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广浩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卒中
  • 4篇预后
  • 3篇术后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血管再通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术后预后
  • 2篇体积
  • 2篇图像
  • 2篇滤波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
  • 2篇加权成像
  • 2篇梗死
  • 2篇梗死体积
  • 2篇DWI
  • 2篇磁共振血管

机构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陈广浩
  • 5篇高伟
  • 2篇马跃虎
  • 1篇殷信道
  • 1篇薛海林
  • 1篇王薇
  • 1篇周啸虎

传媒

  • 2篇中国数字医学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卒中后早期新发病灶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在预测卒中治疗后早期新发病灶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急诊入院的脑卒中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血管再通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内接受MRI及PWI检查。测量梗死核心区(DWI上高信号区)、高危低灌注区(随访MRI中新病灶所对应的治疗前低灌注区)及其他低灌注区(梗死及高危低灌注区以外的低灌注区)的PWI参数。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区域PWI参数的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WI参数在预测卒中后新发病灶的价值。结果 55例中有新发病灶者40例,无新发病灶者15例。新发病灶组的患者年龄明显偏大,糖尿病病史患者较多(P=0.020;P=0.020)。新发病灶组高危低灌注区的平均通过时间(MTT)(10.26±3.05)s和达峰时间(TTP)(36.58±10.93)s长于其他灌注区(9.17±2.45)s、(32.81±8.01)s,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26)。ROC分析显示MTT预测脑卒中后新发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和67.5%,TTP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65%。结论 MTT和TTP在预测卒中血管再通治疗后新发病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邱建博陈广浩黄红涛高伟
关键词:脑卒中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
一种全自动的脑部MR图像分割算法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噪声和灰度不均使得脑部MR图像的全自动分割更具挑战性,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并将其应用于脑部MR图像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同质滤波器和对比度扩展作为图像预处理,去除图像的奇异区域;然后,采用直方图峰值点检测算法求得阈值点,避免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的盲目性;接着,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图像分割;最后,采用基于模糊关联隶属度算法进行图像后处理,达到平滑模糊边界和去除噪声的效果,得到最终分割图像。结果选用噪声程度0~9%和灰度不均匀度0和40%的脑部MR图像进行仿真实验。视觉分析表明基于本文算法的分割图像边缘清晰,图像质量优于没有预处理或后处理所得;定量评估结果显示基于本文分割算法获得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相似性均高于改进的模糊C均值算法和现存的FSL图像分割软件。结论本文提出的算法收敛更快,能实现全自动分割脑部MR图像,在噪声和灰度不均的情况下均表现出强健性、优越性和普适性,是一种可行的图像分割算法。
缪正飞陈广浩高伟
关键词:模糊C均值
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支循环在脑卒中血管再通术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中侧支循环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05-01~2018-10-31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5例,均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内接受MRI及MRA检查。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mRS 0~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3~6分为预后不良组。统计分析两组侧裂及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差异。结果:55例患者中侧裂侧支循环不丰富者52例,软脑膜侧支循环不丰富者45例。侧裂和软脑膜侧支循环不丰富的患者中,预后良好组的年龄、入院NIHSS评分、术前梗死体积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软脑膜的侧支循环是预测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因子。预后良好组的梗死体积小于预后不良组,然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梗死体积对预测脑卒中预后无显著意义。结论:软脑膜的侧支循环可预测脑卒中预后,而术后梗死体积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陈广浩邱建博郑少青马跃虎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磁共振血管造影
DWI梗死体积与FLAIR血管高信号-DWI不匹配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DWI梗死体积与FVH-DWI不匹配、预后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住入院并接受血管再通治疗患者38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h内接受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FVH-DWI不匹配、DWI体积(VDWI)、3个月功能预后(mRS评分)及一般临床资料等。统计学方法分析DWI梗死体积与FVH-DWI不匹配、卒中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与无FVH-DWI不匹配组(n=15)相比,FVH-DWI不匹配组(n=23)治疗前VDWI(15.13±22.96vs56.88±50.99;P=0.008)较小、治疗后VDWI(32.15±39.38 vs 101.40±86.39;P=0.009)较小、VDWI-G较小(17.01±23.36 vs 44.52±41.69;P=0.03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VDWI(r=0.540;P=0.000)、治疗后VDWI(r=0.579;P=0.000)、VDWI-G(r=0.489;P=0.002)与FVH-DWI不匹配呈正相关。治疗前VDWI(r=0.414;P=0.010)、治疗后VDWI(r=0.486;P=0.002)、VDWI-G(r=0.467;P=0.003)、FVH-DWI不匹配(r=0.327;P=0.045)均与3个月mRS间呈正相关。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VDWI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95%CI):1.031(1.006~1.057);(P=0.017)。结论综合评估DWI梗死体积、FVH-DWI不匹配,尤其是治疗后DWI梗死体积可以有效的判断卒中的功能预后、指导治疗。
陈广浩邱建博缪正飞郑少青
关键词:预后
基于改进GFF算法的CT与MRI图像融合
2017年
