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成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结石
  • 13篇肾结石
  • 9篇细菌
  • 9篇纳米细菌
  • 7篇结石形成
  • 5篇肾结石形成
  • 5篇受体
  • 5篇钙敏感
  • 4篇CASR
  • 3篇乙二醇
  • 3篇细胞
  • 3篇钙敏感受体
  • 3篇HK-2细胞
  • 2篇动物模型
  • 2篇细胞损伤
  • 2篇WISTAR...
  • 2篇CLA
  • 2篇CT
  • 2篇草酸钙
  • 2篇草酸钙肾结石

机构

  • 15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西安市儿童医...

作者

  • 15篇王勤章
  • 15篇钱彪
  • 15篇钱成
  • 5篇徐浩
  • 4篇吴双
  • 3篇倪钊
  • 3篇褚浩
  • 2篇郑丽英
  • 1篇高存祥

传媒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江苏医药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大医生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2篇2019
  • 11篇2018
  • 2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laudin-14在纳米细菌肾结石形成中表达的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本实验通过尾静脉注射用肾结石患者尿液培养的纳米细菌构建肾结石模型检测肾脏组织中Claudin-14(紧密连接蛋白-14)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Claudin-14在纳米细菌形成结石中的作用。方法 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纳米细菌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Wistar雄性大鼠一次性给予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2mL,纳米细菌组Wistar雄性大鼠一次性给予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纳米细菌悬浊液。两组Wistar雄性大鼠注射后的10周内每周处死3只。每周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评估每组3只Wistar雄性大鼠成石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组化方法连续10周检测紧密连接蛋白-14(Claudin-14)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第4周以后纳米细菌组Wistar雄性大鼠肾小管内发现晶体颗粒,且主要分布于近、远曲小管,1~10周对照组Wistar雄性大鼠未见晶颗粒。(2)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3周内Claudin-14mRNA和蛋白在纳米细菌组中几乎未见表达,从第4周起Claudin-14mRNA和蛋白在纳米细菌组中表达水平增高并且对照组明显增高,1~10周间Claudin-14mRNA和蛋白在对照组中几乎未见表达。结论 Claudin-14表达的增加可能在纳米细菌形成结石中起重要作用。
申茂磊王勤章钱成徐浩郝志强李鹏钱彪
关键词:纳米细菌肾结石
Mirco-CT对纳米细菌大鼠肾结石的动态观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构建纳米细菌Wistar雄性大鼠肾结石模型,并进行mirco-CT动态监测,为肾结石病因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方法将6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纳米细菌组(尾静脉注射1.2 ml NB悬液,30只)和对照组(尾静脉注射1.2 ml生理盐水,30只),共计处理10 W,每周每组处死3只,并取两侧鲜活肾标本,在mirco-CT下进行检测,并记录阳性指标个数,同时做病理组织学检验,对结晶阳性动物实验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irco-CT检测结果:截至第10周末,纳米细菌组大鼠肾高密度影检出4只,对照组未检出;病理组织学检验结果:10 w计数,纳米细菌组大鼠肾晶体阳性11只,截至第10周末,纳米细菌组大鼠肾晶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irco-CT与病理组织学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其Kappa值≈0.4199,一致性较差。原因系二者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别对结石形成进行监测,其中mirco-CT可以在不破坏标本的情况下,构建更加直观立体的三维模型,对结石形成的动态观测具有重要意义。
郝志强王勤章倪钊钱成申茂磊钱彪
关键词:肾结石纳米细菌
氟康唑清除hk-2细胞霉菌污染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氟康唑清除hk-2细胞培养中霉菌污染的效果。方法采用10%及20%浓度氟康唑清除hk-2细胞的霉菌污染,对比不同浓度清除效果。结果经1次/d的冲洗、换液、不同浓度氟康唑处理后,污染得到明显的控制。加药过程中可正常传代,持续10 d后,镜下已无真菌生长,细胞生长良好,可用于试验,与正常未受污染的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 10%浓度氟康唑既能灭菌又不对细胞造成影响。
王议鹤王勤章吴双褚浩钱成徐浩钱彪
关键词:污染
