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贤文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岩体
  • 3篇花岗岩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岩石圈热结构
  • 2篇同位素
  • 2篇热结构
  • 2篇锆石
  • 2篇A型花岗岩
  • 2篇长江中下游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定年
  • 1篇新元古代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演化
  • 1篇永平铜矿

机构

  • 6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6篇罗贤文
  • 5篇王安东
  • 3篇万建军
  • 2篇孙占学
  • 2篇李小聪
  • 2篇赖冬蓉
  • 1篇陈益平
  • 1篇刘金辉
  • 1篇刘颖
  • 1篇李全忠

传媒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能源研究与管...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岭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华南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出露于南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受大地构造作用影响,自西向东,莫霍面深度逐渐变薄,深部温度逐渐升高,软流圈顶部上升,花岗岩形成时代也随之逐渐年轻化。南岭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表和钻孔花岗岩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南岭地区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为5.18μW/m^3,东南沿海地区为3.01μW/m^3,最高生热率为南岭佛冈岩体7.56μW/m^3;热贡献率主要来自Th和U的放射性衰变热,K的热贡献率一般不超过10%。通过本文研究结果,结合前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热学研究成果,发现南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地壳热流对地表热流值的贡献率分别为60%~65%和40%~45%,指示两者分别为"热壳冷幔"和"冷壳热幔"型岩石圈热结构。
林乐夫孙占学王安东刘金辉万建军李小聪罗贤文
关键词:岩石圈热结构
江西省实测地表热流值及特征被引量:8
2017年
综合已有资料,共收集25个江西省大地热流数据。全省实测热流平均值为70.14 mW/m^2,略高于全球大陆热流平均值。根据其热流值特点,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可分为3个热流对比区——赣北、赣中、和赣南地区。赣北和赣南地区分别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和华夏地块华南造山带中,实测地表热流平均值分别为58.0、76.03 mW/m^2。赣中包括赣东北地区受到华夏和扬子地块对接碰撞影响,经历沉积、推覆作用和岩浆作用等地质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地表热流值72.21 mW/m^2。自赣北、经赣中到赣南,地表热流值越来越高,反映了不同区域在岩石组成、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地壳厚度、构造活动和岩石圈热结构上的差别。
林乐夫王安东孙占学万建军李小聪罗贤文
关键词:岩石圈热结构
长江中下游大龙山和黄梅尖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被引量:6
2018年
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两岸分布两条A型花岗岩带,岩性主要为石英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为研究该地区A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带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的四组石英正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5.8±1.6)Ma和(126.4±3.5)Ma(大龙山)、(127.6±2.1)Ma和(127.2±2.1)Ma(黄梅尖),其对应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4~+1.1和-7.8~-3.6、-3.3~+2.1和-3.8~-0.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为1 107~1 433 Ma(平均值为1 264 Ma)和1 432~1 671 Ma(平均值为1 555 Ma)、1 045~1 389 Ma(平均值为1 265 Ma)和1 188~1 423 Ma(平均值为1 312 Ma)。结果表明两个岩体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条A型花岗岩带其他岩体的形成时代近乎一致,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岩浆源区可能为一个富集地幔,伴随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可能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后撤而引发的强烈伸展的构造背景之下。
罗贤文王安东赖冬蓉李全忠万建军李小聪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A型花岗岩长江中下游
赣北梅岭岩体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为确定赣北梅岭岩体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以及构造环境,对梅岭新元古代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U-Pb定年。结果得到3组锆石U-Pb年龄(806.4±8.3)Ma、(810.3±9.7)Ma、(813.2±7.8)Ma,峰值为~810 Ma,与九岭岩体的形成时代均为新元古代。梅岭花岗岩中的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高硅(SiO2为69%~70%)、高钾(K2 O/Na2 O为1.05~1.70),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平均值为1.33,A/NK平均值为1.76,显示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为右倾型,轻稀土富集,LaN/YbN平均值为5.93,Eu负异常(δEu平均值为0.5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亏损高场强元素Ba、Sr、Nb、Ti、Ta,显示壳源型花岗岩特征,表明梅岭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闪长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一致。年代学资料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梅岭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应形成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同碰撞至后碰撞阶段。
张智博王安东罗贤文赵严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赣北新元古代
长江中下游大龙山和黄梅尖花岗岩体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A型花岗岩因其特殊矿物组合和成因、产出的特殊构造环境及其重要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两岸发育两条A型花岗岩带,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是江北A型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大龙山和黄梅尖岩...
罗贤文
关键词: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岩浆演化
江西永平铜矿含矿方解石C-O同位素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江西永平铜矿床是位于钦-杭金属成矿带东端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其成因类型长期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永平铜矿床后成矿阶段含矿方解石进行C-O同位素及XRD测试。结果表明,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其δ13CPDB值为-2.7‰^-3.8‰,平均值-3.3‰;δ18OSMOW值为16.4‰~17.9‰,平均值为17.2‰。该结果说明永平铜矿床后成矿阶段的碳来自于深部原生碳酸岩或幔源碳酸岩,海相碳酸盐岩几乎无贡献;氧同位素结果显示其可能经历了原生碳酸岩或幔源碳酸岩与硅酸盐岩高温交换作用。永平铜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硫化物脉形成的温度为122℃左右。本研究成果为永平铜矿床的成因和后成矿阶段演化的流体特征提供了新的制约。
王安东罗贤文刘颖陈益平赖冬蓉赖冬蓉
关键词:永平铜矿方解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