目的:提出一种改进的引导滤波融合算法,并将其应用于CT与MR图像融合。方法:首先采用基于线性最小平方误差准则的滤波器获得多尺度图像,然后对不同层次加权图像进行重建,最后采用引导滤波器和加权平均法对主体和细节图像进行融合。结果:4组医学图像融合实验定性与定量分析表明,基于本文提出算法获得的融合图像视觉效果更佳,且定量评价指标互信息测度、解剖相似性测度、边缘信息量测度、相位一致性测度、局部质量指数和视觉信息保真度均优于传统的GFF算法。结论:基于提出的算法适合含噪声的图像融合,具有较高普适性和实用性,是一种可行、稳健的医学图像融合算法。
周啸虎薛海林陈广浩高伟
关键词:图像融合
DWI梗死体积与体积增长在评估卒中血管再通术后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增长在预测卒中血管再通术后的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在我院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8例。所有患者发病时间为6 h以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内接受MRI检查。收集治疗前DWI梗死体积(VD1)、治疗后VDWI(VD2)、梗死体积增长(VDWI-G)、3个月功能预后(mRS评分)及一般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各参数差异及DWI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增长在预测卒中预后中的价值。结果38例患者中23例(60.53%)预后良好,15例(39.47%)预后不良。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具有较小的VD1[(13.54±15.17)mL vs.(59.32±53.27)mL;P<0.001]、较小的VD2[(28.04±21.72)mL vs.(107.69±90.37)mL;P<0.001]及较小的VDWI-G[(14.50±17.88)mL vs.(48.37±42.89)mL;P=0.01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D1(r=0.414,P=0.010)、VD2(r=0.486,P=0.002)、VDWI-G(r=0.467,P=0.003)均与3个月mRS间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当VD1的最佳临界值为33.50 mL时,预测卒中功能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00%和95.65%;当VD2的最佳临界值为32.80 mL时,预测卒中功能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0%和78.26%;当VDWI-G的最佳临界值为13.2 mL时,预测卒中功能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0%和60.87%。结论综合评估治疗前DWI梗死体积、治疗后DWI梗死体积及DWI梗死体积增长可有助于预测血管再通治疗的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
邱建博陈广浩黄红涛高伟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梗死体积卒中
基于向量场卷积和神经网络的MR肝脏自动分割算法研究
2017年
目的:提出一种新颖的腹部MR图像自动分割算法。方法:首先采用预处理降低图像噪声和增强图像边缘;然后,采用三层神经网络获得活动轮廓模型的初始点;最后,采用向量场卷积作为活动轮廓模型的外力,勾画出肝脏边界。结果:选用不同层面的MR肝脏图像进行仿真实验。基于自动分割算法能降低图像噪声,精确分割出肝脏轮廓,且与手工分割参考结果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3和0.9124,阳性率TP=(96.32±6.12)%,阴性率FP=(0.14±0.07)%,运行时间Time=(75±8)s。结论:提出的自动分割算法能精确分割MR肝脏图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优越性和普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缪正飞陈广浩高伟
关键词:神经网络高斯滤波器
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枝血管在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中侧枝血管与急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内接受头颅MRI平扫和MRA检查。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mRS0~2为预后良好组,mRS3~6为预后不良组。统计学方法分析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之间侧裂及软脑膜的侧枝血管的差异。结果共55例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纳入分析(侧裂侧枝血管不丰富者52例,软脑膜侧枝血管不丰富者45例)。侧裂血管和软脑膜血管不丰富的患者,预后良好组的入院NIHSS评分(10.06±4.65 vs 14.25±4.91;P=0.006)、术前梗死体积(13.61±10.99 vs 59.80±92.74;P=0.006)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软脑膜的侧枝循环是预测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94,95%CI=1.025~1.168,P=0.007;OR=9.542,95%CI=1.812~50.245,P=0.008)。预后良好组的梗死增长体积(术前vs术后:14.15±10.73 vs 21.39±17.41)小于预后不良组(术前vs术后:16.88±16.64 vs 57.27±56.67),然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梗死体积对预测卒中预后无显著意义(OR=1.094,95%CI=1.025~1.168,P=0.154)。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枝血管可用于评估卒中预后,尤其是软脑膜的侧枝循环可预测卒中预后,而术后卒中梗死体积与预后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陈广浩邱建博郑少青殷信道彭明洋马跃虎
关键词:卒中侧枝循环磁共振血管造影
急性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进行MRI检查,收集扩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血管再通程度[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评分方法评估]、功能预后(3个月mRS评分)和其他临床数据。比较不同血管再通程度间各参数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及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血管完全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完全血管再通组发病至MRI检查时间、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明显快于不全血管再通组(t=13.049,P=0.004;t=13.774,P=0.003;t=13.105,P=0.002)。与不全血管再通组相比,完全血管再通组DWI梗死体积更小(t=-2.520,P=0.014)、心房颤动(房颤)比例更低(χ2=10.070,P=0.002)、预后更好(t=-2.550,P=0.01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发病至MRI检查时间、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及DWI梗死体积与血管再通呈正相关(r=0.310,P=0.008;r=0.339,P=0.004;r=0.344,P=0.003;r=0.308,P=0.008);房颤与血管再通呈负相关(r=0.498,P=0.000);血管再通与预后呈正相关(r=0.293,P=0.013)。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1.376, 95%CI:1.027~1.844,P=0.033)、DWI梗死体积(OR=1.034, 95%CI:1.004~1.065,P=0.028)、房颤(OR=0.031, 95%CI:0.005~0.197,P=0.000)为预测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血管再通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前评估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DWI梗死体积及房颤史可有助于预测血管再通程度。
黄红涛邱建博陈广浩王薇
关键词:卒中扩散加权成像血管再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