纳米细菌大鼠肾结石模型肾脏结石形成时间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rco-CT)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纳米细菌诱导的大鼠肾结石模型肾脏结石形成情况。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6月,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诱石组,各30只。对照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1.2 ml,诱石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纳米细菌悬液1.2 ml。两组大鼠注射后第1~10周每周处死3只,收集双侧肾脏待测。采用Mirco-CT检查两组大鼠肾脏,统计第1~10周两组大鼠检测到的肾脏高密度影情况。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大鼠肾脏晶体的形成情况,统计第1~10周两组大鼠肾脏晶体阳性情况。结果 Mirco-CT扫描结果:第1~10周,对照组大鼠肾脏均未见高密度影;第7~10周诱石组大鼠肾脏可见白色颗粒样高密度影。第1~10周,诱石组大鼠肾脏高密度影检出4只(13.3%),对照组未检出;截至第10周末,两组大鼠肾脏高密度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第1~10周,对照组大鼠肾脏内无晶体沉积。第4周及第6~10周诱石组大鼠肾脏可见灰白色晶体。第1~10周,诱石组大鼠肾脏晶体阳性11只(36.7%),对照组均为阴性;截至第10周末,诱石组大鼠肾脏晶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纳米细菌在第4周开始诱导大鼠肾脏形成结晶,这个病理过程在第6~10周持续存在,Mirco-CT检查可见第7~10周形成高密度结石样物质,纳米细菌可能通过早期损伤肾脏诱导结晶形成并进一步产生结石。
褚浩王勤章吴双钱成王议鹤钱彪
关键词:肾结石纳米细菌
CaSR和Claudin-14在纳米细菌肾结石形成中表达的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纳米细菌是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因素之一,但是其确切致病机制仍不明确。文章通过尾静脉注射纳米细菌构建肾结石模型检测CaSR和Claudin-14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CaSR-Claudin-14调控通道在纳米细菌形成结石中的作用。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纳米细菌组,每组30只。对照组大鼠一次性给予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2mL,纳米细菌组Wistar雄性大鼠一次性给予尾静脉注射纳米细菌悬浊液1.2mL。2组大鼠注射后的1~10周内每周处死3只。每周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评估大鼠成石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法连续10周检测CaSR、Claudin-14蛋白的表达。结果注射后第1~10周,对照组Wistar雄性大鼠肾内未见晶体颗粒沉积,纳米细菌组Wistar雄性大鼠肾晶体颗粒阳性率高于对照组(52.4%vs0%,P<0.01)。注射后第1~3周,纳米细菌组中有CaSR表达,而Claudin-14未见表达,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第4~10周纳米细菌组2种蛋白表达强度逐渐增强且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呈棕褐色,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结论CaSR-Claudin-14调控通道活性增强可能在纳米细菌形成结石中起重要作用。
申茂磊王勤章钱成徐浩郝志强李鹏钱彪
关键词:CASR纳米细菌肾结石
探讨钙敏感受体及紧密连接蛋白-14在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动态观察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 SR)及紧密连接蛋白-14(Claudin-14)在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探讨Ca SR及Claudin-14在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结石组,每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以正常饮水每日每只2 m L灌胃,结石组大鼠给予1%乙二醇和2%氯化铵每日每只2 m L灌胃,诱导建立Wistar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连续10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每组每周处死3只大鼠并收集双侧肾脏标本,采用光学显微镜、HE切片染色动态观察结石形成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Ca SR及Claudin-14在肾组织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第3周起,结石组大鼠肾脏开始肿大,慢慢可见淡黄色颗粒沉积在皮髓交界处,触之有沙粒样感觉,表面出现结晶或钙化; 1~10周正常对照组均无上述形态学改变。第3周开始,结石组大鼠肾脏切片HE染色可见明亮晶体,主要分布于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肾组织可见肾小管轻度扩张,偶见肾小管上皮脱落或肾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 1~10周正常对照组肾组织未见病理性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1、2周,两组大鼠肾组织内Ca SR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第3周开始,结石组肾组织内Ca S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1~10周对照组肾组织内均无Claudin-14的表达,第3周起,结石组肾组织Claudin-14呈高度表达。结论:Ca SR及Claudin-14的高度表达可能在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朋高存祥王勤章钱成徐浩申茂磊郝志强傅家豪钱彪
