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静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氟乐灵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氟乐灵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比色法、滴定法和盆栽试验法,氟乐灵分别以1.4、1.1、0.9 mg/kg添加到土壤中。[结果]氟乐灵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激活作用;对作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结论]施药后30 d,氟乐灵的影响基本消退。
- 王维静杨理程苏思文张杨
- 关键词:氟乐灵土壤微生物作物生长
- 20种甲酯化植物油助剂对二氯喹啉酸的增效作用被引量:5
- 2020年
- 为了筛选出高效的除草剂桶混助剂,显著增加二氯喹啉酸药效,减少有效成分用量,以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蓖麻油和芝麻油7种植物油为原材料,采用碱催化酯交换的原理合成7种甲酯化植物油,将其按不同比例复配并添加乳化剂后得到了20种桶混助剂;通过温室盆栽法测定了20种助剂对二氯喹啉酸的增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种甲酯化植物油助剂均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性和稳定性;当甲酯化植物油助剂的体积分数为喷液量的0.5%时,能显著提高二氯喹啉酸药液在稻稗叶面上的沉积量,提高的范围为11.71%~143.60%;能有效降低二氯喹啉酸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大小,降低的幅度范围分别为11.63%~28.97%和17.78%~49.77%。20种甲酯化植物油助剂对二氯喹啉酸防除稻稗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增效作用最显著的为甲酯化植物油助剂JZ-12 [配方为:m(甲酯化花生油):m(甲酯化玉米油)=2∶1,乳化剂m(OP-7)∶m(PEG-400)∶m(ZR-5)=1∶1∶0.5,含量为甲酯化植物油质量的20%]和JZ-35 [配方为:m (甲酯化玉米油):m (甲酯化蓖麻油)=1:1,乳化剂m (OP-7):m(PEG-400)∶m(ZR-5)=1∶2∶1.5,含量为甲酯化植物油质量的20%],与未添加助剂的二氯喹啉酸有效剂量93.75g·hm-2相比,添加这2种助剂后,株死亡率分别提高38.67%和22.47%,鲜重抑制率分别提高22.98%和21.26%。最后,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对二氯喹啉酸防除稻稗增效作用最好的助剂为甲酯化植物油助剂JZ-12和JZ-35。
- 郭红霞纪明山王维静李京
- 关键词:二氯喹啉酸稻稗
- 东北地区稻稗对五氟磺草胺的抗药性机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明确东北地区稻稗对五氟磺草胺的抗药性机制。[方法]采用整株生测法测定不同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药性水平及P450s活性差异,并采用基因测序法,研究ALS序列差异。[结果]种群R-2呈高等水平抗药性,抗性指数达25.67,种群R-1和R-3分别呈低和中等水平抗药性;3个抗性种群均未检测到突变;在施用马拉硫磷后,抗性指数比分别为1.99、5.42和1.60。[结论]抗性种群对五氟磺草胺抗药性并非靶标基因突变导致的,可能是P450s活性增强导致的非靶标抗药性。
- 王维静杜颖纪明山王金玲郭红霞
- 关键词:稻稗抗药性机制五氟磺草胺基因突变
- 东北地区稻稗对3种除草剂的多抗性被引量:6
- 2019年
- 为明确东北地区不同稻田区稻稗对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和唑酰草胺的抗性情况,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东北地区32个稻稗种群对3种除草剂的多抗性情况及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在32个稻稗种群中,3个种群(HLJ4、LN1、LN24)对3种除草剂产生了多抗性,其中HLJ4种群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高水平的抗药性,LN1和LN24种群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极高水平的抗药性,抗性指数分别为65.85、145.21和269.60;HLJ4和LN1种群对唑酰草胺产生了高水平的抗药性,抗性指数分别为10.64和23.59,LN24对唑酰草胺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药性,抗性指数为9.86。HLJ4、LN24、LN1分别对五氟磺草胺产生了低、中、高水平的抗药性,抗性指数分别为4.80、8.66、25.67。
- 王维静纪明山杜颖孙中华郭红霞李京
- 关键词:稻稗多抗性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