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坤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白癜风
  • 3篇神经因素
  • 3篇天疱疮
  • 3篇面部
  • 3篇精神神经
  • 3篇精神神经因素
  • 3篇红斑
  • 3篇红斑型
  • 3篇红斑型天疱疮
  • 2篇皮肤
  • 2篇皮肤镜
  • 2篇细胞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阳性
  • 1篇诱导性
  • 1篇晕痣
  • 1篇乳膏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内分泌免...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3篇张艳坤
  • 10篇杜娟
  • 10篇丁晓岚
  • 8篇徐前喜
  • 6篇王芳
  • 6篇王利娟
  • 4篇张建中
  • 3篇周城
  • 1篇赵明福
  • 1篇李真

传媒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2018全国...
  • 1篇2017全国...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神经因素在白癜风发生、发展和预防中的作用被引量:21
2019年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白斑,其多发生于头面部、肢端等暴露部位,造成损容性的外观,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除自身免疫及氧化应激学说外,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说也是白癜风发病机制之一,然而精神因素在白癜风患者的治疗中常被忽略。因此,本文就精神因素对白癜风患者的影响,及精神神经因素在白癜风发生、发展和预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精神因素的重视,同时为白癜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多有效手段,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曼王芳王利娟张艳坤丁晓岚徐前喜杜娟
关键词:白癜风神经内分泌免疫精神神经因素
精神神经因素在白癜风发生、发展和预防中的作用
李曼王利娟张艳坤丁晓岚徐前喜杜娟
面部局限红斑型天疱疮1例
本文介绍了老年女性局限于面部单侧眼周的红斑型天疱疮1例.病理表现为局部角质层及颗粒层完全脱失.女性,67岁,1个月前自行撕除下睑皮赘后面部出现红斑、脱屑,内眦溢脓,诊断为"接触性皮炎,继发感染",皮科查体示右眼周5cm*...
姚雪妍张艳坤周城张建中
难治性白癜风的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近年来白癜风治疗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欧洲、英国、日本、中国都制定了相关诊疗共识,大部分患者可以依此制定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但白癜风治疗中仍存在难点,如特殊部位白斑(黏膜及薄嫩部位、毛发部位、肢端部位)、大面积白斑和残留不规则白斑的治疗等。针对以上难题本文对近五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
李曼王利娟赵明福张艳坤丁晓岚徐前喜杜娟
关键词:白癜风
精神神经因素在白癜风发生、发展和预防中的作用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白斑,多发生于头面部、肢端等暴露部位,造成损容性的外观,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神经-内分泌-免疫发病机制提出神经系统可以分泌神经肽来调节...
李曼王利娟张艳坤丁晓岚徐前喜杜娟
文献传递
伴表皮内CD1a阳性树突状细胞增多的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例
李曼杜娟王利娟张艳坤丁晓岚
晕痣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征及皮肤镜表现
2021年
目的研究晕痣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皮肤镜特征。方法晕痣和/或白癜风患者填写相关调查问卷,对晕痣患者进行伍德灯和皮肤镜检查,随访3~6个月。结果 318例白癜风患者完成问卷,11.01%伴发晕痣。47例晕痣(91处晕痣)患者完成了调查问卷和临床体检,74.47%的晕痣患者伴发白癜风,25.53%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晕痣好发于躯干,多为单发。晕痣中心痣在皮肤镜下以均质模式和小球模式为主,痣周白斑多呈无结构的色素减退斑。消退期晕痣的痣周白斑常可见血管结构,且在伍德灯下痣周白斑面积大于肉眼所见面积。手术切除、外用药联合系统糖皮质激素或光疗对晕痣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晕痣约占白癜风的11.01%,其并发白癜风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比例明显升高。晕痣在皮肤镜下具有特征性表现,伍德灯和皮肤镜是协助判断临床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手段。
黄新绿杜娟徐前喜王芳李曼张艳坤丁晓岚
关键词:晕痣皮肤镜
面部局限红斑型天疱疮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报告老年女性局限于面部单侧眼周的红斑型天疱疮1例。组织病理表现为局部角质层及颗粒层完全缺如,棘层可见松解细胞,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周围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嗜酸粒细胞。醋酸泼尼松25 mg每日2次口服治疗,2周后逐渐减量,皮损完全消退。
姚雪妍张艳坤周城张建中
关键词:天疱疮红斑型
面部局限红斑型天疱疮1例
本文介绍了老年女性局限于面部单侧眼周的红斑型天疱疮1例。病理表现为局部角质层及颗粒层完全脱失。女性,67岁,1个月前自行撕除下睑皮赘后面部出现红斑、脱屑,内眦溢脓,诊断为'接触性皮炎,继发感染',皮科查体示右眼周5cm*...
姚雪妍张艳坤周城张建中
文献传递
黑素细胞中PINK1的表达及在氧化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明确正常人黑素细胞PIG1中PINK1的表达,探讨PINK1在黑素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及免疫印迹法(WB),检测PIG1黑素细胞中PINK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2)不同浓度H2_O_2处理PIG1细胞24h,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确定H_2O_2最适浓度;(3)设计并合成3对PINK1干扰片段(siRNA)转染PIG1细胞,采用RT-qPCR法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4)实验分组:对照组、Mock组、NC组、转染组。细胞转染48h后,再加入H_2O_2处理24h,观察各组细胞形态,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结果 (1)在PIG1黑素细胞中检测到PINK1 mRNA及蛋白的表达;(2)黑素细胞增殖活力呈H2O2浓度依赖性降低,0.6mmol/L H_2O_2组降低至(49.02±2.40)%,接近IC50,故以此浓度作用24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3)与Mock组相比,PINK1-siRNA3转染48h干扰效率最高(>90%);(4)与对照组相比,PINK1-siRNA3转染组树突回缩及变圆悬浮的细胞明显增多,转染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首次明确了PINK1在正常人黑素细胞中的表达,下调PINK1可加重H_2O_2所致的黑素细胞形态学改变及活力降低,表明PINK1对黑素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王利娟李真丁晓岚王芳李曼徐前喜张艳坤张建中杜娟
关键词:PINK1白癜风H2O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