关键词:钙敏感受体草酸钙肾结石
CaSR在肾结石模型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2018年
目的探讨两种肾结石模型大鼠肾组织中钙敏感受体(CaSR)的表达。方法选取9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纳米细菌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纳米细菌悬液1.2ml,生理盐水2ml灌胃;乙二醇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2ml,1%乙二醇溶液2ml和2%氯化铵2ml灌胃;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2ml,生理盐水2ml灌胃。每天用药1次,连续7d。造模后1~10周,病理学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结晶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检测CaS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肾组织未见结晶,第3周起乙二醇组大鼠肾组织可见明亮晶体,第4周起纳米细菌组大鼠肾组织也出现晶体。CaSR蛋白在三组大鼠肾组织中均持续表达。第3周起,乙二醇组大鼠肾组织中CaSR蛋白表达增强;第4周起,纳米细菌组大鼠肾组织中CaSR蛋白表达也开始增强;对照组肾组织中CaSR蛋白无明显改变。第3周起,乙二醇组大鼠肾组织CaSR蛋白表达强于纳米细菌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乙二醇和纳米细菌肾结石模型大鼠肾组织中均出现结晶,且CaSR蛋白表达升高,可为肾结石病因学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郝志强王勤章倪钊钱成申茂磊钱彪
关键词:肾结石纳米细菌乙二醇钙敏感受体
肾结石两种造模方式血、尿生化的动态比对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构建两种大鼠肾结石疾病模型,为肾结石病因学的探索提供支持。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组(NB组,尾静脉注射1.2 mL NB悬液,30只)和乙二醇组(EG组,1.25%乙二醇饮水+1%氯化铵2 mL/d灌胃,灌胃持续时间为2 w,30只),实验周期为10 w,每周每组各处死大鼠3只,处死前采集大鼠血、尿标本,肾脏标本。结果两组大鼠一般情况差异显著,肾体比差异不显著;病理结晶数差异不显著;纳米细菌组与乙二醇组相比,血钙、血镁、血磷、肌酐、尿酸、尿素的差异不显著(P> 0.05);尿钙、尿pH、尿比重、24 h尿量的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两种造模方式,就研究指标来看,差异无显著性,表明了纳米细菌造模的可行性。相较于传统的乙二醇造模方式,NB造模具有更加温和的优点,且NB来源于肾结石本身,这一造模方式与人体肾结石形成更加相似,更有利于肾结石成因的研究。
郝志强王勤章倪钊钱成申茂磊钱彪
关键词:肾结石纳米细菌乙二醇生化
CaSR在肾结石形成中表达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乙二醇灌胃构建肾结石模型,动态检测CaSR在结石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CaSR在乙二醇形成结石中的作用。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和乙二醇组(大鼠1%乙二醇饮水和2%氯化铵AC 2ml灌胃2周),每组30只。两组Wistar雄性大鼠灌胃后的1~10周每周处死3只。每周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评估每组3只Wistar雄性大鼠成石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连续10周检测肾组织CaSR的表达。结果:病理切片显示,从第3周起,在乙二醇组中的肾小管内可见晶体状物质,且大部分存在于肾脏的近、远曲小管中,1~10周对照组Wistar雄性大鼠未见晶体状颗粒。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aSR在乙二醇组中持续表达,1~2周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是3~10周其表达强度逐渐增强且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10周,CaSR在对照组中虽然也持续表达,但其强度却无明显改变。结论:CaSR表达增强可能在乙二醇形成结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申茂磊王勤章郑丽英钱成徐浩钱彪
关键词:肾结石因果律
Mirco-CT在大鼠肾结石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7年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围绕肾结石病因学研究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已经较为成熟,以往肾结石动物模型的研究多是从生化、病理甚至蛋白角度出发,临床多采用X线、CT等影像学技术对泌尿系结石进行诊断,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rco—CT)是一种采用了与普通临床CT不同的微焦点x线球管,对活体小动物或多种硬组织进行扫描成像分析的技术.
褚浩王勤章钱成王议鹤吴双钱彪
关键词:肾结石动物模型HE染色MICRO-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