哌卡因ED_(50)低于R组(P<0.05)。结论复合芬太尼10μg能减少罗哌卡因腰麻的ED50剂量。
王静蔡靓羽徐敏逸周红梅倪平尹卫娟
关键词:腰麻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芬太尼痔上黏膜环切术
循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补泻“五输穴”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22年
目的 观察循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补泻“五输穴”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采用循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补泻“五输穴”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2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次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为疼痛剧烈,其中对照组1例,观察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2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循经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补泻“五输穴”能显著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蒋晨浩蔡靓羽张建楠周红梅李荣华邱犀子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外冲击波治疗经络理论针刺五输穴
颊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观察颊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次股神经阻滞后复合舒芬太尼静脉PCA镇痛方案,观察组采用颊针配合单次股神经阻滞后复合舒芬太尼静脉PCA镇痛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膝关节的主动屈曲度及被动屈曲度、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输入总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 h静息时和术后12、24、48 h活动时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膝关节主动伸屈度和术后24、48、72 h膝关节被动伸屈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12、24 h股四头肌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输入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颊针在全膝关节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副作用更小,在早期关节功能康复方面效果确切。
周红梅蒋晨浩张建楠尹卫娟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股神经阻滞静脉镇痛功能康复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IPACK阻滞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炎性细胞因子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应激反应、炎性细胞因子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无锡市中医医院2021年3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初次行TKA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IPACK阻滞镇痛处理)和对照组(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镇痛处理),每组各51例。对比两组疼痛情况、炎性细胞因子、应激反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β-淀粉样蛋白(Aβ)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IPACK阻滞用于TKA患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减轻应激反应,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分泌,改善膝关节活动度,麻醉效果较好。
章沁丹祝平张立红杨慧慧尤武林周红梅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超声引导隐神经应激反应膝关节活动度炎性细胞因子
下肢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构建下肢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0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变量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该模型的性能(区分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实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773例下肢骨科手术住院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0.9%。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法从31个变量中最终筛选出5个变量构建预测模型,分别为年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D-二聚体、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酶时间(TT)。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和0.857,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和临床实用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DVT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实用性,有助于医生对下肢骨科手术后DVT患者进行分类并制订早期治疗方案。
张建楠李荣华周红梅徐敏逸蔡靓羽
关键词:下肢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人工智能
颊针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颊针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PHN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配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颊针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辅助T细胞1/2(Th1/Th2)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SF-36除生理功能外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NS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颊针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PHN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降低神经细胞损伤,提高免疫力。
蒋晨浩张建楠周红梅李荣华邱犀子蔡靓羽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胸椎旁神经阻滞针刺镇痛视觉模拟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